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思想政治理論要點
對於思想政治的考研,需要掌握哪些重要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社會主義法律
1.社會主義法律的執行的基本內容
1法律制定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審議;
C.法律案的表決;
D.法律的公佈。
2法律執行: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
3法律適用
法律適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式適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4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和權利以及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活動。
2.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特徵
1本質
A.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識的體現;
B.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2特徵
A.法律是調整社會關係的行為規範;
B.法律是由國家創制並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
C.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範。
3.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範、禁止性規範和義務性規範來實現的;
2預測作用。法律通過對某種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使人們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從而自覺地實施合法的行為,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3評價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評價行為法律意義的作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實施的行為,可以根據法律作出合法與非法,正當與不當的評價;
4強制作用。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實施的,其強制作用主要表現為公民等法律主體必須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以及公民等社會主體實施違法行為後應當受到的懲罰。
5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種實現方式:
A.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
B.通過制裁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違法犯罪者和一般社會成員受到警示;
C.通過表彰法治建設的先進人物,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
:道德
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定義
道德修養是指個人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所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動。
二、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意義
1、正確解決社會道德要求與個人選擇能力和實踐能力之間的矛盾;
2、解決自己內在思想品質中新舊道德觀念的矛盾;
3、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
4、適應社會進步和個人完善的需要。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公義勝私慾”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衿;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
6、強調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
四、如何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1、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2、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德精神,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挖掘和闡發,用中華傳統美德滋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3、繼承與發揚中國革命道德,中國革命道德內容豐富、歷久彌新,是超越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侷限而形成的一種嶄新的道德。
4、以辯證的否定觀的態度來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以開放的胸懷和視野吸收借鑑人類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開拓創新、融會貫通。
5、對個人而言,必須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和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積極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參加志願服務和學雷鋒活動;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和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自覺向道德模範學習。
:樹立正確的擇業與創業觀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最好的職業並非總是由最佳的人選取得,但總是由準備得最充分的人獲得,大學畢業生們要在變革迅猛、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轉變擇業觀念,樹立有較強適應性的就業觀,以此為基礎,才能堅定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苦創業的信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惟有如此,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時,面對的無論是社會鉅變的驚濤駭浪,還是頌古非今、優勝劣汰的急流險灘,都能夠搏擊自如、遊刃有餘。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任何人的一生都包括著多種內容,都將從事多種活動,如學習活動、職業活動、社會活動、娛樂活動、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等,其中職業活動是最重要的內容。從時間結構上看,人們投入職業生活的年齡一般在23歲左右,而退休年齡一般在60歲左右,中間經歷近40年,佔據了人生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從生理狀況看,這一時期是人的智力最發達、體力最旺盛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段光陰。因此,職業生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人們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一般都要終生的或較長時間的從事某種專門的社會工作和承擔一定的社會職責,並以此作為自己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手段,這種社會工作就是職業。美國著名職業學家薩斯認為,職業是人們為了獲得經常性的穩定的收入而從事的連續性的具有市場價值的活動,並由此決定了從事該項活動的人的社會地位。日本就業問題專家保谷元朗也認為,職業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為了生活所得而發揮個人能力,向社會貢獻而連續從事的活動。我們認為,職業是個人所從事的不同性質的勞動類別,是個人在社會中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適合自己興趣和能力,有利於自身發展和體現自身價值的活動,體現出勞動者不同的社會身份與角色。這種勞動由社會分工決定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它要求勞動者具有一定的生活素質和專業技能,同時人們通過職業來獲得報酬,以維持個人和家庭成員的需要,並由此滿足自我實現的內在需求。因此職業是個人身份和地位的最一般的表徵。
人的一生與職業有著密切的聯絡。職業生活不管從時間跨度上,還是活動內涵上都是人生活的主體,在人的生命中佔據核心位置。一個人總希望工作順利、事業發展、生活幸福,但能否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實現自身價值,奉獻社會,往往決定於關鍵的幾步。從某些意義上說職業選擇就是選擇將來、選擇人生。
由此可見,職業活動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個性心理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大多數人主要通過職業活動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服務,創造效益,做出貢獻,從而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人的一生而言,從事職業的時間是創業、立業,體現價值,奉獻社會的“最寶貴時期”,是人生最旺盛時期的主要活動,其效果如何,關鍵又取決於前期的準備。因此,要使自己一生的職業活動過得輝煌,職業的準備、選擇、實踐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