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生厭學心理的論文

  小學生的厭學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學生的人際關係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導致輟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厭學原因分析》

  【摘要】小學生的厭學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學生的人際關係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導致輟學。小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身的原因,包括學習動機不正、自我歸因不當、缺乏歸屬感等;另一類是外部原因,包括學校教育中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社會的不良影響等。

  【關鍵詞】小學生 厭學 原因

  厭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學習熱情,對學習持牴觸情緒的一種學習狀態。有專家研究發現,厭學的學生往往會出現以下行為:在上課期間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常違反課堂紀律,精神狀態不佳;不願完成作業,學習主動性不高;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教師、家長提出的意見和要求有意牴觸等。[1] 小學生的厭學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而且對他們是否輟學以及身心健康狀況也有重要的影響。厭學對學生各方面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尋找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對於教師、家長和學校制定科學的矯正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教師的教法陳舊、評價方式死板等。[2] 但是,這些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小學生自身的原因;二是學生所處的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一、小學生厭學的自身原因

  在影響小學生厭學的諸多因素中,小學生自身內部因素佔的比例相對較大。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內部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敗自我歸因不當、學習自我監控能力不強、自我歸屬感缺失、他人的替代性動機較強等,這些原因都會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

  1.缺乏學習的內部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這種活動,並使之朝著某一目標進行,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一種內部動力。[3] 內部學習動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密切關聯,學習效率好有助於喚起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反之長期學習效率低下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動機。大部分厭學學生就是因為學習效率不高,慢慢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最終成為厭學兒童。小學生自身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於兒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在上課期間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東張西望,沒有認真聽講,下課後沒及時消化,加上小學生天性好玩,自我監控能力不強,久而久之,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慢慢就有厭惡學習的心理,從而也會走向厭學之列。

  2.自我歸因不當

  大部分厭學的學生在學習成敗歸因上存在障礙,這部分學生往往把學習上的失敗歸因於穩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諸如能力高低、智力差等因素;而把偶爾的成功歸咎於運氣的好壞、任務的難易等不穩定的外部因素。這些不正確的歸因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兒童的健康發展,從而導致了小學生在失敗面前頹廢,在成功面前不思進取。這些都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學生對學習的厭惡,在這種狀態的驅動下學生慢慢就會厭學,甚至輟學。

  3.小學生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類的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小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由於受先天性的影響,對於這些需要都有強烈的願望,都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要求。但是厭學的這部分學生長時間得不到同學、教師、家長的讚揚和肯定,這些基本的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得不到滿足時便容易產生焦躁、自卑、壓抑、偏執、敵對的心理,厭學學生長時間生活在別人瞧不起的世界裡,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進而容易對學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慢慢就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最後也會走向厭學的這個誤區。

  二、影響小學生厭學的外部因素

  除了以上所述影響小學生厭學的眾多內部因素外,也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在不同層面上也會對小學生的厭學情緒產生負面影響,而其中影響較大的外部因素主要來自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

  1.學校教育中的負面影響

  小學生的厭學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學校環境和學校教育侷限性的影響,諸如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基本教學裝置不齊全、學校內部管理缺乏科學性、師資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諸多校內因素都會促成小學生的厭學。

  ***1***學校自身教學條件的限制。部分鄉村小學的基礎實施還不完善,諸如教學樓陳舊,基本教具不齊全,現代裝置更是奇缺。受當地條件和教師素質的影響,農村教育相對城區而言要落後一些。這些學校的部分學生受這種外在條件的影響往往自卑,對學習沒有自信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學生走向厭學的極端。

  ***2***學校內部管理的侷限性。很多小學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很多學校對課程改革的要求落實還不到位,完全以學生分數高低來評價一個學生,使學生的其他優勢得不到發揮,甚至有的學校教師有變相體罰厭學學生的現象,厭學的這部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得不到肯定和尊重,慢慢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消極對待學習,對學習失去興趣和自信心。

  ***3***教師觀念陳舊和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很多教師不注重學習和更新自我教育理念,對新時期兒童的發展不甚瞭解,對教學內容沒有創新性,生搬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課堂缺少活躍性,而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枯燥乏味,加之學校教師對於學生評價缺少綜合性,長此下去,學生就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習缺少責任心,慢慢就會對學習敷衍了事,自然慢慢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2.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兒童成長狀況很大一部分受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教育職能,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誤區,這些誤區也是導致小學生走向厭學的一個不可小覷的因素。

  ***1***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給小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子女存在“趕鴨子”式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按家長的意願來培養孩子。在不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下,對孩子的要求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範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被動,往往存在焦慮、自卑的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還未成熟,考慮問題較欠缺,慢慢就會喪失自信心,沒有學習動力,從而也會走向厭學這個誤區。

  ***2***家長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學,對孩子往往採用嬌寵式、專制式、放任式三種教育方式。嬌寵式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過分保護,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在小學階段這部分孩子往往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學習與自己無關,任何事情父母都會去幫助解決,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自然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慢慢地孩子就會喪失求知慾,不思進取。而對於專制式的家長而言,家長往往採用權力和權威對子女進行教育,強制孩子按照家長的意願行事,這類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利,也會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小學生也會在父母的這種教育下對學習產生反感甚至厭惡的反應。放任式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任孩子為所欲為,對子女疏於管教。小學生缺少管教,自我約束能力差,貪玩而且好逸惡勞,對學習沒有追求,成績每況愈下,形成惡性迴圈。

  3.社會的不良影響

  除上述影響小學生厭學的因素外,小學生的厭學還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諸如落後的低俗文化的傳播、讀書無用論的滋生蔓延。在社會中存在很多文化思潮,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小學生天性好動愛模仿又缺少分辨能力,一旦愛上某種低俗文化***如沉迷遊戲、不良書籍***就會放鬆對學習的追求和興趣,很多厭學的學生都多多少少受這種低俗文化的影響,再加上社會上讀書無用論思想的蔓延,使得很多厭學的學生輟學打工,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助長了學生對學習的厭惡,從而走向厭學。

  總之,影響小學生的厭學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多因素是相互交織、緊密聯絡的,只有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在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教育實踐,把小學生自身厭學的心理原因以及影響的外部因素充分挖掘出來,才能為找出解決辦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厭學的孩子早日走出厭學這個魔窟。

  【注:本文系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小學生的心理厭學研究”***專案編號:13ZC06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遵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參考文獻:

  [1]郭志芳,張德乾.小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學習負擔過重[J].基礎教育研究,2012***18***.

  [2]陳雷敏,倪小敏.新課改後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現狀研究――基於溫州地區小學的調查[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