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資訊研究論文

  數字圖書館資訊檢索是衡量數字圖書館資訊構件庫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圖書館資訊管理 》

  摘要:RFID作為一種射頻自動識別技術,具有操作方便、儲存容量大、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將RFID技術應用於圖書館資訊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務水平,實現圖書館智慧化及現代管理。本文就此在分析RFID技術發展概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該技術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RFID技術;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應用

  圖書館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資源,在現代文明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形勢下其管理模式及服務逐漸資訊化。RFIDRadioFrequencyIn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技術,其主要方式是無線射頻,內容是進行資料傳輸與目標識別,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適應性強等優點。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應用RFID技術,不僅能實現圖書館資訊管理智慧化,滿足不同使用者不同需求,而且能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人員負擔。本文就此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RFID技術發展基本概況;第二部分重點探討RFID技術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

  1RFID技術發展概況

  1.1RFID技術應用背景

  RFID技術起初主要在軍事中應用。在二戰期間,RFID技術主要用於空中作戰,其任務是識別敵我雙方。戰後因為該技術費用比較高,因而未能推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RFID技術在20實際末被歐洲國家在公路收費中應用,隨後該技術在各領域中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RFID技術在我國受到重視和高度應用是在06年,我國政府發表了《中國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2008年已發展為比較成熟的RFID產業鏈。RFID技術最先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應用是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時間為2006年6月,隨後7月在深圳圖書館中應用——RFID全自動圖書館管理系統。目前REID技術在我國圖書館資訊管理中應用已有十年來,如國家圖書館、汕頭大學圖書館等都有所利用。

  1.2RFID技術工作原理

  RFID作為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其工作原理如下:把被識別的物品“貼上”電子標籤,然後閱讀器利用天線發射無線射頻,然後接收天線接收載波訊號由電子標籤傳送而來,經由天線調節器輸送給讀寫器,進而完成識別工作。其中,電子標籤主要是由晶片與耦合元件構成,且每一個電子標籤都有其對應的電子編碼。當電子標籤通過無線射頻傳送後,與讀寫器“感應”獲取能量,完成傳送,然後讀寫器根據接收到的標籤進行合理的處理和調整,最後利用計算機網路完成資訊識別、採集、處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見,RFID技術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電子標籤、讀寫器、天線、資料傳輸及處理等內容。

  2RFID技術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

  2.1圖書館資訊管理中RFID技術應用的思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RFID技術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RFID技術應用思路主要如下:其硬體基礎包括RFID閱讀器、RFID標籤以及其他配套硬體裝置。各硬體之間相互配合,從而實現圖書館資訊識別、快速更新資料庫資訊、提高圖書館管理既服務水平的目標。其中,RFID閱讀器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資訊採集,有門架式及手持式之分,前者是固定閱讀器,通常應用於圖書館自動借還書出,後者具有靈活多變等特點,在圖書盤點等中應用較多。RFID標籤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資訊載體,是RFID技術的重要部分,它一般被貼在圖書扉頁或者最後一頁。其他配套硬體裝置如RFID標籤印表機,可根據圖書館自身實際情況決定。目前因為圖書館資訊管理要求不是太高,因而RFID閱讀器及RFID標籤工作頻率使用比較多的是13.56兆赫。此外,對於軟體設計來說,可把RFID技術中的讀寫服務功能應用到圖書館服務管理系統中,且前端應用程式由後臺系統統一管理。

  2.2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RFID智慧化資訊管理系統

  圖書館RFID智慧化資訊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資訊加工系統、流通管理系統、OPAC查詢系統、系統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如圖1。其中,資訊加工系統由目錄編制系統、電子標籤系統、讀者資訊管理系統等構成,對圖書館藏書資訊及讀者資訊進行加工和整理,然後經由終端計算機網路及電子標籤讀寫器等對圖書館文獻及讀者資訊RFID標籤統一加工、嵌入等。流通管理系統由自助借還機、讀者身份識別系統、防盜偵測門、自動分揀系統等構成。這些系統通過RFID技術連通起來,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且能減輕圖書管理人員工作量。圖書管理人員及讀者可通過OPAC查詢系統方便快速的查詢到所需圖書的樓層、電子標籤、可借閱數量等內容。系統管理主要包括業務管理、終端、讀寫器等硬體裝置的授權、維護等內容。

