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議論文閱讀練習
議論文教學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全面的進行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①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我們比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們暗暗下決心要重新得到,以補償所失。在我們心中的藍圖上,人生之路彷彿是由一系列的獲得勾畫出來的,而失去則是必須塗抹掉的筆誤。總之,不管失去是一種多麼頻繁的現象,我們對它反正不習慣。
②道理本來很簡單:失去當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現象。整個人生是一個不斷地得而復失的過程,就其最終結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我們遲早要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災****造成的意外損失,但也是無所不包的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人有旦夕禍福”,既然生而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禍福的精神準備和勇氣。至於在社會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尋常遭際了。
③由此可見,不習慣於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一個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明上似乎富於進取心,實際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後一蹶不振。
④東西方宗教都有佈施一說。照我的理解,佈施的本義是教人去除貪鄙之心。由不執著於財物,進而不執著於一切身外之物,乃至於這塵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佈施列為“六度”之首,即從迷惑的此岸渡向覺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橋樑。俗眾借佈施積善圖報,寺廟靠佈施斂財致富,實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經。我始終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徹的人生哲學,對它後來不倫不類的演變不以為然。佛教主張“無我”,既然“我”不存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這回事了。無物屬於自己,連自己也不屬於自己,何況財物。明乎此理,人還會有什麼得失之患呢?當然,佛教畢竟是一種太悲觀的哲學,不宜提倡。只是對於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貼必要的清醒劑。我們在社會上儘可以積極進取,但是,內心的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有了這一份超脫,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品嚐人生的各種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⑤我失去了的東西,不能再得到了。我還能得到一些東西,但遲早還會失去。我最後註定要無可救藥的失去我自己。既然如此,我為什麼害要看重得與失呢?到手的一切,連同我的生命,我都可以拿他們來做實驗,至多不過是早一點失去罷了。
⑥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於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佔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叫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的面對死亡。
⑦大損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對小損失不再計較。對於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
16、作者認為“不習慣於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這種對人生的覺悟指的是什麼?***2分***
17、文章最後說“對於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假如你要和周國平先生對話,針對“習慣於失去”這一觀點進行辯論,你會提出什麼問題?並請寫出你對所提問題的看法。***3分***
①問題:
②你的看法:
19、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富有進取心的人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受重大失去之後一蹶不振。B、文章第一段,從“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入手,提出問題,下文采用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等方法論證了“要習慣於失去”這一中心論點。
C、作者反覆強調得到的東西遲早會失去,人註定要無可挽救地失去自己,文字中流露出宿命和消極悲觀的情緒。
D、文章啟示我們要正確地面對失去,習慣失去,使自己避免遭受失去的打擊,這樣,我們就能在不斷的得而復失中更加從容地品嚐人生的滋味。
16、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現象。整個人生是一個不斷地得而復失的過程,就其結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
17、能夠接受一切的心靈,不會患得患失,不會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會計較小損失;能夠接受一切的心靈,能在內心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從而從容地品嚐人生的各種滋味。
18、示例:①我們是不是對對所有的“失去”都要“習慣”?②當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誠信、尊嚴、操守等。
19、D
篇2
①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和諧社會。而感恩則是和諧的潤滑劑,是矛盾的融化劑。
②在研究未成年人教育中,許多學校發現相當一些孩子拿到“我為……而感動”這樣的作文題目覺得無從下手。為什麼?中國倫理學會認為,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裡的孩子從沒有被感動過的道德實踐。父母、學校、社會對他無論多好,他都不會感動,更不會感恩、感謝,因為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追求,因為一切他都滿足了。
③有份調查報告中寫道:在許多單位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領導給大家辦好事不領情,辦實事不配合,辦難事不體諒,辦成事不讚“成”。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種流傳於中國社會多年的怪異現象。
④上述這些材料很是發人深思。思考中,一個“感恩”的詞彙湧進我的腦海中。想想看,如果充滿感恩的氛圍,企業 “快樂指數”還會低迷嗎?如果心懷感恩的認知,孩子還能寫作文無從下手嗎?如果有著感恩的情感,還能“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嗎?
