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交通心理學論文

  交通心理學心理學引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汽車駕駛員和行人在交通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個性心理特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交通心理學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摘 要:將交通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進行介紹,通過對駕駛員心理因素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交通事故的對策。

  關鍵詞:交通心理學 駕駛員心理 交通事故

  1 交通心理學概述

  1.1 交通心理學的概念

  交通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依據心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來研究社會交通現象和工程中有關人的心理髮生髮展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具體地說,交通心理學主要從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心理與行為規律出發,研究如何改進交通行為以減少事故、保證安全,如何充分發揮道路交通的功能;研究交通安全教育和訓練問題,糾正道路交通參與者的意識與行為中的許多不安全因素,教育和糾正交通違法;研究如何減少和預防道路交通的過失犯罪問題等。

  1.2交通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交通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其基本研究內容主要包括6個方面,分別是機動車駕駛人的心理、行人心理、自行車騎行者心理、交通工程心理、交通事故心理、交通管理心理和交通警察心理。

  1.3交通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交通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心理測驗法、實驗法及模擬法。

  2 影響駕駛員心理的因素分析

  2.1 車外環境對駕駛員心理的影響

  1顏色的刺激作用。車外環境中的實物具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不同的顏色對駕駛員心理有著不同的影響。因此,交通環境中的不當顏色配置可能對駕駛員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2道路結構、設施等的影響。交通管理中為安全起見,常在道路兩側設定護欄以規範行車秩序。當汽車在兩側有護欄的道路中間行駛時,因害怕碰撞護欄而有意識地與護欄保持一段心理安全距離,從而在無形中使道路有效利用寬度減小,這種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路面狹窄現象稱為“路面狹窄效應”。路面狹窄效應“使得駕駛員為避免碰撞護欄或其它路邊設施而處於一種相對緊張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作用會使駕駛員自動降低車速並趨向於靠路間行駛。

  3道路標誌標牌的影響。行車過程中,駕駛員通過交通標誌標牌獲取路況資訊,提前做好應對的心理準備,預防危險情況發生。

  2.2車內環境的影響

  1車內的音樂對調節駕駛員的情緒有重要作用,優美、舒緩、輕快的音樂能夠減輕壓力,放鬆身心,提高駕駛安全性。

  2車內設施整潔的佈置讓人感覺耳清目明。

  3乘客的高聲談話或其它活動可能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2.3駕駛員自身因素對其心理的影響分析

  1駕駛員的性格與情緒的影響。國內外對駕駛員性格與交通安全的關係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內向型性格對於安全行車更為有利。這是因為內向個性的謹慎、有條理、避風險和嚴於自我監督等特點,對於保證行車安全較為有利。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的駕駛員發生事故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內向性格的駕駛員感知較為遲鈍,動作反應敏捷性稍差,在遇到危急情況時容易出現延誤性錯誤而導致事故;外向性格的駕駛員則喜歡冒險,易衝動,傾向於超速行駛或強行超車等駕車風格,容易誘發事故。

  2駕駛員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駕駛員的某些習慣或行為也會通過心理作用影響駕駛安全。如:喜歡邊駕車邊與人聊天;行程匆忙,一手駕車一手吃飯;邊打電話邊駕車;邊行車邊思考問題;開車時戴耳機聽音樂等。

  3基於心理學層面的交通事故防治措施

  3.1開展心理訓練,提高駕駛人心理素質

  駕校不僅要重視對學員進行操作技能的訓練,還應重視對其心智技能的訓練;交通安全教育學校對駕駛人再教育中也應加入心理培訓內容;駕駛人更應增進自我瞭解,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增加自我心理調適的能力;鼓勵社會心理諮詢業的發展;鼓勵非政府公共部門提供和開展各類針對駕駛安全的心理培訓專案。

