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研究論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把培育大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研究》

  摘 要: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物件的變化,革新已經成為必然,結合 “兩課”課程的革新實踐,本文提出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的觀念,力求加強學生的自主教育。

  關鍵詞: 思想政治;自主教育;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的必要性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在觀念、內容、方法和體制機制等方面改進創新。[1]

  1.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創新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根本保證,也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2]

  2.革新是應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物件變化的客觀要求[3]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物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是“80後”、“90後”。傳統的那種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教育方法已經失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些都要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所革新。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把培育大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在現實中,以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地突出客體性,在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往往被當作客體加以訓練,教育方法多為單向灌輸,師生之間單向命令,忽視學生個體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培育和發展。這種客體性教育使培養的學生更多地具有“共性”而缺乏個性,更多地具有依賴性而缺乏自主性,更多地具有惰性而缺乏創造性。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革新,要積極提倡思想政治自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自主教育

  1.要有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的觀念

  社會競爭程度的加劇,增加了大學生學習、擇業的壓力。這些都會給大學生的思想活動帶來重大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思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樹立“疏導觀念”、“主體觀念”[4]。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將思想政治教育從消極防範和被動接受轉向積極引導和真誠服務上來。

  2.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傳統的單純對學生的理論講授已不能適應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改進其手段與方法。要改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教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自覺性,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由“說教式”變為“疏導式”,由“號召式”變為“激發式”,真正做到入情入理,注意寓教於文、寓教於樂、寓教於趣,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要善於從學生平時最關心、與之聯絡最緊密的問題入手,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學生心服。這就是本文所倡導的思想政治自主教育。

  1“兩課”教學中的互動性

  “兩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學活動過程以“對話”為基礎,教師與學生不是一種簡單給予、被動接受的關係,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民主、互動的關係,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相統一的過程。要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必須探索教法,研究學法,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對話、互動的“兩課”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組織專題討論、問題研究、即興演講等方法,特別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或社會發展中湧現出的鮮活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有關問題的深層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等的深刻感悟,使“兩課”活起來。我院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從07-08-2學期就開始嘗試加入2學時的專題研討,08-09-2學期在理論講授課程上嘗試一半學時讓學生來專題討論或主題演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從主動參與中自覺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2方法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物件的多層次性和思想問題的多元化,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然要由偏向灌輸轉向滲透,由重點覆蓋轉向全面覆蓋,由被動轉向主動,由嚴控轉向疏導。一是要加強教育的針對性研究,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必須從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不斷了解大學生思想的特點,並針對他們的思想特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可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讓典型人物的分析進課堂,讓重大事件的辨析進課堂,讓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課堂,讓教師的人格魅力進課堂。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可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影像觀摩、演講、課堂討論、經驗介紹、社會調查、案例分析等,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訓練和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他律到自律,學生只有產生了豐富的內心體驗,才能使客體的教育變成主體的意識,進而指導實踐。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重視實踐活動,將大學生放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之中,為他們提供接觸社會生活,瞭解社情民情,處理各種事務的環境和機會,例如讓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實踐基地活動、送科技文化衛生下鄉、參加社群有關活動等,從而使他們真正讀懂“中國”這本書,使他們切實地承擔起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在下學期的課程改革中我們加入了實踐教學的環節。二是要關注學生各個群體的發展動向,對全體學生進行有力而全面的觀察與研究,從重點關注向全面關注發展,使教育者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傾聽學生的聲音,幫助學生排除苦悶與不滿情緒,以服務求信任,以服務求實效。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05-01-18.

  [2]李珂.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開封大學學報,2006,12:40-42.

  [3]郭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J].德育研究,2006,8:72-73.

  [4]王玉蘭.論“入世”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現代教育科學,2002,11:59-61.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在職研究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