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司社會責任論文範文

  當今,公司社會責任已成為一種全球化趨勢,大多數商業主體都認識到公司的社會責任對於長期的可持續增長是至關重要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摘 要:從上世紀開始,公司社會責任問題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我國劉俊海教授認為,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新《公司法》雖然對公司社會責任作出了規定,但操作性不強。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公司社會責任的相關問題的研究,對實現公司在股東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保護各方權益、改善經濟環境和推動法治程序都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 必要性 規制不足 法律對策

  一、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一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面對安全生產事故的頻發,假冒偽劣成災,走私、偷稅漏稅盛行,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公司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成為現代社會和公眾對公司的普遍期望和要求。公司的自我認知、同情心和責任感、自願行為需配合法律要求共同完成社會責任的承擔。法律、道德行為構成一個社會最基礎的制度環境體系,所以公司社會責任應遵循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

  二維護公司利益、促進公司良性發展的需要

  如今,大部分公司只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當做口號,並未在公司的實際運作中切實去承擔和實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有些公司甚至是為了公司眼前的利益而故意迴避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然而,真正能夠維護公司利益、促進公司良性發展的途徑並非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肩負起合理的社會責任。從長遠來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對公司內部的利益獲取和發展的最有效的保障之一。

  公司的做法將直接影響到其產品質量、利潤和績效、發展機遇、市場競爭力等。因此公司有必要積極的把對社會、環境以及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融合到日常的經營活動過程中,因為只有讓公司的發展有益於整個社會和環境,才能提高公司在競爭中的地位,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經濟發展和法治進步的必然選擇

  公司從來都不是獨立自主的,其存在和運作的開始就已揹負著無法推卸的社會責任。公司通過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斷努力改變生產方式,改善經營環境,能給其自身以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也能節約能源損耗,發展迴圈經濟,鞏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制的不足

  一法條規定過於空泛

  分析我國《公司法》,與公司社會責任有關的條文僅有第5條的第一款,可以被認為具備了公司法原則的法律屬性,雖然有立法化的過程,但明顯可以看出,該法條的規定過於空泛和籠統,既未對公司社會責任的性質和種類進行清晰的界定,也沒有對責任的履行範圍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

  條款過於模糊和抽象,從而導致瞭如此具有開創性的法律問題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沒有了明確的制度框架和細化的執行方法,便使得公司內部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許多困擾遲遲無法得到解決,諸如公司社會責任的內容問題、承擔責任的標準問題、公司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確定問題、權利受損害的社會公眾的賠償問題等等。當人們想要找到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方式時,只能通過其他散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稅法》等法律中的個別條款以作參考。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我國目前公司治理現狀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效率,使得其承擔社會責任更具被動性。國有股一股獨大,失衡及不穩定的股權結構導致了控股股東變動頻繁,管理層受到拖累,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公司內部董事比例過高,獨立董事作用有限,董事會決策機制落後,董事會受制於控股股東特徵十分明顯,其科學自主決策的功能受到很大限制;處於從屬地位的監事會由於職能虛化而未能真正起到事前監察的作用,大多數公司沒有監事會常設機構,監事會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監事會成員大多數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並且監事會受控股股東控制。

  這些情況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中小股東的股權分散,缺少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力保障,甚至遭受其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境遇。在這樣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之下,我國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往往令公司淪為少數人謀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不但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更侵害了非股東相關者的利益,甚至侵害社會公共利益。

  三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薄弱

  以一些公司狹隘的眼光來看,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的確是公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但是在經營活動中一味的只重視利潤的賺取,忽略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培養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道德準則,對其自身和社會公眾都是傷害。近年來,正是由於許多公司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缺失,為了獲取利潤而不計代價的降低成本,頻頻曝光的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事件給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使人民群眾擔驚受怕,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面臨誠信危機。這些公司僅僅著眼於當前的利益,沒有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意識,根本不懂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將會導致公司得不償失,無法長久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註定被其他優秀競爭者所淘汰。

