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審計論文

  審計是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檢查,評價,公證的一種監督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新準則下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摘 要:新準則對融資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作出了新的規定。本文就融資租賃業務特點與意義,承租人和出租人的具體會計處理進行分析和舉例說明,並就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對租賃雙方債權、債務的影響作出分析和判斷。

  關鍵詞:融資租賃;承租人;出租人;會計處理

  2006年2月,財政部頒發了新的會計準則,筆者對《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中融資租賃業務承租人與出租人的會計處理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一、融資租賃概述

  融資租賃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由於它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迅速在全世界發展起來,已成為當今企業更新裝置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初被引入我國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融資租賃業務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融資租賃行業每年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000億元。

  作為與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並列的五大金融業務形式之一,融資租賃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在債權融資的資金市場上,僅次於銀行貸款的第二大融資方式,佔全球裝置投資的30%左右。目前融資租賃在我國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

  二、融資租賃主要優勢及業務流程

  融資租賃具有獨立於銀行授信,不佔用授信額度,補充銀行信貸授信額度的不足單獨授信的獨特優勢;同時還可緩解集中還款壓力,平滑現金流;減少資金閒置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綜上,融資租賃已被越來越多企業重視和運用,掌握其運作技巧與會計處理對我們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來說非常重要。

  主要業務流程:

  1、前期業務溝通;

  2、確定意向並立項,同時商議方案;

  3、合作雙方確認融資租賃合作方案;

  4、合作雙方確定租賃標的物裝置;

  5、招銀租賃向承租人收集財務等相關資料;

  6、租賃現場走訪、安排內部上會審批;

  7、雙方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等;

  8、租賃款投放,合同起租;

  9、租後管理。

  三、承租人的主要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租賃》的解釋,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所有權有可能轉移,也有可能不轉移。

  1、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在租賃開始日,承租人通常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和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並將兩者之間的差額記錄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承租人在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時,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應當採用出租人的內含利率作為折現率;否則,應當採用租賃合同中規定的利率作為折現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和租賃合同中規定的利率都無法得到,應當採用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折現率。其中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與未擔保餘值的現值之和等於資產原帳面價值的折現率。

  2、初始直接費用的會計處理。初始直接費用是指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的過程中發生的可直接歸屬於租賃專案的費用。承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通常有印花稅、佣金、律師費、差旅費、談判發生的費用等。承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在滿足資本化的條件下,應當計入資產的賬面價值。其帳務處理為:借記“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在融資租賃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時,一方面應減少長期應付款,另一方面應同時將未確認的融資租賃費用按一定的方法確認為當期融資費用,在先付租金即每期起初等額支付租金的情況下,租賃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減少長期應付款,不必確認當期融資費用。

  在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時,按照準則的規定,承租人可以採用實際利率法,也可以採用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在採用實際利率法時,根據租賃開始是租賃資產和負債的入賬價值基礎不同,融資費用分攤率的選擇也不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⑴以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賃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租賃內含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⑵以合同規定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賃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合同規定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⑶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賃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⑷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為入賬價值的,應當重新計算分攤率。該分攤率是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折現率。

  存在優惠購買選擇權的,在租賃期屆滿時,未確認融資費用應全部攤銷完畢,並且租賃負債也應當減少為優惠購買金額。在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對租賃資產提供了擔保或由於在租賃期屆滿時沒有續租而支付違約金的情況下,在租賃期屆滿時,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全部攤銷完畢,並且,租賃負債應減少至擔保餘值或該日應支付的違約金。

  承租人對每期應支付的租金,應按支付的租金金額,,借記“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有履約成本,應同時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同時根據當期應確認的融資費用金額,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4、租賃資產折舊的計提。承租人應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主要應解決兩個問題:

