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複習強化訓練及答案解析

  除了知識點的記憶背誦,高考歷史的備考更需要習題的訓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複習訓練。

  高考歷史複習強化訓練:選擇題

  1.據學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裡,世界生產的白銀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國。這主要得益於***  ***

  A.新航路的開闢 B.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C.政府鼓勵對外貿易 D.商幫經營範圍擴大

  【答案】 A

  【解析】 解題時注意題干時間資訊限制“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據此可聯絡到新航路開闢後,由於亞洲的商品競爭力強,歐洲人用白銀來購買亞洲的商品,這導致了日本和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B、C、D各項與題幹資訊不符,故本題選A。

  2.***2015·惠州***中餐在演變過程中,吸收了大量外來的飲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為名,據考證,辣椒的原產地是墨西哥。據此推斷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現應不早於***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解析】 辣椒原產美洲,新航路開闢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把辣椒帶回歐洲,繼而傳播到亞洲,此時是15世紀晚期,是中國的明朝時期,所以只能選擇C項。

  3.***2015·福建·21***17世紀上半葉,歐洲國家紛紛到亞洲進行殖民活動,引發了亞洲海上貿易格局的變化。對此,表述正確的是***  ***

  A.荷蘭通過設立據點控制東亞海上商路

  B.英國打敗法國壟斷了對印度的貿易

  C.歐洲殖民擴張迫使中國放棄海禁政策

  D.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解析】 注意題干時間“17世紀上半葉”,據此排除B項,因為英國打敗法國是在18世紀;C項說法錯誤,西方的殖民擴張是中國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D項說法錯誤,新航路開闢後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A項符合題意,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4.***2015·濰坊***下圖陰影部分展示了一個龐大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若為該圖加一名稱,最恰當的是***  ***

  A.“走向會和的世界” B.“海上馬車伕”的足跡

  C.“日不落帝國” D.“主導世界的山姆大叔”

  【答案】 C

  【解析】 “走向會和的世界”是新航路開闢,不符合題幹中陰影區域內涵,故A項錯誤;“海上馬車伕”是指荷蘭,荷蘭盛行海上是17世紀,主要是西印度群島,故B項錯誤;圖示中陰影區域是英國18世紀的殖民地,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故C項正確;“主導世界的山姆大叔”是指美國稱霸世界時期,應該是20世紀以後,圖中沒有顯示美國本土標記,故D項錯誤。

  5.***2015·江蘇學業水平考試樣題***下圖為三角貿易示意圖。它興起於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促進了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B.客觀上推動了非洲經濟的發展

  C.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D.為西歐資本輸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答案】 A

  【解析】 連線歐、非、美三洲的三角貿易有利於世界市場的拓展,A項正確;這一三角貿易嚴重摧殘了非洲經濟的發展,排除B項;掠奪的黑奴主要運往美洲,排除C項;這一時期歐洲殖民掠奪的主要特徵是赤裸裸的掠奪,以資本輸出為主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排除D項。

  6.***2015·福建質檢***下表是1854~1856年間英國進出口貿易狀況表。它表明英國***  ***

  種類/專案 原材料 食品 工業製造品 進口貿易 61% 33% 6% 出口貿易 7% 8% 85% A.工業化程度高 B.壟斷世界貿易

  C.國內資源嚴重匱乏 D.國內市場大幅萎縮

  【答案】 A

  【解析】 題中1854~1856年正值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時期,圖表中原材料大量進口,工業製造品大量出口是英國工業化程度高的典型體現,C、D兩項明顯不符合題意,材料不能體現英國壟斷世界貿易,排除B項。

  7.***2015·鄭州***1874年1月1日,經營了274年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1898年,剛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產量已經佔美國精煉石油總量的84%,並控制了近90%的石油運輸。兩大公司命運發生變化的根本因素是***  ***

  A.生產力的發展 B.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C.壟斷組織的推動 D.資本主義制度的轉型

  【答案】 A

  【解析】 東印度公司破產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的壯大;美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壟斷組織的產生與發展,故A項正確。工業革命後英國政府普遍奉行自由主義政策,故B項錯誤。壟斷組織的推動、資本主義制度的轉型均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故排除C、D兩項。

  8.***2015·廣東聯考***從18世紀起,歐洲主要國家因為“紡織機器、採礦、鍊鐵裝置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發明”,所以“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並且產生各種新問題”。這段敘述從“因為……所以”之間,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項敘述,才能使前因後果關係完整起來***  ***

  A.工人運動的興起

  B.傳統精密製造業吸引投資

  C.新型工廠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指引

  【答案】 C

  【解析】 工人運動的興起屬於工業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響,與人口向城市集中這種經濟現象沒有聯絡,故A項錯誤;材料中的“紡織機器、採礦、鍊鐵裝置及交通工具”都不屬於精密儀器,故B項錯誤;“紡織機器、採礦、鍊鐵裝置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發明”——“新型工廠制度產生”——“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並且產生各種新問題”,符合史實和邏輯,故C項正確;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指導思想,但與材料無直接關係,故D項錯誤。

