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知識管理論文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圖書館的形態也發展到了數字圖書館這一高階階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圖書館知識管理創新實踐

  【摘要】在圖書館管理創新中,圖書館知識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在圖書館管理中使用該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效率,這也是現代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本文對圖書館知識管理概念進行分析,並闡述圖書館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之間存在的聯絡,探討分析圖書館管理創新中知識管理的實踐意義以及具體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實踐意義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在21世紀這樣的知識經濟社會大背景下,圖書館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圖書館面臨的不僅有機遇,同時還有挑戰,21世紀是一個知識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在人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文化,在這種環境中,圖書館管理人員要在當前的管理模式中進行探索和創新,改革舊的管理模式,促進有效的知識管理模式的產生,幫助圖書館順利執行。本文從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概念進行分析,探討分析圖書館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創新中的實踐意義。

  一、圖書館知識管理概要

  1.圖書館知識管理,是對圖書館的相關資源、資訊進行合理分配時採用的一種知識管理理念,能將圖書館相關職能進行有效地應用和發揮,並根據不同的客戶擬定不同的方案,並提供不同的服務。而圖書館管理創新,就是要利用這種知識管理理念來對圖書館的有效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有組織有計劃地將圖書館的任務順利完成。

  2.圖書館知識管理主要有4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資源的管理內容,主要有知識組織管理,即是對顯性知識進行組織,並將其有序的編排,方便客戶瞭解和使用。另外就是進行知識的應用管理,主要是按照客戶的需要,為其提供多樣的深層次知識服務與產品。

  2知識創新的管理內容,主要有知識技術方面、理論方面以及組織方面的創新管理,這就要求圖書館管理人員對圖書館內外的知識生產和傳播組成有序、有效的網路系統管理。

  3人力資源管理內容,這一內容主要是要求圖書館管理人員能對館中的隱性知識進行管理,這就需要圖書館擁有知識型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培訓館員,讓館員之間建立起交流、學習以及應用創新知識的平臺,並優化激勵機制,實現知識的增值。

  4知識服務管理內容,這一管理是圖書館擴大客戶和市場環境的關鍵,圖書館管理中需要運用到知識管理的理念為客戶服務,有效提高服務質量,贏得更多的客戶市場。

  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創新對策

  一圖書館管理的重要理念就是實現資源共享,為了能加快這一理念的實現,圖書館應該加強圖書館管理理念創新。在當前,圖書館的館藏界定由擁有數量的概念轉變成了存取能力水平的理念來衡量,各種文獻的散播方式,也由電子型或者印刷型方式逐漸取代了單一的印刷型方式,所以,圖書館不僅要重視建設特色化資源,還需要利用網路力量來改善自身的存取能力水平。

  二圖書館服務也應該在知識管理的基礎上進行。圖書館的服務物件是廣大的讀者客戶,所以需要根據客戶對資訊的要求,對資訊進行資料分析,形成有一定價值的新資訊產品,比如像綜述、研究報告等。將資訊服務的方式直接由提供相關資訊轉變為提供有效答案的服務。另外也要根據客戶的要求,對客戶感興趣的資訊,進行智慧檢索,並以電子郵件等網路傳播方式在讀者指定時間把資訊傳遞給客戶。在資訊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就應該物盡其用,圖書館管理中也可以應用網路資訊導航,根據客戶的要求,將網路資訊進行分類和探討,將同專業、同主題的分散資訊進行整合,然後為讀者提供跨學科和跨地域的虛擬化資訊服務。

  三、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創新的實踐意義

  一圖書館要實現與時代共進,就應該具備高強的應變能力。傳統的圖書館組織結構稱之為金字塔式,這樣的組織結構靈活性欠佳,對當代資訊的多樣化以及外界環境的瞬息萬變不能很好地適應,所以,圖書館根據管理業務流程以及管理流程對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能有效將其管理鏈縮短,並將中間層次一定程度地減少,讓組織內部的協調更加有序,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能有效適應,也能在進行資訊交流的過程中反映出高度的及時性。因此,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創新具有應變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升意義;