  2.3RFID技術應用於讀者證中

  讀者證卡及圖書館外借作為圖書館資訊流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RFID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圖書館讀者證卡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讀者借還書。起初圖書館讀者證卡是紙質的,容易弄皺或破,也易弄丟,對讀者或圖書館工作人員來說不方便。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圖書館讀者證卡逐漸發展成IC卡或接觸式磁卡,既方便又快捷。但其也有明顯的缺陷:①圖書館讀者證磁卡條外露,長時間使用或多或少有所磨損,且或、若保管不當,磁卡可能讀不出來,失去原有的功能。②讀者磁卡一般是接觸式讀取,讀者必須依次經過門禁系統,效率不是很高,若讀者人數很多可能造成場面混亂,產生噪音,影響不好,特別是若讀卡器出現問題,則會造成人員擁擠現象,影響讀者情緒,嚴重時甚至引發衝突。RFID技術應用於圖書館讀者證卡中則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RFID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不需接觸讀取,因而不存在磨損等問題,除非讀者證卡人為破壞。此外,RFID電子標籤最遠讀取距離大於一米,進而可多人同時進入門禁系統,且自動對不符合要求的人員進行攔截,不僅極大的提高門禁等工作效率,而且可避免因人員情緒化造成衝突。

  2.4RFID技術應用於外借流通管理

  RFID技術在外借流通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門禁系統。當下很多圖書館使用的門禁系統與條形碼技術密切相關,時常出現失靈、誤報受電磁干擾現象,影響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常工作。而RFID門禁系統除了可以驗證圖書館讀者證卡,還能與磁條防盜系統配合提高防盜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工作人員借還系統。RFID借還系統可同時對多本圖書進行借還工作,工作人員只需要把被借還的書本在RFID借還機上掃描一下即可,不僅可以緩解工作人員壓力,而且能方便讀者,避免圖書館工作人員與讀者之間產生矛盾。③讀者自主還書系統。通過RFID自主還書系統讀者可自主完成還書工作,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提供分類還書系統,實現二十四小時自助還書等業務。④圖書點檢系統。圖書管理員只需把要核對的數目輸入RFID點檢儀中,在書架上掃一遍則可快速的得出結論,方便圖書管理員後期補充書目。總之,在圖書館流通管理中應用RFID技術,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務水平,而且能減輕工作人員壓力,降低成本,一舉多得。

  3結束語

  總而言之,RFID技術在圖書館資訊管理中各環節中都有優勢,可極大的提高圖書館資訊管理效率,減輕工作人員負擔,更好的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但RFID技術也有其缺陷:讀者隱私、資訊保安、訊號干擾以及防盜功能等存在隱患。因此要對症下藥,進一步加強RFID技術的研究,並根據圖書館實際情況合理應用RFID技術,實現圖書館資訊管理智慧化和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張志強.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的探討[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

  [2]劉東.RFID圖書館管理系統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界.201104

  篇二

  《 圖書館資訊素養微模式教育思考 》

  摘要:社會進入“微時代”,各種各樣的“微事物”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並受到人們尤其是當代大學們的追捧。高校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在現代網路與移動通訊飛速發展的今年受到了衝擊,如何與時俱進、有效開展資訊素養教育永遠是高校圖書館研究與創新的課程。微部落格正在改變媒體的形態,它形如一條帶有敏銳嗅覺的新聞導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納,並形成力量的彙集。

  關鍵詞:高等學校;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模式

  一、“微時代”的資訊傳播

  一“微時代”的定義

  “微時代”,即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練作為文化傳播特徵的時代,”微時代”資訊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衝擊力和震撼力。140字微博的流行,促進閱讀進入“微時代”,人們在身體力行地寫微博、讀微博之後,恍然發現,原來傳播交流資訊乃至進行情感溝通,僅僅通過百餘字就完全可以實現。微部落格的出現推動著“微時代”的到來。從網路的流變過程來看,它也經歷了一個從加法到減法的過程。大塊文章的時代正悄然褪色,有興趣的人可以深入閱讀,但草根們如今更需要惜字如金,在140個字之內解決問題。微部落格正在改變媒體的形態,它形如一條帶有敏銳嗅覺的新聞導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納,並形成力量的彙集。微博讓人類迅速進入了短平快時代,因為“微時代”迎合了現代人喜歡快捷、便捷的生活習性。不僅如此,移動的資訊終端也在無形中改變著人們進行傳播活動的心態,人們更青睞一種“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內容,沒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長沉重的內容。因此,越來越多的被冠以“微”字的事物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微營銷、微電影、微招聘、微簡歷、微旅遊、微小說、微簽到等快速走進人們的生活,同時成為各領域的發展態勢,亦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追捧。