  3.2開展安全宣傳,增強駕駛人安全意識

  安全宣傳就是採取種種大眾傳播的手段,調節宣傳物件的心理,使他們形成對安全問題的正確認知和態度,從而預防事故並進而形成社會群體的安全行為定勢。安全宣傳能否被物件所接受,取決於宣傳的內容和方式與接受者個人意向的結合程度。宣傳工作要善於啟用人們的安全需要,增強其安全動機,要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本性,從環境和人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實際出發,結合事故案例,進行資訊灌輸,情理說服,反覆提示強化,以滿足個人和社會的安全需要。

  3.3立足以人為本,採取人機工程學措施

  現代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在人機關係中人應該作為中心問題來研究。日本心理學家狩野廣之對“不注意”的理解很值得我們反思。他認為“與其說‘不注意’是事故的原因,毋寧說‘不注意’是某種原因的結果”。以人為本,正是要求我們去研究和排除造成“不注意”的條件和原因,而人機工程學Man-machine Engineering作為研究人、機械及其工作環境之間相關作用的一門學科,為我們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提供了很好的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1] 王曉輝,康波,周劍鋒,楊君波.交通心理學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J].公路與汽運,20114.

  [2] 羅智勇.道路交通心理學研究的五種方法[J].交通企業管理,20066.

  篇二

  《駕駛人視覺特性與道路交通安全》

  摘要:駕駛員的視覺特性與道路交通安全有直接必然聯絡,從視力,視野,顏色視覺,明適應和暗適應,試看障礙以及夜間視覺等方面詳細分析了機動車駕駛人的視覺特性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為汽車設計人員,駕駛員和道路工程的設計人員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駕駛員,視覺特性,交通安全,心理效應

  在駕駛人的感覺系統中,視覺尤為重要。研究表明,駕駛人視覺所獲得的資訊佔全部資訊的80%以上,因此,在行車過程中,駕駛人視覺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駕駛人的駕駛行為,對行車安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於駕駛員視覺特性及眼球運動的研究,在國內外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尤其是近些年,國外許多著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都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持續的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是對駕駛員視覺單一特性比如駕駛員的注意品質,視知覺,疲勞狀態,反應時間等的研究,對年齡差異造成的視覺特性與道路交通事故的關係上做出分析和判斷,以及對特定道路交通環境下駕駛員視覺搜尋模式和感知行為的研究。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的學習和掌握,可以發現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靜態視覺特徵和虛擬場景條件下的動態視覺特徵研究兩個方面,開展真實交通場景條件下的動態視覺特徵研究的較少,原因是這種研究一方面對儀器的效能要求很高,在真實交通環境中進行試驗容易發生危險,因此研究難度較大。

  1、視力與道路交通安全

  視力是眼睛識別物體微小細部的能力。駕駛人的視力又分為靜視力和動視力。靜視力就是人在靜止狀態時的視力。駕駛人員在行駛中所具有的視力稱為動視力。在實際的駕駛中,動視力一般比靜視力低10%~20%左右,在特殊情況下甚至比靜視力低30%~40%。有研究結果表明,在駕駛過程中,隨著汽車行駛速度的提高,駕駛員的注視點前移,視野變窄,周界感減少即視野缺損,意味著缺損區無法感知交通訊息,視野敏感度下降說明視區感知資訊能力降低,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影響動態視覺特性的因素有相對運動速度,年齡,目標的顏色和照度,道路及其環境等。研究表明,隨著相對運動速度的增加,人眼的最小可辨視角增大,動態視覺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控制車輛行駛速度,特別是在複雜路段限制車速非常必要。由於動態視覺特徵反映的是所有視覺和眼肌系統的整體組合,年齡因素的影響非常明顯。靜視力從46~50歲開始出現明顯的個體差異,有顯著下降和正常衰退的趨勢;而動視力則從36~40歲開始顯著下降。對年齡較大的駕駛人尤其是職業駕駛員必須進行合理限制。目標物的顏色對動態視覺也有很大影響。在靜止狀態下,人眼對藍色最不敏感。但在運動狀態,暗視條件下,藍色目標物相對其它顏色易被識別;而在明視條件下,藍色目標物與其它顏色並無顯著差異。目標物的照度對駕駛人的動態視覺也有影響,研究表明,靜止視力下5~10m燭光的效果與動態視力下125m燭光的視覺效果相匹配。通常,照度越強的物體越易被駕駛人的動態視覺所感知。由於駕駛人在駕駛時所蒐集到的資訊80%以上為路面資訊,所以路面狀態越好,駕駛人的動態視覺越容易捕捉所需資訊。對於野外公路,側向景觀單調且重複,很容易引起"道路催眠"現象,使駕駛人產生動態視覺疲勞,影響駕駛安全。