  二圖書館的管理原則就是實現知識共享。所以在圖書館管理中,應該憑藉知識管理手段,結合知識管理的創新和應用,有效應用新型資訊檢索技術、網路技術、資料探勘技術以及資料庫技術等,促進知識的轉移,建設一個知識共享的環境。另外,圖書館應該利用各種渠道建立廣泛的網路,在網路平臺上將文獻資源的作用傳播出去,使館際之間形成互補互惠以及相互促進的文獻資訊資源的保障系統,從而促進圖書館之間的協同發展,實現資訊資源共享;

  三當前,隨著社會知識資訊化程序的不斷髮展,作為資訊傳播和共享的載體圖書館體系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樣的改變就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能具備敏銳的資訊洞察力以及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圖書館能有效利用網路平臺進行資源共享以及知識管理,實現資源共享,並完成多載體化的館藏模式、開放化的服務模式等目標。還需要圖書館利用知識管理基礎進行圖書館管理模式決策的制定,用知識來開拓前景。創新是圖書館管理髮展的前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科技資訊時代,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地更新和完善管理機制,同時創新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孫巨集彬.知識管理視角下的圖書館管理創新淺析[J].商情,2013,2043:262-263.

  [2]董婕.淺談圖書館知識管理對於圖書館管理創新的作用[J].中文資訊,2014,2811:48,106.

  [3]餘曉華.基於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創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322:51-53.

  [4]曹慶濤.圖書館管理創新中知識管理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3,074:96-97.

  [5]趙玉梅.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創新中的應用研究[J].華章,2012,119:284-285.

  範文二: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策略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開展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成為趨勢,實施知識管理有利於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和開展服務創新。高校圖書館應強化顯性和隱性知識管理,並開展使用者個性化知識服務,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文章就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知識管理;個性服務;高校圖書館

  0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形態由傳統的圖書館轉變為自動化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相應的,圖書館管理的物件已經從傳統的書籍轉變到資訊和知識。為使用者提供跨學科、跨地域、超時間的資訊服務,實現資訊資源的虛擬化和檢索的智慧化以及知識的共享和創新成為當今圖書館服務的新熱點。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改變傳統落後的管理模式,把服務的重點放在知識的挖掘、整合、轉移、共享和創新上,運用創新的知識管理模式,促進知識的產生、傳播與利用。

  1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高校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是管理科學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知識管理源於企業管理,它是在企業資訊管理模式和成熟經驗的基礎上逐漸萌發和產生的。目前,我國關於知識管理的研究已經趨於成熟,這給圖書館進行知識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所以,高校圖書館應該順應管理科學發展的趨勢,由對資訊資源進行收集、加工、處理、傳播和利用轉變為對知識的開發和創新,實現對知識的增值開發。

  1.2實行知識管理有利於提高高校圖書館整體工作

  成效和自身發展的特色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符合專業精神的圖書館資訊資源組織方式及管理方法,將更好地提高資訊資源庫中使用者所需資訊單元的可獲得性。今天,各類飛速發展的高新技術為高校圖書館實現知識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高校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是實現“組織的知識管理”與“科學的知識管理”相統一要求。

  1.3實行知識管理有利於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知識管理的實施可使高校圖書館及時瞭解知識流向,掌握知識動態,在高校實行知識管理有利於充分利用館藏、技術優勢,提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

  2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策略研究

  由於知識的載體形態和種類多種多樣,對其分類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比較普遍的一種分法是將圖書館的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應的,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也可以分為顯性知識管理和隱性知識管理。

  2.1圖書館顯性知識資源管理

  圖書館顯性知識資源包括傳統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既有館藏文獻資訊資源,又有網路虛擬資源。對圖書館顯性知識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1加強知識的整合和標識,序化顯性知識高校圖書館可以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對館藏資源進行科學有效地配置,以方便讀者快捷地使用各種資源。對圖書館內的顯性知識進行充分地發掘、組織與加工,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知識庫,以便讀者進行一站式地檢索利用。同時,高校圖書館應該針對本校科研學習的重點對網路資訊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加工,在海量的資訊中挖掘知識,通過一系列的知識標識體系,將其整合到本館的知識庫中,以便本館讀者利用。

  2.1.2建立清晰的知識組織體系,實現對知識的科學管理隨著知識載體形式的多樣化,圖書館擁有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對這些資源很好地控制和組織,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就會大大降低。因此,要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所需要的知識,就必須建立清晰的知識組織體系,實現對知識的科學管理。

