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作文教學與課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摘要】:長期以來,我們大多數學生作文時處於被動狀態,寫作素材平淡無奇,沒有個性,缺乏創新。本文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確立自信,反對盲從、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利用教材,對照仿寫、發揮插圖優勢,指導作文、緊扣《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目的性寫作等。
【關鍵詞】:作文教學 課文閱讀
        作文是最富創造性的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最有利陣地。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大多數學生作文時處於被動狀態,寫作素材平淡無奇,所選材料都是些老掉牙的東西,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將別人的作文改頭換面,寫成千人一面,敘事千篇一律,議論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缺乏創新。其原因是由於學
生缺乏寫作素材、平時不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造成的。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 確立自信,反對盲從 
        確立自信心,寫出富有自己個性的文章,這是作文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拿我教初一時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說吧,為結合單元教育要求,佈置了一篇題為《我的……》的作文題,其中一位姓馮的學生寫的是《我的新媽》,文中寫道:“新媽自從登上我家的門,我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稍有不順心,不是遭白眼,就是捱打罵。她帶來的女孩是她的‘寵物’,我便成了一個野孩子。我曾幾次暗暗流淚,也曾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看到這裡,我不覺被這可憐的孩子動了情。在以後的生活中,三番五次地和他一起談生活、談學習、談理想,總想抹去他心靈深處的創傷,用希望之火去點燃他那冰冷的心,後來在一次家訪中,得知那位同學所謂的“後媽”竟是他的“親媽”,而且他根本沒有什麼妹妹,所寫的文章全是編造的,我不禁深深懺悔:這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失敗,學生寫作步入誤區的表現。有些同學錯誤認為,只有寫大事、險事、傷心事,才會感動人,於是經常去“撿錢包”、“扶盲人過街”、“車上讓座”、“為希望工程捐款”、“救落水兒童”等等,那種不假思索、憑空想象的文章怎能感動人呢?扭轉不良文風,提高學生的習作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任務,提倡確立自信,反對盲從,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我們應要求學生堅信自己的能力,能寫好自己的作文,確立“我不比別人差”、“我能行”的觀念,定時、定字、定要求,加強訓練,做到由淺入深,由易而難,逐漸完美。其次,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他們的勞動成果,哪怕點滴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讓學生的作文在班上交流,可以出作文專欄,開展競賽等。
        二、 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學生的寫作素材,主要從生活中得來,而觀察力是寫作的基本功。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培養他們有意識地觀察生活的能力,必須捕捉身邊的凡人瑣事,捕捉具有鮮明特徵的,具有新意深意的人和事,正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樣,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凡人瑣事,如果你理解生活和觀察事物的能力還不強,往往連眼皮底下的寫作素材都把握不住。一到寫作時就覺得無話可說,所以,教師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的習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學會把握生活,寫作時,那些生活中凡人鎖事便會很自然的重現在你的眼前,供你選擇和使用。除了觀察凡人瑣事之外,還要注意捕捉具有鮮明特徵的,新穎深意的人和事。寫作的基本功是觀察,在觀察中要注意抓住人和事的特徵來寫,這樣的文章才能具有新意。
       三、 利用教材,對照仿寫
        在閱讀教學中換角度地挖出味來,巧設疑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所需的來源,課文中所表現的生活,塑造的形象,蘊含的哲理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中最好的素材。我把作文教學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做到讀寫結合,提高了學生寫作知識的遷移能力,從而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首先,我在教學完一遍課文或一個單元之後,讓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自擬作文題的活動。看誰命題多、命題好。這可促使學生仔細分析標題與內容的關係,認真研究有關課文命題的方法特色,緊密聯絡當前的社會實際及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盡力擬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有水平的文體。
        其次還可以課文作範例進行仿寫。“不會模仿者也不會創造。”我根據學生愛模仿的特色,讓學生以課文作範例進行仿寫。並告訴他們,模仿的目的是借鑑,而不是抄寫;是創新,而不是守舊,模仿可為獨立創造打好基礎。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講到雪地捕鳥時,裡面用了一連串的動詞。引導學生們仔細閱讀課文,並且模仿這段寫一件事,要求要用到多個動詞,這當中找出規律,並充分想象逐漸走向創造這一新的境界。
        四,發揮插圖優勢,指導作文。
        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課文插圖,教者應充分發揮圖畫的優勢指導學生作文。先通過看圖,使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並指導學生能按一定順序說出或寫出圖意,再根據自己所寫的圖意內容對照課文,找出自己寫的與課文的差距,並進行補充修改,最後還可以引導學生又觀察圖畫,還可以寫出哪些課文中沒有寫出的內容,挖掘圖畫的內涵。如:七年級下冊《社戲》一文,還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把人們看社戲的熱鬧場面給學生做寫作指導,並讓學生進行場面描寫的練習,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總之,在語文課文教學中經常在學習課文中練習寫作,在練習寫作中仿照課文練習,無疑對作文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