  9.***2015·江西重點中學盟校聯考***19世紀英國的學校為女生開設讀、寫、算術、平板縫紉等極其有限的課程,在於培養其未來做好妻子、好母親而非職業培訓;男生則學氣象學、地質學、陶瓷製作、電學、電鑄術等利於未來就業的課程。男女課程的差別表明***  ***

  A.工業革命提高了婦女地位

  B.工業革命促進了男女合理分工

  C.工業革命強化了性別分工

  D.婦女不適合學習男子所學專業

  【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時間和內容“男生則學氣象學、地質學、陶瓷製作、電學、電鑄術等利於未來就業的課程”可以看出這是受到了工業革命的影響,男子從事大量的現代科技的工作,但是婦女只是學習“讀、寫、算術、平板縫紉等極其有限的課程”,說明工業革命強化了男女性別分工,故選C。

  10.***2015·江西五校聯考***《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多數情況下,要完成大批訂貨,需要有備用貸款以購買材料和支付工資……這時,銀行通過由大批儲戶和投資者的資產彙集而成的資本,滿足了這些金融需求”。這反映出***  ***

  A.大企業和壟斷組織普遍產生

  B.金融資本推動了擴大再生產

  C.資本主義社會化趨勢加強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幹提供的資訊“19世紀末20世紀初”“滿足了這些金融需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金融資本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故B項正確。

  11.***2015·邯鄲***工業革命期間,歐洲居民的食物類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約佔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趨勢;其他支出,特別是衣著、居住、奢侈類支出比例則有所上升。這表明工業革命推動了***  ***

  A.產業結構的變化 B.就業結構的變化

  C.階級結構的變化 D.消費結構的變化

  【答案】 D

  【解析】 工業革命期間,歐洲居民的食物類、衣著、居住、奢侈類支出比例的變化說明工業革命的進行影響到民眾消費結構的變化。故應選D。

  12.***2015·菏澤***對下面圖示的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

  A.西方列強侵略手段日趨隱蔽

  B.工業文明對中國的衝擊

  C.經濟全球化的到來

  D.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

  【答案】 D

  【解析】 依據材料中“瓜分領土”的資訊可知,列強侵略手段並非完全日趨隱蔽,故A項錯誤;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表明並非只是對中國的衝擊,故B項錯誤;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仍然是趨勢,尚未“到來”,而圖示的內容時間只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C項錯誤;從新航路的開闢開始,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在殖民擴張過程中,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憑藉工業革命產生的巨大生產力,資產階級建立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世界市場迅速擴大,故D項正確。

  高考歷史複習強化訓練:主觀題

  13.***2015·江蘇·23***生產流水線是美國工業生產組織形式的一種創新。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創新是用於生產的流水線。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裝上螺帽,裝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擰緊它。正因為流水線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後的十年中每年的生產量成倍地增長,並使零售價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駛的每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福特汽車。

  ——摘編自韋爾奇《美國創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業法的普遍採用推動了汽車時代的到來,從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車的普及推動了一場社會革命,遏制了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使人口得以從飽和的城市向郊區擴散。

  ——李慶餘《美國現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劇大師卓別林興沖沖地參觀了海藍公園的福特工廠,並與福特在總裝流水線旁微笑合影。當時人們把福特看作一個創造奇蹟的大師,但在15年後,他已經成為勞動者的公敵。在《摩登時代》裡,卓別林毫不客氣地諷刺了他的這位資本家朋友和殘酷的流水線。這部默片時代的經典電影也是迄今為止對大機器生產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歷史的細節》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從工業發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創新”產生的原因,簡析其影響。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工業革命以來汽車普及前後的人口移動趨勢。

  ***3***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就“大機器生產的非人性”這一觀點,從客觀公正的立場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 ***1***原因:大規模工業生產的需要。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降低;產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車;有助於壟斷組織產生。

  ***2***普及前:由農村向城市移動***向煤鐵生產地區移動***。普及後:由城市向郊區移動。

  ***3***略。

  【解析】 第***1***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旨在考查學生在相應的材料中尋找有效資訊並結合所學答題的能力。第一小問“原因”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問“影響”,由材料一中的資訊“流水線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產量成倍地增長,並使零售價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勞動生產率提高,產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結論。第***2***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旨在考查學生在相應的材料中尋找有效資訊並結合所學答題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資訊“遏制了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區擴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農村向城市流動。普及後,由城市向郊區移動”的結論。第***3***題主要考查史學理論。旨在考查學生根據材料評述相關歷史事件的能力。屬於開放型的探究題,可從大機器生產促進生產的發展、減少就業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