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同步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比較絕招的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同步練習題,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同步練習題1

  一、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表示動作的詞語。

  *** ***著腮幫子 *** ***著胸脯

  *** ***著眼珠子 *** ***起身子

  *** ***武術 *** ***餃子

  *** ***算術 *** ***花樣

  二、讀一讀,再選擇喜歡的詞語造句。

  絕招 調換 始終 尷尬 果然 羨慕

  脫口而出 誠心誠意 情不自禁 圓鼓鼓

  1.

  2.

  三、照樣子,寫詞語。

  圓鼓鼓:*** ***、*** ***、*** ***

  始終:*** ***、*** ***、*** ***

  四、課文中人物的動作描寫得十分精彩,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五、和同學比絕招。

  你有什麼絕招呢?請你亮出來,和同學比一比,誰的絕招最有意思,然後把大家的絕招都記錄下來。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同步練習題2

  知識積累

  一、讀一讀,抄一抄。

  唯獨 尷尬 瞪眼 憋著 攥餃子 咧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想一想,連一連。

  富饒的  精神  尋找  難題

  不平常的 孩子  思索  食物

  爭氣的  日子  建設  老師

  偉大的  地方  尊敬  家鄉

  三、照樣子,寫詞語。

  一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一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圓鼓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讀一讀,找一找,將句子中寫人物動作的詞寫出來。

  1、他鼓著腮幫子,瞪著眼珠子,憋的時間比別人長兩倍。

  2、她一隻手拿著小竹板鏟鍋,另一隻手拿著麵皮。

  快樂閱讀

  難忘的一件事

  星期二下午放學後,我帶鄰居家的小妹妹上街去玩。

  大街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我們來到一位老爺爺的玩具攤前,看到了一種精美*** ***小梳子。我問老爺爺:“這梳子多少錢一把?”“五毛,很便宜的。”老爺爺說。我隨手掏出五角錢交給老爺爺,拿了一把梳子放進兜裡,往回就走。

  小朋友 快回來 我們趕緊回來 你們怎麼沒拿梳子呀 老爺爺一邊說 一邊將一把梳子塞到我手裡 我遲疑了一會兒 還是拿著梳子走了

  回到家裡,我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狠狠*** ***批評了我,說我占人家的便宜,要我把梳子送回去,向老爺爺賠禮道歉。想起老爺爺那慈祥*** ***面龐,真誠*** ***表情,覺*** ***自己不配當一個少先隊員,我決定去還梳子。

  第二天一放學我就去找老爺爺,可沒找到,一連五天也沒看見老爺爺。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可一想起來就覺*** ***很內疚***jiù***。

  積累

  1、 考考你的眼力。

  便宜***biàn pián*** 還梳子***hái huán***

  2、 給短文第3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

  3、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精美--***   *** 趕緊--***   *** 遲疑--***   ***

  4、 聯絡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五一十: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的”“地”“得”送回家。把他們正確地寫在文中的括號裡。

  感悟

  6、“我“為什麼要去還梳子,向老爺爺承認錯誤呢?

  能力拓展

  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的絕招,課後找機會向夥伴們展示一下吧!並說說自己的絕招是怎樣練出來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六課《絕招》課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下決心要挽回面子,要練一種“絕招”,“鎮”住那些小夥伴。結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勝,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夥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絕招,太絕了!’”

  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可以說,他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課文還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對學生很有啟發,也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