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論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信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受到了新挑戰,課堂實踐作為一種集參與性、互動性與生動性為一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增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課堂實踐 獨立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效性 調查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教育三大功能於一體的課程,承擔著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其“實效性”主要體現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教育這三大功能的實際效果上[1]。為增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筆者對安徽省部分獨立學院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2013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基本情況。此問卷內容包括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現狀、影響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發放調查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

  一、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現狀

  關於“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現狀”,筆者從知識目標、能力培養、價值觀塑造等方面做了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1.以“知識目標”為題調查的結果

  92.78%的學生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理解了“三個選擇”問題,即“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87.22%的學生認為“清楚認識了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程序及內在規律性”;95.58%的學生認為“清楚地瞭解國史、國情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程序”;96.3%的學生認為“清楚地瞭解了中國夢內涵及實現途徑”,2.7%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收穫”。

  2.以“能力培養”為題調查的結果

  71.11%的學生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提高了運用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85.77%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90.22%的學生認為“提升了個人的人文素養”;10%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收穫”。

  3.以“價值觀”為題調查的結果

  74.44%的學生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自己“樹立了正確的歷史觀”;71.14%的學生認為自己“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70.53%的學生認為“願意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願意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鬥”;25.56%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收穫”。

  調查結果顯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上實現了“知識目標”,然而在“能力目標”、“價值觀目標”方面實效性較弱,這種現狀對獨立學院健康良好發展和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綜合素質提高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要解決此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這部分學生在“能力目標”、“價值觀目標”中“沒有收穫”的原因,即探尋出影響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影響因素調研現狀

  筆者從“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總體評價、教學最佳形式、學生學習態度與意願”等方面調查了影響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調查情況如下:

  1.關於“對‘綱要’課教師的總體評價”中,70.1%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好”,17.22%的學生認為“較好”,有12.78%學生認為“不好”。在對“認為教師好和較好的理由”的調查中,98.33%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理論聯絡實際、突出重點、難點”,82.11%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富於啟發性”,87.67%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能“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具有針對性”,91.47%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能夠“方式靈活,課堂氣氛活躍”。在對“認為教師不好的理由”調查中,92.11%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只顧自己講授、課堂沒有互動”,82.3%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內容都是書上的理論,跟實際生活沒有關係”。

  2.關於“學生學習態度與意願”中,45.5%的學生回答“主動去上思政課,從未無故缺課”;有51.5%的學生回答“怕老師點名,不得不去上思政課”;4%的學生回答“思政課與他們的生活沒什麼關係,經常逃課”。

  3.關於“學生眼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最佳教學形式”的調查,97.78%的學生回答“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設定社會調查主題,老師帶隊深入社會調查實踐”,60%的學生回答“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由學生自行參與社會調查實踐”,63.2%的學生回答“創設情境,讓學生圍繞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編話劇、演話劇,還原歷史原貌”,87.3%的學生回答“觀看愛國主義電影或視訊,讓學生進行影評”,90.1%的學生回答“分組討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某個問題,最後由小組長代表組員發表意見”,88.5%的學生回答“時政評論或要學生課後製作電子課件並在課堂上講解”。

  三、課堂實踐是增強獨立學院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教學形式較呆板單一,教學內容沒有聯絡社會生活實際、沒有針對學生思想實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度不夠、參與度不夠,等等,其中最主要影響因素是教師教學形式呆板單一。課堂實踐作為一種集參與性、互動性與生動性為一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增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2013年,《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增加大學生實踐教學比重,構建全新育人格局。《意見》強調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等。此處的“實踐”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課堂實踐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1.課堂實踐主體的主動參與性助推教學“知識目標”的實現。

  課堂實踐主體是全體學生,他們雖然個性不同、性格各異,但大都具備自主探索、創新思維、需要被尊重、呼籲平等交流等共同特徵;而課堂實踐作為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特徵與情感體驗,貼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而設定的輔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課堂活動,符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備受大學生的青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鑑於對課堂實踐形式和內容的喜愛,更願意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與“填鴨式”、“一言堂”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課堂實踐更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需求、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更有利於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接受與消化。因此,課堂實踐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知識目標”的實效性。

  2.課堂實踐形式的多樣性助推教學“能力目標”的實現。

  所謂課堂實踐就是以課堂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實踐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直觀教學。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裝置,觀看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直播、錄影,讓學生對所觀視訊進行影評,通過影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二是教學互動。組織辯論、專題討論,時政評論、案例分析,師生互相溝通、交流和啟發,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關注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學生收穫更大。三是體驗式教學。組織學生立足於教材內容進行主題演講、典型示範、話劇表演,使學生體驗真實的環境或者還原歷史原貌,在體驗和感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振奮精神、鼓舞士氣[2]。四是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理論,探索真理,掌握知識,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能力目標”的實效性。

  3.課堂實踐內容的可操作性助推教學“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課堂實踐內容不等同於理論課教材內容,而是教師立足於教學目標,圍繞理論課教材內容設定的、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及時事政治相結合的主題。它或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人生,或以深刻的哲理培育價值觀,或以幽默的故事表現生活,或以經典的話劇詮釋現實的、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或還原歷史原貌。可見,課堂實踐內容的設定克服了純理論教學的枯燥艱澀,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價值觀目標”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