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生活化初探論文

  教育與生活原是一家,我們要重視幼兒生活本身的教育,實行教育生活化,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生活化》

  摘 要:怎樣將幼兒園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相聯絡,使之生活化呢?筆者的做法是:數學知識生活化;數學教育情境化;生活世界數學化;數學環境創設生活化;數學環境童趣化。

  關鍵詞:幼兒園 數學教育 生活化 情境化 數學化 童趣化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那麼怎樣將幼兒園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相聯絡,使之生活化呢? 在此,筆者介紹自己的幾種做法。

  1 數學知識生活化

  生活化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指具體的生活內容。數學知識生活化是指數學知識向生活世界的迴歸,將數學知識的獲得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回歸到幼兒生活世界中,最終目的是讓生活世界中的經驗得以提升,成為“數學”。例如,對數字的認識,從形上來說,先要想象它象什麼,如“1”象小棍;“2”象鴨子;“3”象耳朵等,將數字與幼兒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絡,學起來直觀形象容易接受。從量上來說,“1”可以表示一個蘋果;“2”可以表示兩個碗;“3”可以表示3棵樹等,將數與生活中的實物相聯絡,能更好的理解數與量之間的關係。又如《找禮物》一課中,目標是學習按兩個特徵尋找物品,實際就是按座標找點。座標對於大班年齡段幼兒來說難以理解,我們注重的是幼兒學會其中的方法,會看橫排與豎列的標記,尋找表格中的物品。於是將座標製作成獎票,讓幼兒憑獎票找獎品,幼兒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探求獎票的含義,最終獲得橫排與豎列交叉處的獎品,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座標,但學會了一種方法,為自己的生活積累了經驗,又為以後學習座標奠定了基礎。

  2 數學教育情境化

  情境化是指將數學教育融入生活情境中,引導幼兒將學習與現實需要結合起來,鼓勵幼兒自己去實踐。我們把數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和遊戲情景,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學,全身心投入數學活動。例如,《5的分合》一課中,設定了超市的情境,發給幼兒象徵5元錢的錢幣,自己在超市情境中購物,要求一次購買兩樣物品,並將購買的物品價錢記錄下來。然後大家一起討論自己是怎樣支配這5元錢的,從中發現5的幾種分成方式。在這樣的生活情境實踐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幼兒很快掌握了5的分合,同時又將這種本領運用於生活實踐中,幫助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又如在學習《序數》一課中,如果只給幼兒幾樣實物,數第幾第幾是比較枯燥的。於是設定了電影院的情境,將小椅子排成生活中電影院的樣子,發票讓幼兒自己找座位。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將序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同時知道了影票上大數字與小數字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還能主動幫助找不到座位的小朋友,大家共同學習,體驗成功的快樂。

  3 生活世界數學化

  數學存在於每一個活動中,我們的周圍隨時都有很多數學教育的契機。請看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例子:①在進餐和吃點心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匹配教學:一個小朋友一個杯子,一個小碗一個勺子……;在給孩子到牛奶時可進行測量的教學。②幼兒到盥洗室輪流洗手時,可獲得快、慢、順序先後、以及第幾組、第幾個等序數概念。又例如在孩子感興趣的遊戲中我們同樣可進行數學教育。①在角色遊戲中:“娃娃家”裡“爸爸”“媽媽”分配餐具、食物來練習一一對應、一和許多;在小吃店和超市的遊戲中買賣東西,可學習物物的交換等;在醫院的遊戲中,“病人”要排隊就醫,“醫生”要測體溫、聽心跳,在這些專案中都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教育內容。②建築區裡小小“建築師”們通過在搭建過程中運用各種形狀三角形、正方形……的“建築材料”,可感知各種形狀的特徵。③戶外遊戲中,在排隊時幼兒可以感知前後、左右;拍球、跳繩時幼兒可以練習順數;跑步時幼兒可感知速度的變化;我們還有意識地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邊玩邊創編應用題,如我拍了兩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幾下球?我手裡有五個圈,投了兩個圈,我手裡還有幾個圈?

  4 數學環境童趣化

  4.1 操作材料童趣化

  在實際工作中,我班的操作材料大多數來自幼兒的生活中,如:幼兒帶了卡通玩具、玩具汽車、吸管、藥瓶、盤子、棍子、糖、書、筆、衣服、毛線……用來排序,幼兒在尋找材料的過程中會思考哪些東西符合要求,首選自己喜歡的材料,不同水平的幼兒所尋找的材料層次也不一樣,是適合幼兒自己的水平層次。操作材料的生活化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操作活動中能自主的去探索,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空間機會。教師從繁重的操作材料的設計製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認識幼兒的需要。

  4.2數學活動區佈置童趣化

  童趣化的數學活動區是為集體活動和將來的數學活動提供前期準備的場所。幼兒自定規則。自由探索,是幼兒活動的天堂。我們把生活中的遊戲活動,如:乒乓球、皮球、撲克、圍棋、數卡等都引進了活動區。在玩的過程中准許幼兒犯錯誤,因為犯錯誤也是一種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分析、比較、思考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從幼兒關注的各種生活問題中捕捉數學教育的內容。幼兒經常會遇到自己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例如:倒牛奶時,自己杯子裡的和別人一樣多嗎?誰的個子高?大家的衣服誰大誰小?5元錢能買什麼?我們把這些幼兒關注的問題放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如測量用的量杯、尺子等,引導孩子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啟發他們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不僅感受數學的巨大作用,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生活化”、“情境化”、“數學化”、“童趣化”是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相連繫的素質紐帶。“生活化”是基礎,它能幫助我們理解抽象的數學;“情境化”、“童趣化”是過程,它能激發興趣,幫助我們去學習,去實踐數學知識; “數學化”是目標,它幫助我們認識生活世界,解決生活世界中的若干問題。數學教育生活化,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及探究能力,強調幼兒學習的主體性。那麼,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要想使數學教育素質化,就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把握一切教育的契機,通過“生活化”實現數學教育素質化。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