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它不僅制約著學生的成長成才,更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人的整體素質當中,心理素質佔據著基礎地位,它影響並制約著其他素質的發展。目前,“90後”正在成為大學生中的主力軍並且即將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健康值得我們重視。他們特有的心理問題和產生的原因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將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網路優勢;注重學生管理;挫折教育;注重發展性心理諮詢等途徑,來探討如何使他們更健康地成長髮展。
關鍵詞:“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個人若沒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有過人的才智、高超的能力與強健的體魄,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人才。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的社會精英,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肩上承擔著重大的現實責任和更深遠的歷史使命,因此他們身上存在的心理問題應值得我們重視。
一、“90後”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
***一***以自我為中心
大多數“90後”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有很強的自我優越感,基本沒有受過挫折。久而久之,他們在心理上逐漸養成並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而當他們走進大學校門後,已經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習慣難以很快改變,便用這種心態與同學、舍友相處;而相處的物件不再是“包容”、“順從”和“溺愛”的家庭成員。於是他們對人際關係感到迷茫和不適應,甚至逐漸產生失落感。加上要不斷面對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日常生活瑣事,相處中很容易發生矛盾。而一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與老師、同學交流的學生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危機,甚至走向心理極端。
***二***承受挫折能力不強
由於“90後”大學生所處的社會和家庭成長環境良好,他們的成長道路幾乎非常順利,而在其背後存在的卻是普遍較弱的抗挫折承受能力。武漢大學關於“遇到挫折心態”的調查顯示:在抽查的“90後”800名新生中,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後,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願意“總結經驗,從頭再來”。這組資料表明,大多數“90後”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抗挫折能力明顯不足。
***三***人際交往障礙
“90後”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中學階段人際關係相對比較簡單,而比較優越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欠缺技巧和溝通能力。進入大學,同學、老師大多來自四面八方,生活方式也由原有的個體生活方式轉變為集體生活方式,很容易導致他們在集體生活中的摩擦,產生矛盾礙於面子又不懂及時溝通交流去解決問題,所以容易產生苦悶不安的情緒,且不願交流,這種情緒容易讓他們變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閉。同時,“90後”與中國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同時成長。他們基本上從小就接觸網路,他們的思想行為模式與網路有著密切聯絡,沉浸於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使他們產生一種虛擬人格,面對現實世界的交往他們顯得盲從不知如何應對。
二、“90後”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人們的物質生活相較以往可以說是獲得了極大地豐富。“90後”一出生,就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物質生活資料、醫療保障和基礎教育,讓他們越來越遠離艱苦樸素的傳統觀念,他們從未經受過物質匱乏之苦。所以,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只有順理成章的獲取.毫無顧忌的享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加深文化發展多元化、觀念多元化。“90後”這一代少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多了西方思想的影響。同時,我國二元結構模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同社會階層的狀況差異也很大,在“90”後身上就表現為自卑心、攀比心、虛榮心等。學校這個小社會由於師資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使得有些心理問題的學生在沒有主動尋找解決途徑的情況下他們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二***家庭因素
“90後”孩子的家庭環境中,大多沒有同胞的兄弟姐妹,缺少和夥伴互愛互助的實際鍛鍊,缺少集體影響,而這種對孩子的心理髮展的影響是家長所不能給予和替代的。加之他們的祖輩、父輩過分呵護,導致大多數“90後”任性、敏感、自我為中心,抗挫折能力不強,合作意識淡薄,缺乏艱苦奮鬥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責任感。還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是採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家庭內部問題,尤其是離婚率的不斷上升,使部分“90後”經歷了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他們性格和心理上的某些缺失和成長中的斷位。
***三***網路因素
網路作為現實生活中的第四媒體,其便捷性與高效性、開放性與共享性、生動性與互動性,以及資訊的豐富性和傳播的廣泛性等特徵使得網路媒介對個體的影響力大為增強且更為持久。海量的資訊、豐富的知識和趣味性很強的遊戲,使得網路成為“90後”的學習、娛樂的第一選擇。導致“90後”對網路過分依賴,造成個人心靈明顯封閉,削弱了他們的價值判斷和控制能力。網路上的資訊良莠不齊,而他們在獲取資訊時又缺乏價值判斷和控制能力,低俗、虛假的資訊對他們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他們不斷穿梭於現實與虛擬之間,盲目而輕率地面對各種選擇,這種處事方式不可避免地被帶到了現實生活中,造成嚴重後果。而由於監督、監控和管理技術尚不完備,致使網路的不良傾向越來越明顯,導致一些青少年心理扭曲和價值觀念偏差。
