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審計會計論文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鑑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摘要】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在審計主體、服務領域、程式方法等各方面大大突破了傳統審計領域的框架,呈現出一定的“去審計化”特徵。內部審計的“去審計化”特徵與其歷史淵源和現實背景密切相關,有其存在的客觀合理性。在這一背景下,文章基於受託責任觀的視角,對這一現象進行剖析和解讀並總結內部審計的實踐現狀,對內部審計的發展作出展望。
【關鍵詞】內部審計; 受託責任;去審計化
一、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歷史淵源與現實背景
作為審計分支之一的內部審計,從誕生的那刻起就天然地與受託責任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一種確保受託責任履行的控制機制。受託責任的產生及其外延的拓展是內部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經濟社會中受託關係更加複雜、受託責任內涵更加豐富、受託責任不斷強化,內部審計不斷突破傳統審計框架,具有了不同於傳統審計的特點。這裡結合內部審計的發展歷程探討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歷史淵源,並從當今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組織的推動兩方面剖析“去審計化”現象不斷髮展的現實背景。
一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歷史淵源
1.出現“去審計化”萌芽前的傳統內部審計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40年代,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擴大生產規模,企業高層管理當局關心的中心是受託責任中的傳統財務管理責任尤其是會計核算責任,另外在當時的條件下,財務會計資訊能夠全面、綜合地反映出各分支機構管理當局履行受託責任的主要狀況。所以,以協助高層管理當局發現問題並使各分支機構及時糾正錯弊為主要內容的財務收支符合性審計在這一時期占主導地位。
2.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萌芽
在20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這一時期,企業不能再單純依靠對市場的壟斷和雄厚的資本謀得發展,企業管理層需在對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作出科學的戰略規劃並制定有效的執行方案。在這種背景下,受託責任拓展至制定決策方案和對決策方案的貫徹執行方面。內部審計開始從傳統的財務稽核角色轉變為管理當局內部控制系統的參謀,審計領域也從單一的財務收支符合審計擴充套件至非財務審計,內部審計部門開始協助管理層建立和維護一套高效利用企業資源的制度,以實現組織運營和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優化。傳統審計色彩在這一時期開始淡化,“內部審計”出現了“去審計化”的萌芽。
3.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發展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管理制度的複雜直接導致了現代受託責任的複雜,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管理層級的複雜化使得各層次的受託責任關係日趨繁複,受託責任參與者的複雜化使得內部審計的服務物件多樣化;其次內部契約功能的複雜導致了受託責任內容的日益複雜,內部審計從關注減少資產的損失,發展成為高管層的“左膀右臂”、成為“透視公司的視窗”。內部審計的重點轉向了對企業各部門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展開審計,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獨立的評價並提出有效建議。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現象在這個時期進一步顯現,風險導向成為內部審計的主旋律,資訊科技推動了審計方法的創新,審計主體的定位也進一步發生變化,內部審計部門由“警察”變為“保健醫生”,進一步成為企業變革的代言人。此時的內部審計,已在方方面面突破了傳統審計領域的框架。
二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的現實背景
1,企業的需求
1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
經濟全球化使得市場的範圍不斷擴大,企業間的相互依存程度大大增強,企業需在全球範圍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泡沫經濟形成,金融風險的加速傳遞以及大量湧現的槓桿收購、敵意收購等兼併活動,使企業處於極大的風險環境中。為了減少損失、實現經營目標,管理層普遍採取措施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注重發揮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開始把關注點轉向企業各關鍵部門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上,審計模式也由過去的制度導向審計轉向風險導向審計。
2資訊化浪潮席捲全球,企業管理產生根本性變革。
企業一方面尋求建立可以確保組織內外部資訊暢通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面對已經獲得的有關資訊,還要做出準確、快速的反應。企業管理層在上述兩方面產生的管理需求推動了傳統內部審計模式的改變。具體的,從審計物件上看,資訊科技改變了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流程,改變了組織內外部的聯絡方式,從而改變了組織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所需確認的領域;從方式上講,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各種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不斷湧現,資訊科技不僅成為了組織管理過程和戰略的驅動者與協進者,也是內部審計活動的驅動者與協進者。
3股權集中化程度顯著提高,推動企業實施公司治理改革。
公司治理結構發生了以“強調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價值的長期增加”為目的的變革,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股東和利益相關者委託給董事會的管理責任。董事會為了有效履行其受託責任,必須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措施之一就是通過開展內部治理審計,促進和幫助管理當局有效履行其對董事會的受託責任,尤其是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責任。這樣一來,受託責任就從各部門管理層擴充套件到了最高管理當局,內部審計的委託人也從最高管理當局擴充套件到了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甚至股東大會,這直接推動了內部審計服務領域的拓展。
2,內部審計行業自身的發展
在當今內部審計“去審計化”現象的現實背景中,國內外內部審計行業組織建立的一系列規範、準則也對內部審計拓寬服務領域、實現定位轉變等多方面有著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