  三、完善我國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制的對策

  一完善公司社會責任立法

  我國《公司法》對公司社會責任規定的模糊和彈性過大,應當提升立法理念,明確公司社會責任內容,增強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定的可操作性和強制力。因此,應當把公司社會責任的定義、宗旨、目的、責任範圍、權利義務關係以及法律後果寫進《公司法》,把公司社會責任的實際意義確立下來,告知公司實現利潤價值與社會價值二者的同等重要地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確立公司公平經營的行為規範,規定公司的基本義務和商業道德,例如誠實守信、尊重和積極履行合同義務、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完成社會大眾對其的道德要求;第二,規定公司的經濟發展義務,要求公司運用其巨大的經濟實力促進自身與社會獲得共贏;第三,規定公司經營必須保護資源和環境,公司應最大程度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第四,制定和完善相關勞工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實現公司對人權的保障,規定公司把職工生存列入公司保障體系,並確保職工參與和監督公司的決策和經營;第五,明確公司社會責任缺失的法律後果,制定完善的賠償標準,強制公司為其侵權行為負責。通過對公司社會責任進行細化,把責任落實為各項具體內容和制度的設計,將能夠時刻約束公司的不作為行為甚至侵權行為,並將會給執法者帶來明確的指引,使其可操作性大大提高,體現法律的強制作用。

  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

  首先,公司要對其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完善,這不僅影響到公司自身的發展,還影響到整個公共福祉。公司內部應該平衡股權結構,提高中小股東地位,鞏固董事會自由決策的內部核心控制地位,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建立完善的權責分配體系,各職能部門各施其責並共同促進公司發展。

  其次,公司要對員工權益予以保護,鼓勵員工參與公司決策和承擔公司社會責任。公司要改變過去對職工代表大會的忽視行為,而應切實保障職工的個別利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讓職工通過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親身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活動之中,充分保證職工的知情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發表意見權等等權力得以實現。

  三實行多方機制的配合

  1.健全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的建立有助於引導公司形成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風氣。首先,對於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要予以肯定,並給予公司一定的鼓勵政策,比如公司積極參與對社會的慈善捐贈、投身公益事業,便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稅費扣減或其他優惠措施。我國稅法規定了公益、救濟性捐贈可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的優惠,但其激勵作用不大,因此需要再擴大優惠範圍和提高優惠數額,或者制定更多優惠措施以吸引公司履行社會責任。

  其次,有關部門對主動和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要給予大力的表彰,號召更多公司向這樣的優秀企業進行學習,一來能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滿足公司實現自我價值和經濟效益,二來有利於促使公司社會責任意識在社會中的提升,減少股東外利害關係人和社會公共利益被侵害的機率,實現社會效益,推動社會經濟、法治、道德水平的發展。

  2.完善公司社會責任訴訟機制。

  當公司股東之外的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受到來自公司的侵害時,往往需要通過訴訟途徑來實現自己的權力救濟。我國《公司法》注入了股東派生訴訟制度,但卻並沒有給股東外的利害關係人的訴權加以規定,筆者認為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個健全的訴訟機制,能使得存在於紙上的權力轉變為實在的程式性保護。

  我國可以在《公司法》中增加相關條款,平衡公司內部與外部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加強公司社會責任的民事訴訟機制、刑事訴訟機制,以及訴訟保護的機制,賦予股東外的社會公眾權利救濟的保障。當非股東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大眾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保障他們可以順利通過一般的民事訴訟或破產程式來解決侵權糾紛或債權債務的糾紛,還要保障社群居民可以順利通過代表人訴訟來維護利益;當公司員工的權益受到侵害,要保障民事訴訟和勞動仲裁發揮及時有效的作用;還應准許股東和職工在發現公司正從事與公司目的無關的活動時提起訴訟。這樣便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外部壓力,進一步約束公司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3.建立公司社會責任資訊披露和監督機制。

  目前,我國社會責任資訊披露的情況,許多公司對此處於“旁觀”階段。為完善公司社會責任規制則需要求國家制定出公司社會責任資訊披露制度的標準,明確資訊披露的內容、角度、評價模式、考核機制,便於公司按照規定的標準嚴格自覺對其責任承擔情況進行公開,還要求政府和社會積極培養和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資訊披露意識,進一步健全符合國家統一標準的公司社會責任資訊披露制度,實現社會公眾對公司的監督。

