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論文

  在全民健身如火如荼開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與日劇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在對精神享受的要求層次也越來越高。 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體育社會與社會體育

  論文摘要:採用 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針對 體育社會與社會體育這兩個容易混淆的議題,以二者的內涵和涉及社會問題的側重點為出發點,分析它們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探討二者之問的相互聯絡,為我國今後的體育理論研究和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 參考依據.

  論文關鍵詞:體育;體育社會;社會體育

  0引言

  很明顯,在世界許多社會中,體育運動已成為其社會和文化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年齡段的人們通過媒體和體育運動聯絡起來,大多數城市的報紙用整個版面來報道體育,報道的篇幅往往超過了 經濟、 政治或其他人們關心的某些專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多地與朋友、家人談論體育運動——在工作場所、家中、酒吧和學校等,甚至與陌生人在公共汽車站、機場、街道上也談論這些事情.體育運動及其形象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資源相對豐富、媒體發達的國家裡的人們更是如此.那麼體育與社會,社會與體育究竟是一個什麼關係?這樣一種相互交織的現象能否認定為是一種體育文化,或者定義為一種社會問題?有沒有一個 科學的定義將其區分開來,或者說是準確定位呢?出於這些疑慮,討論體育社會和社會體育,弄清二者間的聯絡和區別,已成為我國體育理論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1“體育社會”的內涵及延展

  “社會”Society這一術語指的是這樣一種人的集合體:生活在確定的地理疆界之內,因某種政治制度而聯合,並具有用以區別於其他集合體的自我認同感R0sec,1998.社會是一個包涵很多因素的大系統,社會的 發展過程是個各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過程.無論是政治、經濟、 教育,還是體育運動與 藝術等,都不是孤立地發展的,而是在社會這個大系統內相互依存,變化相關的.體育運動的發展是社會變遷的產物,它是伴隨著思想、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教育等從古延續至今的.體育運動存在於社會經濟生活之中,與諸多社會中的文化意識形態緊密相連;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髮展,其與社會的關聯度、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不斷增強,於是,一個包含著獨特的體育運動特點和社會要素的亞社會——“體育社會”逐漸形成.在這樣一個亞社會中,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增多,其中許多問題單用傳統的體育理論和方法已無法解決,如球場暴力問題、體育政治化問題、體育的種族歧視等;

  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繁榮,體育運動在 現代生活中變得愈發流行和具體,以至於體育形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無處不在的部分,因此把它作為社會現象來研究變得合乎邏輯、順理成章.而“體育社會學”——這個從運動與社會生活各領域之間的關聯來展示和理解我們人類身體的各種活動的學科JayJ.C0ak-ley,20o3也應運而生.

  體育社會學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就是要把體育作為一個下位體系去研究它與社會的關係.體育社會學的側重點在於它在社會大背景下以現實存在的體育為主線,運用社會學的觀點、方法和原則透視體育現象,研究體育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所謂“社會問題”是指社會關係或社會環境失調,影響社會成員或部分成員的共同生活,破壞社會正常執行,妨礙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現象.簡言之,就是一種社會的病變或失調現象.

  所以,“體育社會”,準確地說是體育社會學,連同它的學科性質在內的話,可以這樣表述其涵義:“體育社會學作為社會學分支和體育科學的基礎學科,是從社會學角度去研究體育與社會的關係,並把體育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形態去考察它的結構、功能,以及研究體育中的社會問題的一門學科.”