  ⑴折舊政策。計提租賃資產折舊時,承租人應與自有資產計提折舊方法相一致。如果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對租賃資產提供了擔保,則應計折舊總額為租賃開始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扣除餘值後的餘額。如果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未對租賃資產餘值提供擔保,則應計折舊總額為租賃開始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⑵折舊期間。確定租賃資產的折舊期間時,應根據租賃合同規定。如果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滿時承租人將會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即可認定承租人擁有該項資產的全部尚可使用年限,因此應以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作為折舊期間;如果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滿時承租人是否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則應以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者作為折舊期間。

  5、履約成本的會計處理。履約成本是指租賃期內為租賃資產支付的各種使用費用,如技術諮詢和服務費、人員培訓費、維修費、保險費等。通常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到科目。

  6、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或有租金是指金額不固定、以時間長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銷售量、使用量、物價指數等為依據計算的租金。由於或有租金的金額不確定,無法採用系統合理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攤,因此在實際發生時,借記“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7、租賃期滿時的會計處理。租賃期滿時,承租人通常對租賃資產的處理有三種情況:

  ⑴返還租賃資產。租賃期屆滿,承租人向出租人返還租賃資產時,通常借記“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科目。

  ⑵優惠續租租賃資產。如果承租人行使優惠續租選擇權,則應視同該項租賃一直存在而做出相應的會計處理。如果期滿沒有根據合同續租,根據租賃合同要向出租人支付違約金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⑶留購租賃資產。在承租人享有優惠購買選擇權時,支付購價時,借記“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將固定資產從“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明細科目轉入有關其他明細科目。

  8、相關資訊的會計披露。承租人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與融資租賃有關的事項,主要有:

  ⑴每類租入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賬面原值、累計折舊及賬面淨值。

  ⑵資產負債表日後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每年將支付的最低付款額,以及以後年度內將支付的最低付款總額。

  ⑶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餘額。即未確認融資費用的總額減去已確認融資費用部分後的餘額。

  ⑷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所採用的方法。如實際利率法、直線法或年數總和法。

  三、出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出租人應將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作為應收融資租賃款的入賬價值,並同時將最低租賃收款額與擔保餘值之和與其現值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

  在租賃開始日,出租人應按最低租賃收款額,借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按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貸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按上述科目計算後的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二初始直接費用的會計處理。出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通常包括印花稅、佣金、律師費、差旅費、談判費等。由於在計算內含報酬率時已考慮了初始直接費用的因素,為了避免未實現融資收益高估,在對出租人融資租賃初始直接費用進行初始確認時,應對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調整,借“未實現融資收益”,貸“長期應收款”。

  三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兩部分。未實現融資收益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配,確認為各期的融資收入。分配時,出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當期應確認融資收入,在與實際利率法計算結果無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同時,每期確認融資租賃收入時,借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貸記“融資收入”科 四未擔保餘值發生變動時的會計處理。由於未擔保餘值的金額決定了租賃內含利率的大小,從而決定著融資未實現收益的分配,因此,為了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和經營業績,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在未擔保餘值發生減少和已確認損失的未擔保餘值得以恢復的情況下,都應重新計算租賃內含利率,以後各期根據修正後的投資淨額和重新計算的租賃內含利率確定應確認的融資收入。未擔保餘值增加時,不做調整。其賬務處理如下:

  1、期末,出租人的未擔保餘值的預計可回收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未擔保餘值減值準備”。同時,將未擔保餘值減少額與由此所產生的租賃投資淨額的減少額的差額,借記“未實現融資收益”,貸記“資產減值損失”。

  2、如果已確認的未擔保餘值得以恢復,應在原已確認的損失金額內轉回,借記“未擔保餘值減值準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同時,將未擔保餘值恢復額與由此所產生的租賃投資淨額的增加額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

  五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或有租金應當在實際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借記“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融資收入”

  六租賃期滿時的會計處理。

  1、租賃期滿時,承租人將租賃資產交還出租人。這時有三種情況:

  1存在擔保餘值,不存在未擔保餘值。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還的資產時,借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如果收回租賃資產的價值低於擔保餘值,則應向承租人收取價值損失補償金,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

