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閱讀是九年級的一個學習重點,佔中考現代文閱讀的三分之一,而議論文作為三大文體的傳統內容之一,也是對學生創新、思辨、認識等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①我國的文化典籍《論語》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貢曾請教孔子何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馬牛曾向孔子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說行仁義之人講話十分謹慎。看來,“慎言”是古人尊崇的道德標準之一。在當今社會,“慎言”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②對於為官者而言,“慎言”是一種政治操守,體現出為官者對職守的忠誠。為官者不可隨意談論國家大事,否則就可能會貽害無窮。漢成帝時,大臣孔光為官謹慎。每天回家與家人閒話時,從不談及朝中的政事。有一次,家人無意中問到朝臣議事的溫室殿中種了什麼樹,他守口如瓶,沒有透露。因為他明白,如果講了溫室樹,那接下來就是溫室事,拿朝廷政事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就會洩露國家機密,危及國家。敬愛的周恩來與鄧穎超大姐,幾十年如一日,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在家從不言及政事,也成為“口不言溫室樹”的典範。在今天“慎言”也還是領導幹部堅持原則、遵守紀律的信條。
③對於社會名人而言,“慎言”是一種高尚美德,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表現。社會名人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的言行,往往會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他們尤其需要“慎言”。例如,名人代言廣告,就需要“慎言”。英國巨星貝克漢姆在接拍廣告前,都會聘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團隊,對相關產品進行嚴格的調查和檢驗,把其結果作為是否代言的依據。可以說,貝克漢姆“慎言”的表現既是對自己,更是對公眾的負責。然而,近年來,一些社會名人不“慎言”而導致低俗乃至惡俗的“口水仗”“對罵仗”事件頻頻發生。例如有的演員利用微博,大出不堪之言,謾罵他人,致使眾多的粉絲也紛紛加入謾罵行列。這樣的名人不“慎言”,不僅有損於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突破了社會道德的底線,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如此看來,社會名人不可不“慎言”!
④對於廣大民眾個人而言,“慎言”能夠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時,我們大多會遇到各種矛盾,如果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不管能不能說,都口無遮攔,只圖一時痛快,其結果是傷人傷己。因此,要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慎言”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一個言有原則、言有分寸的人,勢必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⑤當然,“慎言”不是諱言自己的觀點,“慎言”是思而後言,“言”的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真知灼見。當今社會,資訊發達,“言”的形式自由而靈活,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負責任地言,講道德地言,多言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有益之言,那麼就可以說擁有了“慎言”的美德。
20.文章開頭所說《論語》多次提及“慎言”並引用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有什麼作用?2分
答:
21.閱讀第③段,簡要分析貝克漢姆的事例為什麼可以證明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3分
答:
22.文章第②段與第④段的文字能否調換順序?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20.答案示例一:
本文開頭說到《論語》多次提及“慎言”,又舉出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其作用在於說明了“慎言”在我國古代的重要意義,為論點的確立或: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答案示例二:
本文開頭說到《論語》多次提及“慎言”,又舉出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其作用在於說明了“慎言”在我國古代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心論點。
〔共2分。“意義或重要性”1分;“奠定基礎”1分〕
21.答案示例:
本段提出的分論點是:“對於社會名人而言,‘慎言’是一種高尚美德,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表現。”分論點強調了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貝克漢姆作為著名球星,屬於社會名人,他堅持對代言產品進行調查檢驗,以調查檢驗結果作為是否代言的依據,這種“慎言”的做法,既表現出他不唯利是圖、為自己言行負責的美德,也表現出為消費者負責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所以他的這個事例可以用來證明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
共3分。點明分論點內容的重要性1分;分析事例2分
22.答案示例:
不能調換。首先本文論點強調的是“慎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所以論證過程要突出“慎言”對社會的重要意義。文章的論證部分,緊扣論點,就是按論述物件社會影響的大小來安排的:第②段從為官者的角度展開,因其社會影響最大;第③段從社會名人的角度展開,因為他們也有著比較廣泛的社會影響;而第④段是從廣大民眾個人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角度展開的,這個角度相對而言社會影響最小。這樣的層次安排,邏輯力量強。其次,文章第⑤段中“言於國、於社會、於人有益之言”一句,與②③④段論述的內容形成照應,也說明第②段與第④段不能調換。
共3分。說明“緊扣論點,安排論證層次”1分;具體分析1分;說明“第⑤段內容與②③④段相照應”1分
篇2
①一個木匠丟了一塊手錶,幾個熱心的鄰居一起幫他找。他們將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個口袋都翻遍了也沒有找到,結果卻讓一個孩子找到了。木匠很驚訝,問那孩子是怎麼找到的。孩子說,很簡單啊!你知道,手錶是有聲音的,我只是在你們都安靜下來的時候坐到刨花旁聽,然後沿著聲音的方向走過去,就找到了。
②事實上,在遇到困難時學會轉身,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就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像丟失在刨花裡的那塊表,大人們翻爛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沒能找到,而那個孩子只是換了一個尋找的角度,即憑藉手錶指標“嘀嗒、嘀嗒”的走動聲就輕易地找到了。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轉身,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還會獲得哪些意想不到的成果呢?