⑤看來,學會“感恩”,是人的一種道德修煉;引導人們學會感恩,則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⑥事物之間都是普遍聯絡的,人世間沒有也不可能有絕對獨立的事物。以我們本身來說,人的 乃至於生命,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即使神農架所發現的“野人”也不例外。因此,人之為人在於有感情、有思維,要“感恩一切!”感恩是一種修養,感恩是一種感情,感恩是一種良知,感恩是一種覺悟,感恩是一種境界……
⑦比如,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做到:感恩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於師長,是師長給了我許多知識;感恩於領導,是領導給了我施展才能的舞臺;感恩於朋友,是朋友給了我諸多幫助;感恩於生活,是生活給了我多彩的人生;感恩於自然,是自然給了我生命的源泉…… 而從更高層面說,感恩於黨、感恩於政府、感恩於社會主義,會使我們達到更更高的思想境界。
⑩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有著豐厚的“感恩”理念。“和為貴”、“人心向善,天人合一”、“積德行善”、“仁者愛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時地利人和”、“自由、平等、博愛”、“理解萬歲”等等經典語言,“將心比心”、“投桃報李”一類流傳故事,都充滿著“感恩”的思想。至於從孔老夫子那兒傳下來的仁、義、禮、智、信,更與“感恩”分不開。05年中央電視臺“春晚”中的“千手觀音”表演,之所以受到各民族、各群體、各人員乃至海外僑胞的一致好評,除聾啞人主演、藝術創新和配合十分協調的因素之外,極其重要的是充滿著“仁愛”,用主持人的話說,就是:愛是我們的共同語言。
22.第⑥中劃橫線處原有“生活”、“生計”、“生路”、“生存”4個詞,請將這些詞重新排序後填入下面的橫線上。***3分***
以我們本身來說,人的 乃至於生命,都與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23.請你為第⑩中“我們中華民族是崇尚感恩的民族”這個觀點再找一個論據,並加以簡要解釋。***4分***
24.從全文看,作者呼籲人們要學會感恩,其理由是什麼?***4分***
25.結合文章,閱讀下列三則連結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感恩”的認識。***不少於80字******6分***
材料一: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身癱瘓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演講詞***
材料二: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
材料三:那聲在雪地深處響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輕聲呼喚,那雙在我快要絕望地放
棄時伸來的援助之手,那盞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願起來行走時的耀眼的明燈。……
這樣簡單而真實的關愛,這樣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這首先來到春天的鮮花一樣,
激勵著我再一次奮然前進。 ***謝雲《春天的第一朵鮮花》***
22.生存、生計、生路、生活
評分標準:3分,錯一個得1分,錯兩個以上不得分。
23.答題示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解釋:“滴水”與“湧泉”構成極大反差,反差中體現了 “感恩”的思想。
評分標準:4分,舉例和解釋各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24.答題要點:學會感恩可以促進和諧,解決矛盾;人與外界密不可分,學會“感恩”,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愛周圍的一切。
評分標準:4分,每點2分。意對即可。
25.評分標準: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惟一。要求聯絡材料,結合自身經歷。字數不足,酌情扣分。
篇3
許多父母感到很難向他們的孩子解釋為什麼有些電影和雜誌不適合他們看。有一位父親想出了一個解釋的辦法。
這位父親仔細傾聽孩子們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影片中有他們喜愛的演員;別人都在觀看;它被列為限制級僅僅是因為它隱含色情內容,但這些內容從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現過;它的語言相當優美。幾位少年並不否認,影片中有一個建築和一群人被炸飛的鏡頭,但他們認為這樣的暴力元素很正常,無可厚非。再說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節也十分緊張刺激。
聽完了這些理由,父親還是說:“不行!”
那天晚上,父親問孩子們,是否願意品嚐他烘烤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解釋說,他選用了全家人最喜歡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樣”。孩子們問他是什麼花樣,父親平靜地回答說:“在蛋糕里加了狗糞。”
但是父親又馬上向孩子們保證只加了一點點,其他所有成分都堪稱食中精品,而且他花了很多心血來烘烤果仁巧克力蛋糕,溫度和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相信這些蛋糕口味絕對一流。
雖然父親暗示果仁巧克力蛋糕的品質幾近完美,但是這幾個少年表示堅決不品嚐。
父親故作驚訝。他向孩子們保證,他們嘗不到狗糞的味道。但孩子們仍然無動於衷。
於是父親告訴孩子們,他們想看的電影就如同這個果仁巧克力蛋糕。我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我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事實上,哪怕是一點點狗糞都能將美味佳餚變成令人作嘔、全然不能接受的東西。父親繼續解釋道,雖然電影行業讓我們相信今天大多數電影老少皆宜,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現在每當孩子們想要做他們不該做的事情時,父親就會問他們是否想要吃他特製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們也就不再提起了。
12.文中孩子們列舉了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請說出其中的四點。***4分***
13.文中的父親烘烤了一個加了一些“新花樣”的蛋糕,其用意是什麼?***3分***
14.面對著品質完美、口味一流的蛋糕,孩子們是怎樣的反應?***2分***
15.結合全文,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分***
16.你從這則短文中受到了什麼教益?***3分***
12 有他們喜愛的演員; 別人都在看; 隱含的色情內容從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現; 語言優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節緊張刺激***答4點即可***
13 說明人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人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解釋有些電影和雜誌不適合孩子們看的原因
14堅決不品嚐 無動於衷
15是一個善於耐心、仔細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