  2存在擔保餘值,同時存在未擔保餘值。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還的資產時,借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未擔保餘值”科目。如果收回租賃資產的價值扣除未擔保餘值後的餘額低於擔保餘值,則應向承租人收取損失補償金,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

  3對資產餘值全部未擔保的。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還的資產時,借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貸記“未擔保餘值”科目。

  2、優惠續租租賃資產。

  1如果承租人行使優惠續租選擇權,則出租人應視同該項租賃一直存在而作出相應的賬務處理,如繼續分配未實現融資收益等。

  2如果承租期屆滿時承租人沒有續租,根據租賃合同規定應向承租人收取違約金時,將其確認為營業外收入。同時,將收回的租賃資產按上述規定進行處理。

  3、留購租賃資產。

  承租人行使了優惠購買選擇權。出租人應該按照收到的承租人支付的購買資產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等科目。

  七相關會計資訊的披露。出租人應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下列事項:

  1、資產負債表日後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每年度將收取的最低收款額,以及以後年度內將收取的最低收款總額。

  2、未確認融資收益的餘額。即未確認融資收益的總額減去已確認融資收益部分後的餘額。

  3、分配未確認融資收益所採用的方法。如實際利率法、直線法或年數總和法。

  參考文獻:

  [1] 註冊會計師協會編寫註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會計》

  [2]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

  篇2

  簡述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摘要:會計資訊失真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頑症,需要從體制和機制上強化會計核算與監督兩大職能,從源頭上治理會計資訊失真,對惡意造假者和直接責任人從嚴懲處,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全面提高。在此,筆者結合多年從事治黃財務工作的實際,就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會計資訊失真 原因 危害 對策

  一、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

  一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是會計資訊製造者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的前提。企業經營者往往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隱瞞或虛報經營成果;使會計主體不能真正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走向科學化管理。

  二會計體制不健全

  會計管理體制存在弊端是會計資訊失真的主要原因。 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受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須按企業領導的意志進行會計核算,做假帳,提供虛假會計資訊,使會計資訊不能真正反映企業實際經濟狀況。

  三監督體系不健全

  監督機制不完善,也會導致會計資訊的失真。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許多方面與市場經濟還不相適應。從會計監督來看,改革賦予了企業自主權和會計核算的靈活性,但錯誤的思想認識造成會計核算失真等問題日益嚴重。審計監督由於面廣任務重,加之人員知識老化等問題,因而與承擔的任務和需要達到的目標不相適應,未能很好地保證會計資訊的質量。

  四 懲治措施不到位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也是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因素。我國為規範會計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基本上已與國際接軌。但有些企業的經營者和會計人員對法律孰視無睹,法律觀念極為淡薄,部分執法機構有章不循,執法時隨意性大,從而助長了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對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從而減弱了法律的效力。

  五會計人員素質及職業判斷

  會計人員本身素質、職業判斷與會計資訊質量的可靠性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業務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不強,導致會計人員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嚴格的業務訓練。另一方面,會計人員的管理日常化程度低。日常考核和繼續學習、知識更新成為薄弱環節,使會計人員的實際業務水平大打折扣。主管部門往往順從單位負責人的意見,出現了會計人員“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會計人員出於自我保護,屈服於單位領導,會計核算缺乏獨立性,內部監督職能沒有發揮出來。

  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有些單位無視《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規定,會計機構設定不健全,會計人員配備不合理,崗位責任制不明晰,會計交接手續不規範,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

  二、會計資訊失真的危害

  一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失真的會計資訊是傳遞錯誤資訊,誤導經濟行為的導火索。從微觀角度看,會計資訊的影響滲透於各項管理工作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含投資、融資、利益分配的決策、計劃或控制等;失真的會計資訊,直接影響國家稅收、導致各項經濟指標失真,最終導致國家經濟政策與實際的偏離,引起錯誤的社會經濟政策出臺,並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矛盾。