③【甲】卡耐基說:“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業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學會變通是很重要的。”一次,愛迪生讓助手幫助自己測量一下一個梨形燈泡的容積。助手接手後,立即開始了工作。他一會兒拿遊標卡尺測量,一會兒在稿紙上計算,後來甚至還動用了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忙得滿頭大汗,可還是沒有算出結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學裡學過的知識,準備再一次計算燈泡的容積時,愛迪生進來了。愛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擺滿的各種工具書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紙,立刻就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拿起燈泡,往裡面倒滿水,遞給助手說:“你去把燈泡裡的水倒進量杯裡,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這時,忙得滿頭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複雜了。看來,學會變通,善於讓自己的思維轉身是很重要的。
⑤【乙】1916年,美國猶他州的小鎮準備修建一座銀行。鎮長買好了地,備好了建築圖紙,可最後在磚頭上出現了問題。因為,從鹽湖城用火車運磚過來,每磅要2.5美元。這個價格遠遠超出了鎮裡的預算。後來,大家又想了許多種貨運方式,甚至包括空運都不行。就在人們束手無策的時候,不知誰說了句,郵寄磚啊!結果是,包裹郵費每磅是1.05美元,比火車便宜了一半多。這樣,小鎮的居民很驕傲地擁有了他們的第一家銀行。
⑥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樣的習慣思維去運作,肯定不會有新的改變。但若能改變一下固有的思維方式,轉個身,用不同的方法去開拓,自然會結出不同的碩果。學會轉身,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人生其實好簡單,成功其實離你也並不遠。
選自《演講與口才》,有改動
20.文章開頭列舉木匠找表的事例,有什麼作用?2分
答:_______
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1分
22.根據文意,從下面三個語句中選擇兩個語句分別填入文中【甲】【乙】處只填序號。2分
①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無解問題容易化。
②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疑難問題簡單化。
③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
【甲】處應填:_____【乙】處應填:_____
23.閱讀下面的事例,簡要分析這一事例為什麼可以證明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每次都是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田忌都失敗了。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孫臏走來,並獻上“以盈去虛”的戰術,於是又開始了新一場的比賽。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答:
答案:
20.答案要點: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中心論點。 共2分。每個要點1分
21. 答案:在遇到困難時,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就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共1分
22.答案:【甲】③ 【乙】① 共2分。每空1分
23. 答案示例:
因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強壯,幾次比賽都以田忌失敗而告終。1分但孫臏換個角度看問題,改變馬的出場順序,以己方的下等馬對對方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下等馬,最後贏了威王。1分孫臏換個角度看問題,就使田忌獲勝。1分因此這個例子可以證明本文的中心論點。共3分
篇3
①我們日常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事物裡,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為時常見到聽到接觸到,都覺得那些事物平淡無奇,不足介意。其實這是一種損失。
②事物裡的道理,不比課本的文字,教師的講解,聽了就懂。這種道理猶如封鎖在密庫石室裡的珍奇,我們要用一把鑰匙去開啟。
③這把鑰匙就是發問的精神。
④發問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動機。一切知識的獲得,大都從發問而來;新發明、新創造也常常由發問開端。能發問,勤發問的人,頭腦自然會日益豐富,眼光自然會日益敏銳。別人不肯動腦筋的地方,他偏會想出驚人的見解;別人以為平常的事物,他偏會看出不平常的道理。這樣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⑤蘋果落地,是多麼平常的事情,牛頓看見了,卻要問出個所以然來,結果創立了“萬有引力”說,支配了人類思想。
⑥壺水滾沸,誰不常常見到?只有瓦特把它當作問題研究,因而發明了蒸汽機,使人類至今蒙受其利。
⑦生、老、病、死,都是極普遍的人生現象,釋迦牟尼偏偏要尋根究底,求個解答。他因此拋棄尊位和家庭,獨自去潛修靜想,終於創立了佛教。
⑧我們中國的孔子,也是個好問的人。他到太廟裡去,看見每樣事物都要問。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問禮。他能夠成為萬世景仰的聖人,難道真是天生的?