三、“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教師隊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面對“90後”學生的特性,教師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理論思維能力、調查科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就業指導能力、資訊科技能力、文字寫作能力、更要有協調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還應及時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識結構和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對“90後”存在的心理問題利用心理學的相關方法進行分析、鑑別、判斷和疏導,從而及時解決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化解矛盾,以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2.調整輔導員的年齡結構和人員配備。合理化高校輔導員的年齡結構,縮小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將有助學生心理特性的理解從而利於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鑑於“90後”大學生鮮明的個性,在擴招的基礎下學生人數又不斷增多,而國內高校普遍存在超過1∶200的師生比現象,讓輔導員們不堪重負,必然降低教育效果。在很多高校輔導員的配備上存在不是心理學、教育學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的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者不能及時有效地把握學生的資訊和心理狀態,從而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會顯得不明顯、不及時。所以增加人員配備,優化人員結構也應是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3.改善管理與溝通方式,用尊重、讚美和鼓勵激勵學生。“90後”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他們渴望獨立,希望能得到尊重。在管理學生過程中,老師、輔導員可能會不自覺地運用“權威”來達到一定的管理效果,這反而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被動和戒備的心理效應。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我們要注意適當的尊重、讚美和鼓勵。輔導員要做好管理工作,也應該掌握“讚美”這一推動力量,用不同手段去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這種鼓勵和尊重有利用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實施,他們可以在輔導員的指導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以及社會實踐中去,不斷髮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學會進行自我剖析,自我認識,自我監督,進而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發揮網路優勢
“90後”大學生是在網路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網路與他們生活密不可分。調查顯示:“63.7%的90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是聊QQ,有77.4%的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自己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堅持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可以利用網路平等、隱蔽、快捷、實時、互動的特點,通過網上心理解析、培養、訓練、輔導、諮詢、測驗、診斷、治療等方式向“90後”大學生介紹心理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與諮詢服務。這種在匿名環境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消除他們的心理阻抗和逆反心理,使他們會放下所有的負擔和顧慮,接受諮詢,從而使心理諮詢工作者能夠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並做出切合實際的引導及處理。網路心理教育諮詢實現心理教育諮詢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若是使用得當,能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治療心理障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學生管理
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並結合他們的實際需要採取不同的措施:
***1***大一注意適應性和自立能力的培養。如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係的建立等,做好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然後通過對篩選出可能有心理問題的新生進行面對面的諮詢,建立個人心理檔案,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大二通過素質拓展提高學生意志力,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在實際交往中的能力和技巧。
***3***大三、大四側重升學、就業輔導,在這段時間內心理出現較多的衝突與矛盾,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緩解則會積鬱於心,所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選擇找工作還是升學,是我們心理工作的重點。
***四***注重發展性心理諮詢
高校應注重發展心理性心理諮詢。高校心理諮詢的根本目的,不僅僅使有各種心理異常表現的學生儘快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更重要的是使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使其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人生價值能夠正確體現。一方面,重視針對具有各種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調適性心理諮詢,使有心理異常的學生宣洩消極情緒,以緩解心理壓力,可以改變其在認知上的錯誤觀念,從而確立正確的合理的思考方向和方法,使其儘快擺脫心理異常的糾纏而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應注意針對廣大心理健康的學生進行發展性心理諮詢,通過發展性心理諮詢既能夠幫助廣大學生了解自己在心理髮展過程中要注意的心理問題,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並提供處理方法,防止並消除其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防患於未然,鼓勵、督促和幫助廣大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已經具有的各種現實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從而使其進一步提高環境適應能力,更好地塑造個性和完善人格,更充分地發展自我。
加強“90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責任重大,我們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創新的工作方法來解決“90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努力使他們在步入社會前順利完成心理健康成熟的過程,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戴長瀾.中國首份“90後”大學生調查報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國青年報,2008-11-12
[2]雍慧琦."90後"大學生心理特徵及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導刊,2010***5***
[3]張寶君.“90後”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0***4***
[4]謝海光.網際網路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5]張莉."90後"大學生心理特點及輔導員工作對策探析[J].科技資訊,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