  此外,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公司社會責任建設工作,通過倡導、施壓、對話、互動等形式的監督機制為公司社會責任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充當社會輿論重要角色的新聞媒體也應該積極對公司違法違規的行為和事件進行新聞曝光,幫助國家政府提高監督效率,給予公司一定的震懾;其他社會組織如消費者協會也應該積極受理消費者投訴案件,約束公司行為,指導其承擔社會責任,對消費者負責。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程德.現代公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劉俊海.熱點商法經濟法案例評析與立法問題.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4]史際春、肖竹.公司法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5]張士元.論公司的社會責任.法商研究.20016.

  [6]廖斌、徐景和.公司多邊治理研究.政治論壇.20031.

  [7]杜中臣.企業的社會責任極其實現方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4.

  [8]湯春來.美國公司社會責任的流變及其啟示.法學論壇.20063.

  篇2

  公司社會責任承擔的正當性探析

  【摘要】公司社會責任在我國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一直有較大的爭論。雖大多學者對社會責任的存在持贊同態度,我國公司法也出現了原則性的規定。但就其涵義來看,企業作為社會責任承擔的主體更應當對其有深刻的認識。此文試圖從企業角度,尤其是營利目的出發,分析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確與該當性。期以此倡導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以促進共同發展。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性質;正當性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涵義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源於經濟學的企業社會責任觀,被引入法學領域後才形成了公司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公司社會責任自其產生伊始,國內外有關討論就從未間斷,我國2006年起施行的新《公司法》第5條第一次引入“社會責任”的概念,引起了學界的廣泛討論。近年來隨著企業多起食品安全、環境失責事件的曝光,社會責任又再度成為法學界議論的中心。

  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它所有社會利益。①“報告涵蓋了公司概況、社會責任管理、公司治理、經濟、環境、員工、供應鏈、社會等方面的工作,涉及鋼鐵主業、資源開發與保護、鋼鐵延伸加工、相關多元產業等業務。”②,這是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釋出的《太鋼2012年社會責任報告》中關於內容的解讀。正如報告中體現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公司員工、債權人、消費者及其競爭對手等輻射範圍相當廣的社會利益。儘管學界對於公司社會責任一詞有不同定義角度和方式,但也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社會責任是對公司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傳統經營理念的修正,企業在追求自身利潤獲取的同時當維護其他利益群體的權益是社會責任的本質所在。筆者認為,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公司的發展尤其是大企業的平穩持續發展越來越取決於其社會責任的承擔,即公眾形象。

  二、公司社會責任的性質

  關於公司社會責任的討論中對於性質的界定也有多種觀點。最傳統的“經濟責任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破壞,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米爾頓弗裡德曼所說:“企業僅具有一種而且只有一種社會責任―在法律和規章制度許可的範圍之內,利用它的資源和從事旨在於增加它的利潤的活動”。

  其次是“道德責任論”,主張企業的社會責任完全屬於道德範疇,是否踐行取決於公司的自律。然後是“法律責任論”,認為公司社會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公司須因未踐行社會責任的行為而承擔法律上的否定後果。這一觀點把社會責任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狹義的社會責任僅指關係到社會公共利益的部分,廣義的社會責任是公司於個人的關係問題,屬於道德化的社會責任。狹義的社會責任涉及到當地住民利益、政府稅收和環保等方面,應由法律加以規定,確保公司嚴格遵守。法律化的社會責任即指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有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義務,在損害公共利益時應當承擔法律的譴責和制裁。最後是“綜合責任論”,即將社會責任分為四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對公司的責任要求也據此依次遞減。

  社會責任性質的不同認定也是我們在社會發展程序中對企業定位的不斷修正,這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一味堅持傳統經濟理論、否認公司的社會責任顯然不利於公司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壯大。因此筆者持“法律責任、軟法責任和道德責任並存”的觀點,這也是比較符合當前法律不完備和社會需求實際的。

