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小事論文

  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都屬於社會。在特定環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種不同個體長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種存在狀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學生穿著打扮不是小事

  摘 要: 重視細節管理,特別是重視學生在穿著打扮方面的表現及變化,是我們做好班級管理的重要方面,及早發現學生在思想、心理方面的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採取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做到早發現、早教育,防止學生在思想、行為上發生更加嚴重的錯誤而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思想品德變壞,最終形成班級清新自然的風氣,展現青少年清新自然之美,活潑健康之氣。

  關鍵詞: 學生穿著打扮 班級管理 細節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往往是一些細枝末節的瑣碎小事,而正是這些瑣碎細節往往能體現學生的思想、心理方面的特徵和變化,從這些細節入手,瞭解學生的變化,掌握學生的成長髮展動態,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覺得,重視細節管理,特別是重視學生在穿著打扮方面的表現及變化,是做好班級管理的重要方面。教育者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穿著,這是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的要求,也是教育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內容。另一方面要通過觀察學生的儀容儀表,及早發現學生在思想、心理方面的變化,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苗頭,及時瞭解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採取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做到早發現、早教育,防止學生在思想、行為上發生更加嚴重的錯誤而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思想品德變壞,最終形成班級清新自然的風氣,展現青少年清新自然之美,活潑健康之氣,有利於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學生穿著打扮容易出現的問題

  根據我校的情況,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穿著校服,但在實際過程中,有個別學生仍然不穿校服。從在不穿校服的時候,個別學生的穿著很怪,穿緊腿褲、黑褲子黑襯衣、穿寬大的牛仔褲或兜兜很多帶有誇張圖案花紋的牛仔褲、敞胸T恤衫等;在頭髮方面,男女生均留長髮,做造型,如駝峰型、半邊長半邊短型、門簾型、垂柳型、鳥窩型等;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如帶耳釘,甚至帶幾個,不但女生戴男生也戴,女生染指甲,描眼線,戴假眼睫毛,男生留長指甲等。這些現象在校園中都是存在的,甚至在教師要求有所放鬆的時候還會更嚴重。

  二、產生穿著打扮怪相的原因

  第一,模仿。

  初中階段的學生特別愛模仿,特別是在時下歌壇、影壇流行的一些所謂的“星”,他們表演時的一些穿著打扮成為青少年模仿的物件,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社會青年的標新立異、追求時髦的穿著打扮也成為一些學生模仿的物件。

  第二,追求個性,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現在的青少年普遍追求個性,想通過各種方式來展現自己,如穿著打扮的標新立異。同時,每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關注的需要,一些學生對這些過於重視,通過刻意的穿著打扮來獲得他人的關注。

  第三,轉移重心。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一些學生學習沒有自信、興趣,成績差,於是把精力逐漸轉移到穿著打扮上。

  第四,錯誤的審美觀。

  某種程度上來看,一些學生的想法做法是以醜為美,認為流行的就是美,別人做了的就是美,能引起他人注意的就是美。甚至在學生中間出現成人化的穿著打扮,裝成熟,顯得不倫不類。

  第五,家庭引導的缺失。

  一些學生父母對孩子的穿著打扮要求很低甚至沒有要求,認識不到穿著打扮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逐漸形成放任式的穿著特點。

  第六,情感流露的表現。

  出現早戀現象的學生往往開始在穿著上注意自己的形象,衣服、頭髮刻意保持某種形象。以上這些都是造成學生穿著打扮怪相的直接原因。從深層次看,當今社會,從整個社會風氣來看,缺乏對青少年的積極有力的審美引導,反而出現一些不良的誘導。例如現在電視節目娛樂化,獵奇、獵豔,甚至把幾歲的小孩造成“星”,電視劇熱播一些鉤心鬥角的題材劇,社會中金錢至上、好逸惡勞等形形色色的不良現象都對青少年產生了影響。總之,學生在穿著打扮方面出現的問題既有小環境因素,又有大環境因素。

  三、這些小問題的大危害

  這些問題看似是小問題,影響不大,有些人認為不應管得過死,甚至有人認為不應該統一要求,現實中我們的校服樣式呆板,缺乏活力,沒有美感,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小看穿著打扮問題的理由,我們要看這樣做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沒有危害,確實就沒必要這樣講,這樣做。可事實上個別現象已經產生很大的危害:

  第一,穿著打扮的變化既是思想行為變化的反映,又是思想行為繼續下滑的外在表現。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多次發現,開始穿奇形怪狀的衣服、描眉、留髮型、在校服上寫字等的學生,無論原來成績好壞、表現積極與否,都會出現不好的變化。例如,在我2008年所帶的班級中,擔任班長的某同學,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出現了劉海中一綹頭髮長長地從臉前垂下來的現象,我提醒她這樣不好,不符合學校要求,也不好看。聽了我的批評,她很快改了,可幾天後她又這樣打扮。我感到這個學生可能有了不好的變化,於是找了與她關係好的幾個同學瞭解情況,但都說沒有問題,可我在和家長的溝通中發現,我班的兩個同學曾在外面與他人喝酒,其中就有班長,當時她喝醉後在路邊嘔吐不止。聽到這一情況,我才知道她的外在的變化有深層的原因,於是我對她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教育,讓她認識自己的這種變化包括她在學習上的退步,她自己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此後再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會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九中。

  第二,這種現象在班級中很容易形成模仿效應,單個問題演變成普遍問題,班級風氣也隨之改變,甚至影響校風校貌。

  學生之間互相攀比,心思放在了穿著打扮上而不是學習上,認真學習的也變得注重穿著了,出現怪相了,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這種變化還極易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讓社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看法和評價,不利於學校的發展。

  第三,極易形成格調低下的審美觀,甚至以醜為美。

  初中時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學生的這些變化往往缺乏真正的自我意識和審美追求,這些低俗的模仿很可能使學生樹立不正確的審美觀,覺得這樣穿著打扮另類了引起他人關注了就是美,而把青少年自然清純的美糟蹋得面目全非,直至成人後其穿著打扮低俗化。

  第四,容易導致學生其他違紀甚至違法行為的發生,有這種現象的學生易早戀、打架等,檢視與青少年相關的一些違法案件的報道,我們發現其中的青少年往往在穿著打扮上都是比較怪異的。這些學生也容易被社會不良青年拉攏而走入歧途。

  以上這些危害足以引起我們對學生穿著打扮的重視,應該嚴格要求,正確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把更多的時間精力集中在學習上。

  首先,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審美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懂得簡單自然整潔就是美,對那些形形色色的做法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分清美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正確的觀念,避免問題的發生。

  其次,加強家校溝通,讓家長明白此類問題的危害,與家長達成一致,這樣就形成教育的合力,例如明確要求家長配合定期讓學生理髮,養成習慣。

  最後,抓早期,抓個別。在初一剛開始就抓此類問題,效果比較好,發現有苗頭,及時要求改正,不讓它形成氣候態勢,漸漸地它就沒有市場和空間了。

  總之,重視此類小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形成清新自然的穿著打扮,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做好班級工作,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