爬山虎的腳教案設計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人們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優秀的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劃、看、討論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語,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動詞,瞭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四、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這節課你們想進一步瞭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麼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穫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穫?可以和你的小夥伴一起學習。

  【設計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麼收穫?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聖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麼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係。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腳的樣像什麼?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麼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麼?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麼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並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聖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

  他觀察十分細緻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我還為孩子準備了一張畫紙,讓他們親手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邊畫邊說出它的正確的位置。這樣既調動了孩子的學習激情,又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麼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

  小組合作討論,劃出相關的動詞,然後彙報。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麼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呢?

  誰能彙報你讀這段的收穫?沒有觸著牆的,枯萎了,觸著牆的,腳巴在牆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麼?可見爬山虎的腳

  住牆是多麼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

  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麼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緻。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字,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聖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25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新鮮 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麼爬:觸--→巴--→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