  首先,對於已有法律明文規定的社會責任理應根據法律的強行性規定進行貫徹實施,是為法律責任;其次,對於未有強行性規定但法律給出了原則性的指引,是為軟法責任;最後,對於違背納入法律規制的範疇,只是通過一些社會組織的規範或者純粹道德的指向,對公司只有提倡和引導作用,是為廣義的軟法責任和道德責任。是否由國家強制實施,與社會責任的定性息息相關。對性質的正確的分析認定有利於找到更為合適的適用機制,也便於進行社會責任承擔的正當性分析。

  三、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當性

  從現今企業的社會表現看,公司對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當性根源是不甚明確的。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並非可有可無,反而是競爭中取勝的關鍵。違反了法律化的社會責任還將受到法律上的譴責承擔巨大的法律代價和經濟損失。從三聚氰胺開始暴露的大範圍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在汶川雅安地震中援災的積極形象,從反面和正面共同論證了社會責任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側面反映了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正確性和該當性。

  一從公司的社會性和營利本質角度分析

  就經營目的而言,不可否認,作為主要的經濟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也應當是公司最主要的經營目的。完善公司治理和維護債權人利益都是以盈利為出發點的舉措。在這一目的的指引下,我們應該看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首先,公司的社會性決定了它的生存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眾多利益相關者。

  員工是構成企業的細胞,是與企業同進退的生死戰友;債權債務人是企業的合作伙伴和交易相對人,維持企業生存的血液;消費者是企業的賴以生存的基礎,使得企業價值得以實現。競爭對手是企業保持活力的必備要素,促使企業不斷完善。企業社會性的本質決定了其發展壯大、經營水平提升、營利能力增強都離不開與其相關的利益群體。不同群體不同層面的正面或負面的事件都會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這幾年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讓企業發展受阻前途堪憂甚至直接破產消亡的例項中可看出缺乏責任感的企業是不會得到社會寬待的,不僅其直接受害者―消費者的譴責,社會各界對此都多有詬病,企業完全處於“失道寡助”的境地。

  其次,可持續發展是目前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謀求發展的企業之題中之義。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前提應當是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可持續,所以環境責任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任何社會主體的生存與發展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研究表明,從長期來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獲得持續發展。如,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家珠寶公司安裝了一個閉環廢水處理和回收系統後,一年內節約了71萬美元,裝置投資成本在兩年內全部收回;3M公司的3Ps計劃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即預防汙染將得到回報於1975年推出,至2003年為止,為公司節約了5000多億美元,並減少了10億磅約45億公斤的汙染物。③由此可見,追求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使企業與社會進步並行,獲得相應的更大發展空間,同時還能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

  最後,為實現企業營利的目的,踐行社會責任甚至是絕佳的實現手段。企業是社會中的個體,尤其擁有個人無法比擬的影響力,所以企業形象是競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文章首段提到的《社會責任報告》都越來越成為企業樹立自身形象,更好地推向社會大眾的方式。這也恰恰說明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評價。而優良的評價形象的塑造在於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

  二從法律的規定和指向性角度分析

  目前我國公司法對社會責任的明確規定只有第五條的原則性規定,雖然無法直接在案件中適用做出判決,但這確是我國公司法上大的進步。總括性的規定固然是有欠缺的,但我們可以從中對公司法發展的趨勢和法律制定者的意圖。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在向全國人大會所作的立法說明中強調:“……公司的運作行為不僅關係股東、職工等內部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也對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公司及其股東、董事、監事在追逐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履行相應的法律義務。”這意味著我國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以及將社會責任納入法律規制的範圍內。這向企業傳達資訊是最大限度營利固然沒錯,但企業也必須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關注到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並加以維護。社會責任已不是可為可不為的自由選擇,而是受法律規制的行為。

  正如文章對社會責任性質的分析,法律責任部分是企業必須承擔的,否則將受到法律的譴責甚至懲罰。而軟法責任和道德責任也需要企業積極踐行,同時它們也在法律的不斷完善中以更合理的方式逐步轉化為法律責任。

  註釋:

  ① 曹康泰關於<公司法>修訂草案的說明[Z]國務院法制辦公室,2005

  ②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

  ③黎友煥,郭文美中國如何加快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J]世界環境,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