  2、視野與道路交通安全

  眼睛觀看正前方所能看見的空間範圍稱為視野。視野常用角度來表示。一般有靜視野和動視野之分。當頭部和眼球固定不動時,眼睛觀看正前方所能看見的空間範圍叫靜視野。一般正常人兩眼總靜視野:垂直方向約為110°~130°視水平線上方約50°~60°,下方約60°~70°,水平方向上約為180°兩眼內側視野重疊約60°,外側各為90°。頭部固定不動,眼球自由轉動所能看見的空間範圍叫動視野。動視野比靜視野在水平的左右方向約各增寬15°,在垂直方向:視水平線上方約增加10°,視水平線下動視野與靜視野大致相同。

  行車速度越高,駕駛員越注視遠方,視野越窄,注意力隨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兩側與不顧,結果形成所謂隧道視。此外,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靠近路邊的景物相對於駕駛員眼睛的迴轉角度若大於72°/s時,景物在視網膜上就不能清晰的成像,感到模糊不清。所以,車速越高就越看不清路邊近處的景物。因此,設計較高行駛速度的道路時特別是高速公路,要採取封閉式,以禁止行人和非機動車進入車道,避免發生危象。按照這種規律,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標誌都應設在車道上方。

  3、顏色視覺與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環境中的許多訊號是靠色彩來表達和傳遞的,如交通訊號,交通標誌,交通標線及車輛內部的儀表,燈光等。可以把顏色分為兩大類,即非彩色的如黑,白和各種灰色及彩色的如除黑,白和各種灰色外的一切顏色。顏色具有色調,明度和飽和度三個基本屬性。對於非彩色人們只能根據明度的差別來辨別;而對於彩色人們可以從色調,明度和飽和度三個特性辨別。有一小部分人不能辨別某種顏色或某兩種顏色,對顏色的辨別形成了障礙,從而影響了駕駛員的行車安全,並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3.1色覺的心理效應

  顏色在由視覺傳至大腦的過程中,產生色彩物理,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的效應,使人獲得色感覺。不同的顏色進入人們的眼簾,不但能使人們產生大小,輕重,冷暖,遠近,明暗等的感覺,還能引起人們產生興奮,緊張,安全,煩躁,憂鬱等心理效果。顏色能影響人們的情緒,工作效率以及生活和其他方面,同樣也能影響駕駛員安全駕駛車輛。與交通心理密切相關的色彩心理效應見表2所示。根據色彩的心理效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四種顏色的轎車與人保持相同距離時,紅色車和黃色車給人感覺要離自己近一些,而藍色和綠色的轎車看上去較遠。一般來講,前進色的視覺效果較好。在交通標誌,訊號燈以及汽車本身的設計上,也常常要利用色彩的心理效應來提高交通標誌和訊號系統的辨識力,旅遊車,客車等車廂內的色調應淡雅偏冷色調,這樣可以安定旅客的情緒,而在駕駛室,往往偏暖色調,這樣可使駕駛人員隨時提高注意力,避免交通事故。

  3.2色覺視野

  各種顏色對人的刺激有所不同,所以視野也就不一樣。色覺的視野表見表3。白色視野最大,其次為黃,藍,紅,綠。另外,色覺視野和被看物件的顏色及其背襯色的情況有關。在設計汽車內,外顏色及道路標誌標線色彩時,要充分考慮駕駛員色覺視野的影響利於交通安全。