  二“微時代”資訊傳播的特徵

  1.瞬時性的傳播。”微時代”帶來了資訊傳輸的高效率,資訊傳播也隨之具備瞬時性的特徵,資訊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衝擊力和震撼力。對於傳播者,短小的資訊量提高了傳播速度,加快了資訊內容更新,且可通過手機等便攜裝置在很短的時間內釋出資訊。對於接受者,用有限的時間接收資訊、消化資訊的時間非常有限,而資訊內容與數量卻非常豐富。

  2.網狀化的傳播。數字技術使傳者與受者位置互換、重疊並且逐漸變得模糊;傳播活動逐漸“去中心化”,進而出現“無限中心化”的趨勢。在Web2.0的臺上,資訊傳播互動的每一個節點上都是一個傳送或接收的中心,傳播活動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單向式傳播,而是呈現資訊傳播的網狀結構、雙向結構。”微時代”,每一個手持移動裝置的個體都是一個傳播節點。

  3.大眾化的傳播。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導致大量原創內容爆發性地被生產出來。有學者闡釋,微型部落格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個人網際網路時代真正的到來。“沉默的普通大多數”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4.創新互動式傳播。部落格是面對面的表演,微博是背對臉的跟隨,可以一點對多點,也可以點對點。當你跟隨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或官方微博時,兩三天就會上癮。許多人通過微博互粉而成為朋友、知音、合作者。

  5.便捷性的傳播,也叫即時分享。以“短、靈、快”為特點的“微博”幾乎不需要太高成本,你或用電腦或用手機,僅需三言兩語,就可記錄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亦可分享或收藏某條資訊,這樣的即時表述顯然更加迎合我們快節奏的生活。

  二、“微時代”高校資訊素養教育面臨困境分析

  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裝置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被掌上電腦和手機所吸引,越來越少的讀者走進圖書館閱讀、走進圖書館參加講座、走近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培訓講座模式受到了衝擊和挑戰。儘管各高校圖書館採用了多種多樣的吸引讀者的方法也是不見收效,以瀋陽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例,在資源培訓中開展了多種個性化的培訓模式,諸如:隨機培訓、預約培訓、上門培訓等,甚至為了吸引讀者採取了聽講座送禮品、聽講座送學分等方式,但是收效甚微。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同仁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探討,也在各類培訓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透過多種反饋資訊分析高校圖書館資訊素養培訓上座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訊意識薄弱

  資訊意識屬於意識形態領域範疇,主要是指人們對資訊的認識、觀念和需求。目前,高校讀者群在對資訊重要性的認識上有所提高,資訊意識薄弱主要表現在:對資訊的敏感性和對資訊的洞察力上的缺失,對捕捉資訊、接受資訊的能動性上的不足,尤其是主動接受資訊培訓的意識差,大多數讀者只能在教學和科研急需的時候,才會感覺到自身在分析資訊、檢索資訊、利用資訊的能力不足,於是臨時抱佛腳,因此讀者多半提出的需求都是緊急的、迫在眉睫的。

  二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教學和科研的壓力導致學生忙於應對學業,老師也疲於應對教學和科研任務,拿出整塊的時間參加培訓或講座,讓他們感覺到是時間上的浪費;現代人大多喜歡在辦公室、宿舍或家裡利用網路檢索資訊、傳遞資訊,若再讓他們到圖書館來聽講座,他們會感覺在時空上都是一種“距離”的消磨與損失。

  三對網路和移動裝置的過份依賴

  目前許多人移動裝置不離手,行、走、臥都在用,傳送微博、微信,看網路小說,等等。除了必須的會議和課程外,排斥一切非移動傳送的資訊。正如時下最流行的一句話:“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這一方面說明人們對移動裝置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喜歡通過行動網路釋出、接受和傳遞的短、平、快的資訊。

