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轉型新思路論文

  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帶動員工樹立與組織一致的目標,並在個人奮鬥的過程中與企業目標保持步調一致,能為員工營造一種積極的工作氛圍、共享的價值觀念和管理機制,從而產生鼓勵積極創造的工作環境,也會對企業的績效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企業文化轉型新思路相關論文。內容進行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文化轉型新思路全文如下:
 

  一、企業文化轉型的意義

  一企業文化轉型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企業文化不應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要圍繞和服務於企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共同價值觀指導下,凝聚企業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切實保障企業的各項管理要求得到貫徹,有力推進公司的各項管理變革卓有成效地開展。

  企業文化對內而言,在精神層面形成了包括企業使命、企業願景、企業榮辱觀、發展理念、人才理念、團隊理念、服務理念、成本理念、安全理念、監管理念、營銷理念、社會責任和工作作風等組成的企業理念體系,構築了科學和諧、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企業上下形成合力,企業凝聚力顯著增強;對外而言,企業文化塑造了行業和企業的品牌,通過系統化的企業文化傳播工作,對客戶、社會合作夥伴都起到積極的文化輻射作用,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優秀的企業文化形象是施工企業持久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並貫穿施工企業實踐的全過程。

  二企業文化轉型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精神和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經營以及創新活動的過程中。首先,企業價值觀為廣大員工開拓創新指明瞭價值方向和活動宗旨,教給他們為什麼要創新、怎樣做到不斷探索、敢於創新、追求卓越;其次,企業精神諸如團隊意識、奉獻精神、開拓精神等,能在企業員工中起到驅動、鼓舞、凝聚、薰陶、評價和規範的功效,使每位員工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昂揚的士氣,積極思考,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機制,達到企業的深度發展;再次,企業文化能夠為創新活動營造有利的文化環境,建立素質良好的學習型組織,同時為企業文化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諸如勞動技能競賽、拓展訓練、體育和文藝活動等,可以激發員工的創造熱情,強化創新的內在動力源,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全面建設優秀合宜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獲得持續成功的有力保證。

  三企業文化轉型是企業打造品牌的依託

  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文化、企業文化。企業品牌要形成並保持“ 新、特、優” 的競爭優勢,必須重視研究並不斷拓展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的優劣關係著企業的品牌建設。企業要在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在打造品牌中的重要作用。經歷時間考驗和實踐驗證的企業文化以一種無形的力量蘊藏於員工的思想與行動之中,同時與企業優秀的管理模式結合,形成一種氛圍引領薰陶著整個企業,成為企業持續發展打造品牌的幕後驅動力。
 

  二、企業文化轉型的幾點建議

  一形成真誠、務實的企業文化氛圍

  中國企業普遍喜歡掛橫幅、掛彩旗,到處都是標語、板報、宣傳欄,以為這樣做可以改變員工的心態,讓員工積極向上,但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很多口號既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明確的指引,不痛不癢毫無實際意義,所以對員工的影響有限。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就是形成真誠、務實的企業文化氛圍。不管面對什麼事,企業一定要親切待人、平等溝通,不喊口號,而是用行動來影響別人。人們看事情通常不是看怎麼說,而是看怎麼做。企業文化不是張貼在牆上,而是深入每一個人的骨髓,企業文化建設不是轟轟烈烈地搞運動,而是潤物細無聲地滲透,是讓每一個員工發自內心地接受、通化,成為某種程度上的信仰、行為規範和一種自律。

  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以人為本是中國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黨的執政理念的核心。中國現代企業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傳統,堅持以人為本,對職工講仁愛關懷。前些年,“執行力”之所以在企業盛行,就是因為老闆們喜歡“執行力”這三個字,把執行力理解為聽話、服從。更有甚者,把軍事化管理拿到企業中來,要求員工像士兵一樣聽話、服從、獻身,以為這就是“執行力”。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就是平等相待,要重視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 應當將企業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將企業目標與職工個人目標相統一,使職工把企業不僅僅是當成謀生的場所,還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職工積極主動地去工作,追求獨立的自我意識,把領導與服從的上下級關係變為合作與溝通的夥伴關係,淡化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界限,讓職工在快樂中工作,同時還應當實行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相統一,從而增強企業職工的榮譽感、歸屬感,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三企業領導要杜絕“一把手”文化

  “一把手”文化在中國非常盛行。幾乎所有的人都圍繞著“一把手”轉,大家見到“一把手”就會專揀他愛聽的說。但一個企業領導如果不能從他的員工那裡聽到真話,那麼犯錯誤就是遲早的事。很多企業的制度和政策都是用來約束員工而非老闆和高管,員工嘴上不說,但心中必然不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一是老闆要有企業員工意識,以身作則,遵守企業制度與政策,樹立榜樣;二是老闆要俯下身來聽取不同意見,要做市場調研。如果遇到重大決策,必須善於聽取反對意見,要有對抗,有人成心挑毛病,才能共同進步,考慮周全。

  中國式的決策大多數是自上而下的,這種決策機制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面,即假定上級全面優於下級。企業文化轉型中必須淡化這種權利意識。企業最好建立“內部客戶制度”,讓大家知道誰是自己需要服務的客戶,業務部門有權利評估職能部門,給職能部門打分,這樣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就會在利益驅使下逐步形成,要想考評得高分,就要把業務部門服務好,就要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實際問題,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四建立企業責任文化,積極鼓勵創新

  當今中國的主流文化是可以說謊,但不可以犯錯。因為一旦發生錯誤,得到的往往是懲罰,而不是寬恕。所以大家都害怕犯錯,不願意創新,因為創新就有風險,如果由於積極創新而犯錯,換來的往往是批評和訓斥。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掩蓋事實,想方設法矇混過關。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就是建立企業責任文化,不管什麼環節都要有一個100%的責任人,不能出現問題之後再去找替罪羊,而要事先說明,萬一出現某些問題,誰負全責。只要責任明確,很多問題就不會發生,因為當事人知道無法推卸責任,就會採取預防性措施,避免重大問題的發生。另外,中國企業需要迫切轉變觀念,要容許犯錯,不容許撒謊,只要通過這樣的企業文化,內部才會有正氣。

  五重塑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更具生命力

  由於市場發展不平衡,我國的企業文化存在狀態多樣,各有其合理性,但實踐證明,不管哪一種企業文化,都不在於這種文化形成時間多麼久遠, 多麼具有感染力, 而在於企業文化的不斷完善或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建立在自覺更新基礎上的企業文化才最具生命力。因此企業若要獲得穩定超額利潤的競爭力,保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需要企業重塑文化理念,正確處理好多元文化包容性與主流文化的關係,從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提煉文化的積澱,積累經驗,樹立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打造卓越的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

  當然,企業文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需要長期的實踐和凝練以及長時間的培育建設。但是,如果能摒棄以前的不合理的企業發展理念,重新定位,注重企業自身文化的建設和轉型,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使企業文化深入化、生活化,企業才能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