  3.3色的視認性

  不同顏色的光其視認性不同,能從最遠處辨認之順序為:紅,綠,黃,白。無論在何種天氣環境下,紅色,綠色光的視認性都好,而紅色又好於綠色,因此,交通訊號中紅色作為危險,禁行訊號,綠色作為通行訊號的科學依據。對物體表面色的視認性,與物體表面顏色的匹配有關。根據色的視認性特點,交通標誌上廣為使用。如現行交通標誌中16種"警告標誌"全部都是黑,黃兩種顏色匹配而成的。

  4、明適應,暗適應與道路交通安全

  人眼的又一特徵,就是它對光的亮度變化的適應性。眼睛從亮度大的部位轉移到亮度小的部位時,或者從亮度地方進入黑暗地方,或者與上面相反時,眼睛都不能一下子看清物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才能看清。從暗處到亮處的適應叫明適應,從亮處到暗處的適應叫暗適應。明適應時間較短,一般只需幾秒鐘到一分鐘,通常對視覺影響不大。暗適應時間較長,一般經過4~6分鐘才能有所適應,要完全適應則需要30分鐘左右。

  眼睛的適應特性,對交通活動中的照明有更高的要求。如汽車進入高速道路的隧道時,由於明暗差別過大,駕駛人的眼睛不能適應,即便是車速為60km/h,產生10s的視覺影響,則相當於汽車行駛了167米的距離,也可能發生交通事故。當汽車從隧道出來時,由於是明適應,適應時間短,所以影響不大。在一些大城市,在市區與市郊的交界處,應將路燈的距離慢慢拉長,直到郊區人煙稀少的地方,才不設定路燈,使眼睛適應由亮慢慢變到暗,達到交通安全的目的。

  5、夜間視覺特性與道路交通安全

  夜間視覺特性是指夜間人的眼睛所具有的觀察能力及其變化規律。主要由夜視力,暗適應,眩光感,夜間感知特性等組成。

  夜視力是指在夜晚暗處,眼睛能分辨物體形狀的能力。通過研究發現,夜間的交通事故往往與夜間光線不足,視力下降有直接關係。夜間感知特性:第一,顏色的辨認。第二,對不同對比度的物體的感知。影響駕駛員夜間視覺特性的因素主要有年齡,眼睛生理狀態及全身性疾病等。提高夜間行車安全性的對策:一是進行暗適應檢查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是遵守交通規則,靈活使用燈光。

  6、結語

  通過分析機動車駕駛人的視覺特性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可看出,為了保證車輛行駛安全,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汽車研發人員和道路工程的設計人員必須掌握人的視覺特性來設計汽車和設定交通標誌及其它道路設定。駕駛人員自己也應該懂得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在今後的駕駛培訓工作中應該重視駕駛人在視覺方面的特性,並且能夠針對這些特性,對目前的駕駛培訓工作加以改進,把視覺特性指導作為一個重要的專門培訓環節來看待,提高駕駛人視覺資訊獲取能力,從而減少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減少交通安全隱患,提高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賴維鐵.交通心理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湖北.1988

  [2]範士儒.交通心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

  [3] 李 小 萍 , 黃 迎 秋 , 高 偉 江 , 薛 兆 儉 . 基 於 人 機 工 程 學 的 駕 駛 人 動 態 視 認 性 研 究 [J]. 上 海 汽 車.20074:40-44

  [4]苑紅偉,肖貴平,聶磊,王招賢.色彩與交通安全關係探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6,325:62-64

  [5]蘇通.駕駛員的視覺特性與行車安全的關係[J].現代農機.20095:38-39

  [6]張朝剛.汽車駕駛員的視覺特性與行車安全[J].商用汽車.20019:48-49

  [7]謝棟棟.駕駛員夜間視覺特性對行車安全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09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