  二損害各方利益

  會計資訊失真,其實質關係到經濟利益的分配。此外,對產品銷售收入與成本的確認,有的單位受隱瞞收入、降低利潤,減少稅金的利益驅動,可能減少收入確認數額,增加成本費用數額;推遲確認時間,反之,若經營者想誇大經營業績,也會相應歪曲這一資訊。

  三誘發經濟犯罪

  假造會計票據、亂攤成本、設“兩本賬”、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會導致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科學化、制度化,削弱了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造成秩序混亂,從而誘發經濟犯罪。

  四危害會計人員

  會計資訊失真,實際上使操作人員在執行國家財經法紀的行為上大打折扣,或者說是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行財經法紀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財經法紀的踐踏。會計人員應當強化職業道德修養,不做假賬,誠信做好會計工作,否則,輕者調離會計工作崗位,重者受到法律制裁。

  三、防範會計資訊失真的建議與對策

  一強化會計法規與準則的學習與運用,減少會計虛假資訊的施展空間

  一是學習、完善、熟練運用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壓縮財務會計報告的粉飾空間,適當增加財務報表附註,合理披露非財務資訊,進一步完善與嚴格規範關聯交易的披露事項。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正確確認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加強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利潤和現金流量資訊的呈報。

  二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只有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才能使企業嚴格執行會計法規,自覺遵守經濟規律,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

  三從立法執法的角度,加大處罰力度和造假成本

  嚴格執法,提高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新修改的《會計法》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特別是加大了對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的打擊力度。但能否嚴格執法成為重中之重,若執法不嚴,法只能成為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會計造假、會計資訊失真無法完全杜絕,但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嚴厲處罰制度。

  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必須從立法執法對造假單位和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不僅要其付出傾家蕩產、聲名狼藉的代價,對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還要坐牢,使惡意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其得到的收益。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勢頭。加強執法力度,才能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

  四增強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律意識

  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加強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領導。單位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才能有效避免會計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才能督促會計人員依法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訊。在對會計工作的建設上,不能只把目標侷限在財會部門和財會人員上,應把這項工作提升到整個經濟管理上來,標本兼治,從根上消除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

  五完善內部監督機制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會計監督是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關鍵所在。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日常監督,臨時監督,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及跟蹤監督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並加以落實;完善會計資訊監管體系,加大會計監管力度,遏制會計資訊失真的蔓延;正確處理單位與國家利益的關係,單位負責人要積極支援會計人員行使監督職責,以身作則,樹立會計人員在經濟管理中的良好形象。

  六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

  強有力的外部監督體系。對會計資訊質量進行驗證、檢查、監督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各級財政、稅務、審計機關要依法對企業加強財務檢查和審計監督,在對所屬單位的會計人員業務上進行指導,核算上進行監督、檢查,對查出的問題予以糾正,對弄虛作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對有關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七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隊伍綜合素質

  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倫理修養和法制觀念;同時,應重視會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加強對會計證的管理;切實做好會計人員的經常性管理和後續教育。防範會計舞弊,杜絕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凡是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會計人員編造、篡改會計資料,弄虛作假,損害社會利益的,必須依法嚴懲,追究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隨時發現,隨時處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會計人員“頂得住又站得住”,保證會計人員的根本利益;加強監督力度,各級財政、稅務、審計機關要依法對企業加強財務檢查和審計監督,各級主管部門也應負起責任,在對所屬單位的會計人員業務上進行指導,核算上進行監督、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必須予以糾正,對弄虛作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對有關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發揮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

  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是一個迫切而艱鉅的任務,它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監管部門、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要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準確掌握會計準則,按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強化財會人員執業道德教育,充分認識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嚴肅性,使之在履行職責時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堅持原則、不謀私利,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完整、準確,杜絕偽造、編造會計資訊的現象的發生。發揮好會計的核算、監督職能,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要求,規範整個會計處理過程, 為會計資訊報告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會計資訊失真在源頭就實施有效預防和控制,並把制度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建立一個完善而健康執行高質量的會計資訊系統,為我國經濟的有效執行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