⑨夠了,夠了,不必多舉了。舉出這幾個人物,無非要證明發問精神的可貴。我們雖然不一定人人能成為大科學家大思想家,但是我們不能不求知識,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識,明道理,處處都會碰到問題。不能勤於發問,是多麼可惜啊!
⑩有人也許會說,知識和道理,可以從書上讀到,老師也會給我們講解,只要努力學習,牢牢記住就成了,何必多問?說這話,大概自以為是。可是仔細想想,就會看出漏洞。
11第一,書本的記載,老師的講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結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變動,在進步的。變動和進步又不斷地給我們帶來許多新道理,新知識,新問題,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識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時甚至彼此衝突。假使墨守舊說,不能發問,那怎樣能研究,文明又怎樣能進步呢?
12其次,知識和道理,是各個人研究出來的。各個人或少數人的見識有限,不免要弄出錯誤來。而各種知識和道理,經過傳播,往往會有歪曲和失實的地方。我們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審問,豈不會把錯的、偽的當作了對的、真的,使那些對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見?再說,即使我們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對的,經過反覆的審問,真的自會益見其真,對的自會益見其對。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得到切實和透徹的瞭解,獲得正確的定論。
13更進一步說,求知識,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記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緊的,是把知識和道理貫穿到生活和習慣裡去。必須這樣,知識和道理才能讓我們終身受用,才不會失去學習的價值。怎樣貫穿到生活和習慣裡去呢?第一步就要把書本上看到的,教師那裡聽到的,同實際生活裡的事物參照比較。在參照比較中,發問是最重要的。發現的問題越多,對於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時對於自己的所學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樣把它安排到生活裡去。
14你忍心讓你的智慧之門永閉嗎?你願意永遠盲目地讓別人帶著你走嗎?你願意永遠只做兩腳書櫃嗎?假如你的答覆是否定的,那麼,你萬不可忘記帶那把鑰匙,你得能發問,勤發問。
23.簡要概括文章第④-⑨段的論證過程。3分
答:
24.作者在文中舉出的反面觀點是什麼?2分
答:
25.文章最後一段中的劃線句子有什麼特點?其作用是什麼?3分
答:
答案:
23.答案:首先提出正面觀點;其次分別列舉了牛頓、瓦特、釋迦牟尼和孔子的事例;最後強調列舉事例意在證明發問精神的可貴,勸勉我們要勤於發問。 共3分。共3點,每點1分
24.答案:知識和道理,可以從書上讀到,老師也會給我們講解,只要努力學習,牢牢記住就成了,何必多問? 共2分
25.答案:連用三個反問句。語氣強烈,強調了“能發問,勤發問”的必要性。
共3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
- 北京初中議論文閱讀
- 簡單英語小笑話帶翻譯欣賞
- 高一語文上學期考試複習試題及答案
- 合作意向書範本範例
- 美容師臉部保養手法視訊
- 室內裝飾設計手繪圖_室內裝飾設計客廳手繪圖
- 網路攻防技術教程視訊
- 兒童記憶力下降是什麼原因
- 世界上最特別的建築物有哪些
- 給志願者的感謝信
- 飼養山豬的方法有哪些
- 過去將來時的用法
- 烹飪原料分類有哪些方法和訣竅
- 顯示器區域性模糊怎麼辦
- 帶有戰字有什麼四字成語
- 意境悽美的古風句子
- 幼兒園慶元旦運動會主持詞
- 初中讀書伴我行手抄報內容資料
- 法律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 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