  三、“微時代”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微模式”

  人類進入“微時代”,隨著“微”字事物的產生與備受追捧,人們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尤其是接受資訊的習慣受到了衝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熱衷於“短、平、快”的生活節奏。高校圖書館在進行讀者資訊素養培養活動中要適時掌握時代的脈絡、介子與媒體的變化、分析讀者的喜好,要不斷創新地採用符合時代潮流的、趨同讀者喜愛的的模式進行。幾年來,瀋陽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到館接受資訊素養教育培訓,不斷創新舉措,打破時空界限開展了形式多樣培訓活動。如:每學期固定主題和時間的“資源檢索與使用”專場培訓、讀者預定主題與時間和地點的隨機培訓、每年秋季的新生入館教育、針對研究生三年學業階段特別打造的“研究生資訊素養培養工程”活動、全校通識選修課——文獻資訊檢索、研究生選修課——資訊檢索方法、嵌入到專業課教師課程內容中的“嵌入式教學”等,上述模式已經開展多年,得到了參與讀者的好評,無論時勢如何變化,本館都將作為一項常規的工作一如繼往地開展下去。在此基礎上,為了擴大受教育讀者範圍,適應“微時代”要求,本館創新開展了多種“微模式”的資訊素養教育活動。

  一微講座

  微講座,主要是面向本校教師開展的短小精悍的培訓模式。以往面向教師的培訓都是學科館員深入院系,與領導、老師溝通約定一個時間而開展,但是由於老師們上課時間不定、各院系很難組織一次全體教師參與,這樣,我們就嘗試把培訓嵌入到各院系的例會當中,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佔用太多的例會時間,否則領導和教師都不歡迎。為此,我們推出了“微培訓”模式,即每次只講一個主題,而且保證在十分鐘之內完成。在與各院系溝通之前,學科館員要列出多個主題供院系的領導們選定,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老師們吸引有效的知識點學科館員要把一個資源拆分成多個主題,一是精簡,二是助記。

  單以“中國知網”為例就有如下主題:知網檢索方法概述簡述知網的高階搜尋,即學科範圍的確定、“主題”欄位的有點、檢索結果的排序及分組、利用知網查詢期刊投稿方式即期刊導航、利用知網查詢英文關鍵詞即翻譯助手、利用知網確定某一主題的發展趨勢即學術趨勢搜尋等,針對其他資源亦是如此;還有針對OA資源、搜尋引擎、文獻管理軟體以及移動圖書館等方面的主題等。微培訓,老師們或全部理解會用或一知半解,一知半解的老師如若對此專題感興趣希望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單獨與學科館員溝通,從而得到單獨的講授,在單獨的講授中會獲得更加擴充套件的培訓內容,我們稱之為“微講座”的擴充套件培訓,這也就是“微講座”的目的——期待培訓的延伸和培訓的持續性。“微講座”內容精練、授課時間短、讀者易理解掌握。

  二微課程

  微課程,主要面向學生,本校學生每年春季學期第16至第18周為小學期,這個期間院系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利用這個契機與各學科專業的老師溝通,面向某一個專業的學生開展文獻資訊檢索微課程,課程採用2+1模式,即2周課程1周實習或競賽。2周課程主要針對專業特點及學業階段特點開設課程,對低年級的學生講授中外文資源及文獻管理軟體,對高年級的學生講原文傳遞及論文開題與立項前的文獻調研方法等。1周實習中包括上機實踐或與學院聯合組織小規模的檢索賽,既檢查學習效果,又激發學生對資訊檢索的熱情,這更有助於學生資訊意識的提升。在這種面向一個專業的單一主題或軟體的培訓中,培訓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針對這個專業進行例項教學,針對性更強、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微課程的開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檢索技能和資訊意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小學期的實踐活動。