  2社會體育的概念體系詮釋

  “社會體育”、“大眾體育”、“群眾體育”這三個詞在我國一直被混淆,體育理論研究者至今為止也沒有誰能肅清三者的真正含義,大家都是見仁見智、各持己見,這給我們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開展相關工作帶來了困擾.  20世紀70年代為了區分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各類 體育行為,稱資本主義國家的各類體育為“大眾體育”,而稱社會主義國家的各類體育為“群眾體育”.這種提法表明大眾體育和群眾體育存在顯著差異,成為顯現國家性質的標誌,帶有很強的 政治色彩.但隨著全球 經濟一體化的 發展趨勢,體育理論也趨向強調國際通用性,在許多學術 論文和實際工作中“群眾體育”和“大眾體育”已經被認為代表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而被互相代替與相互轉換,且已無人問及它們之間的政治差別.就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關姓“資”和姓“社”的問題一樣,群眾體育在資本主義國家也存在——它們被稱為“大眾體育”.

  也就是說:大眾體育亦群眾體育,是以社會全體成員除學生、專業運動員為物件的、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以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而社會體育,是指職工、農民和街道居民自願參加的、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群眾體育活動.它不同於高水平的競技運動,且它不涵蓋學校中的體育 教育,也不包含武裝力量的軍事體育訓練.這是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著名學者盧元鎮教授為社會體育下的定義,在我國體育理論界,許多專家認同這一定義.

  但事實上大眾體育、群眾體育和社會體育這三個概念,不論是從參加體育活動的物件還是從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來看,我們都不難看出,三者的概念僅是文字表述方式上的細微差別,其實為“名異實同”的概念,社會體育亦是大眾體育、群眾體育.社會體育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是每個生命歷程中耗用時間最多的一種體育參與方式.隨著 中國社會的進步,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人們的體育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已從生產一生產一生產的定勢改變為生產—休閒一娛樂的新理念.人們可支配的業餘時間增多,體育消費的總量逐年擴大,提高生活質量、充分體驗人生的體育觀念越來越被大眾所推崇.這標誌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入了休閒時代.休閒時代是社會體育的大發展時期,如體育健身的觀念的多重性、專案目標的多極化、專案的多元化等.所以,社會體育不僅僅是增進國民身心健康的,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群眾體育活動,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種體育文化現象.

  3體育社會與社會體育的關注點分析

  體育社會涉及社會問題的側重點是:1認真思考體育運動,使人們能夠辨別和理解與社會中的體育運動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社會議題;2超越比賽得分和統計數字,把體育看作是一種與我們在社會中的感受、思維和生活方式相關的社會現象;3瞭解與體育運動有關的事情,從而使我們能夠在所生活的社會或社群中,對自己所參與的體育活動、運動場所作出選擇;4思考學校和社群中的體育運動會如何變化,從而避免產生這樣的觀念和條件,即在使某一類人得到實惠的同時,使其他人在體制上處於不利地位.

  社會體育關注社會現象的重點有如下幾點:1把如何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狀況作為開展各項理論研究和相關工作的落腳點;2力爭提出各種 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運動處方來為人民進行鍛鍊提供智力和理論支援;3關注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數量和人群結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各類體育活動的運動特點、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場地要求和管理機制.4關注人們的體育消費狀況以及體育的社會化、產業化現象.5關注這種體育的社會化、產業化現象給周邊產業帶來的影響,並分析影響的原因和程度.

  4結語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社會體育”與“體育社會”準確的說應該叫體育社會學,儘管都是由“體育社”“會”四個字組成,但其內涵和涉及的社會問題卻各有側重.“體育社會學”研究作為社會存在形態的體育的結構與功能、研究體育的社會問題、研究體育與社會的關係.而“社會體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體育”指社會中所有的體育文化現象.狹義的“社會體育”把如何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狀況作為開展各項理論研究和相關工作的落腳點,除此之外,兩者的關注內容也大相徑庭.當然它們都研究體育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在這一點上兩者是一致的.

  分析“社會體育”與“體育社會”的內涵、特點和關注點,使我們從理論上認識了二者的區別和聯絡,特別是二者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點,準確地區分了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同的參與人群、不同的管理機構對體育運動體育活動的不同定位和理解,這不僅豐富了我國體育理論界的研究內容,而且對我們今後進行相關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現實社會體育工作的開展等提供指導和幫助.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