  2.1.3制定持續可靠、操作性強的資訊資源建設政策資訊資源收藏的完整性和持續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源的利用價值,特別是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校圖書館的資訊資源獲取政策應該與本館的使命和職能保持一致,印刷型資源、電子資源以及數字資源的比例要與本館使用者需求相一致。為了降低本館經費,對於一些利用率高、價格昂貴的資源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合作,爭取集團購買。

  2.2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

  圖書館的隱性知識是指圖書館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理念方法、經驗規律以及圖書館特有的組織文化和館藏特色服務等。對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對使用者隱性知識的管理高校圖書館應該注重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從這些線索中挖掘使用者的隱性知識資源如使用者的借閱記錄、使用者的檢索記錄等,並對挖掘到的資料進行處理,建立讀者資料庫,從而瞭解使用者的興趣、分析使用者的行為、挖掘使用者的知識。同時,根據分析出的使用者興趣和需求,定期向用戶推送他所需要和感興趣的知識資源,實現知識資源的轉移和運用。

  2.2.2對館員隱性知識的管理圖書館員的隱性知識是其在長期的圖書館服務工作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對圖書館員隱性知識的挖掘、轉移和利用有利於提高整個圖書館的效率。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促進圖書館員隱性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館員進行知識交流和團體協作,提高館員獨創性開發和探索的能力,並對那些奉獻出具有高價值隱性知識的個人和團體進行相應的獎勵。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建立靈活的學習機制,提高館員對隱性知識的傳授和接受能力。高校圖書館可以將理論學習與工作探討結合起來,加強館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並且運用“師徒制”的形式,促進隱性知識的共享和擴散。

  2.2.3對圖書館整體隱性知識的管理圖書館整體擁有的隱性知識既不能脫離圖書館個體隱性知識,但是又不是個體隱性知識的簡單相加,它是圖書館作為一個組織而形成的圖書館組織文化、價值體系、管理制度、組織慣例、共同願景等。它是在對個人、部門和從外部獲取的各種知識進行有效吸收、轉化、整合和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圖書館應該利用知識編碼化戰略,將圖書館中積極的部分進行記錄、整合,同時進行知識創新,不斷地創新圖書館的管理方式,營造良好的知識資源使用環境。

  3基於知識管理推行個性化知識服務

  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是按照使用者個人的需求、愛好和知識體系而定製一個聚合了分散式多元化資訊資源、工具和服務的數字資訊體系,並以此為使用者提供連續性、系列化的知識智慧性服務。個性化服務在高校圖書館主要體現在“我的圖書館”的知識推送上。

  3.1我的圖書館MyLibrary

  “我的圖書館”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使用者可操作的個性化地收集、組織資訊資源的服務平臺。使用者登入“我的圖書館”之後就可以在“我的圖書館”裡進行檢索和查詢等操作,並且可以將結果儲存在“我的圖書館”中,讀者還可以在“我的圖書館”中及時查閱讀者的借閱資訊和圖書館通知。此外,圖書館根據讀者以往的借閱歷史對讀者進行興趣預測從而推薦讀者感興趣的圖書,還可將新書按照日期編成新書目錄推送給讀者以便讀者進行查詢。

  3.2個性化知識推送服務

  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使用者使用圖書館的記錄進行讀者隱性知識分析,瞭解讀者的需求和興趣,為讀者進行相關的知識推送。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該主動地與科研人員合作,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主動地為他們提供專題化的知識服務。

  3.3個性化知識決策服務

  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資料倉庫、資料探勘、知識提取、人工智慧等技術對資訊內容進行深加工,向讀者提供能夠用於決策支援、智慧查詢、科學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4結語

  知識管理是圖書館適應經濟時代要求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實行知識管理是高校圖書館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方式。高校圖書館應強化顯性和隱性知識管理,並開展使用者個性化知識服務,以期不斷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哲.論知識管理與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實現[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5:85-87.

  [2]付玉生.圖書館隱性知識轉化與共享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94:15-17.

  [3]李彩芬.淺談高校圖書館知識資源的有效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57-58.

  [4]陳靜,趙捧未.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1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