  三微博

  微博,以它短小的篇幅、可以與電腦與手機互聯便捷的使用方式,而受到當今大學生們的青睞,幾乎大部分學生都有微博,即使不發原創也會關注一些人、跟蹤一些資訊、轉發一些感興趣的資訊。利用學生們這一時尚趨向,本館適時開通了新浪、騰訊兩個微博,僅僅一年就有上千粉絲關注,轉貼不斷。最初開通微博只是想釋出一些本館服務方面的通告,如開館時間的變更、新資源的試用與開通、以及一些新的服務舉措等。隨著關注粉絲的增多,我們感覺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開展培訓活動。用140個字濃縮某個資源的一個特點、一個功能,介紹一個檢索方法、小技巧等,可以是一句介紹加一個連結,亦可是一句介紹加一個截圖。如:有了E-learning以後,你還一篇篇地下載文章嗎?:沒有E-learning之前,我是一篇一篇下載CNKI的文章的,有了E-learning以後,就可以批量快速下載了。下面就給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用E-learning快速下載多篇文章……後面給一個連結,是一個培訓老師的一篇博文,講授如何用E-learning快速下載文章,還上傳一組照片,是授課的PPT。感興趣的學生就會點開圖片或連結詳細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讀者的轉播與評論亦是培訓的延展,擴大了受眾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微信

  微信是一款手機通訊軟體,支援通過手機網路傳送語音簡訊、視訊、圖片和文字,可以單聊及群聊,帶給人們全新的移動溝通體驗。它支援多種平臺手機,同時作為一種更快速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等功能,與傳統的簡訊溝通方式相比,更靈活、智慧,且節省資費。據統計,2013年1月我國擁有註冊使用者量已經突破3億,目前已被大學生廣泛使用。本館2013年開通了微信平臺,利用這一平臺開展資訊推送與資訊培訓,因為它可通過QQ好友、騰訊微博以及手機通訊錄相關聯,因此比微博被關注面更大,據此開展資訊培訓受眾面會更廣、即時性更強,讀者參與更靈活、便捷。

  五微競賽

  利用微博開展微博有獎搶答活動。根據圖書館開展的各型別培訓內容,主要選取微博培訓中的內容,出一些選擇題,限時進行跟貼搶答活動。今年本館首次嘗試開展微博搶答活動,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並積極參與,而此後本館微博備受關注,粉絲數成倍增長,圖書館資訊傳播範圍、時效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微競賽期間,許多讀者電話或到館或@本館,針對競賽問題、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進行諮詢,有讀者感嘆:圖書館還有✕✕✕資源呢,過去不知道!圖書館還能代檢代查呢!圖書館還有學科館員呢!這就是“微”的力量。

  六網路課堂

  為了縮小時空上的距離,本館2008年配合我們開設的文獻資訊檢索通識選修課,研發了資訊檢索課網路課堂,通過網路平臺釋出本課程教學目標、課程設定、課程要求、學習要求和學習參與資料等,釋出作業與試題、作業標準答案及試題分析;學生不受時空限制下載課件、完成和上傳作業,我們還把授課內容錄製成視訊,因特殊情況而缺課的同學可以通過平臺看課程視訊、補交作業或進行答疑等。

  四、“微模式”資訊素養教育活動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微模式”管理者要具有較強的文字編輯與凝練能力

  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都要利用短短一百多字釋出一條資訊或課程內容,這就要求資訊釋出老師能夠提供具有高黏度、衝擊力巨大、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受眾並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的內容,因此“微模式”管理者與釋出者要具有較強的文字編輯能力、較強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微模式”講授內容的計劃性和延續性

  在各類“微模式”講授活動中,雖然要體現個性化,但面向一個學院或一個專業或一個群體培訓主題內容還應該有計劃性和延續性,這樣,才能保證講授內容不重複而沒有遺漏。

  三“微模式”要用微語言

  對於“微博”“微信”的管理與釋出老師要適時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掌握網路知識尤其是網路用語的學習,在技術應用與語言運用上,要緊跟時尚潮流,用“微”語言,吸引讀者,博得更多的粉絲。

  [參考文獻]

  [1]百度知道[EB/OL][2010-11-04]

  [2]愛問[EB/OL][2012-10-07]

  [3]為什麼微信如此受歡迎?微信與QQ的對比評測[EB/OL][2012-02-22].

  [4]百度文庫[EB/OL][2010-11-04].

  [5]百度百科[EB/OL][2011-12-30]

  [6]周密,但旺.試論大學生資訊素養教育模式[J].圖書館學研究,2003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