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圖論文電子版

  在機械專業中,機械製圖是必備科目,構成基礎學科,機械製圖的根本目標為提升學員具備的繪圖及識圖能力,在這基礎上再去熟識裝配零件的流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職機械製圖高效課堂

  [摘要]在職業中專機械製圖課程教學中,應堅持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專學校;機械製圖;高效課堂

  機械製圖是一門既有抽象理論,又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傳統教學方法不夠直觀,使得中職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要想切實提高中職機械製圖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立足於直觀和感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而培養學生的繪圖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一、深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習效率

  對於初次接觸機械製圖課程的學生來說,這門課是充滿神祕色彩的,學生最初會覺得新鮮好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化學生對機械製圖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的價值和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和學習效率。例如,為了讓學生對機械製圖課有一個大體的認識,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一張成品圖,給學生直面觀察的機會;其次,向學生們講述這門課的發展歷史和重要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後,給學生指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循序漸進,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共同提高。

  二、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實用性

  學校要培養機械類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就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把教學重點放在圖形表達上,讓學生掌握好畫圖與讀圖的方法和尺寸標註的方法。正投影規律、基本體的三檢視、截交線、相貫線、組合體的畫圖等是機械製圖的基礎,應重點講解,系統掌握,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機件表達方法是機械製圖的主要內容之一,它貫徹的是國家標準中的畫法規定,教師也應把這部分內容作為講解重點。對於那些陳舊老化、不符合企業實際需要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課程內容,只作瞭解內容講解或不作要求即可。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習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創新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開展。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思維被禁錮,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轉變身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想象空間,激發創造潛能。機械製圖課程對學生的空間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想使學生對製圖有更深刻的理解,就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親身實踐,嘗試自主分析繪圖,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將抽象的邏輯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比如,在講解例題或習題時,首先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通過交流合作、查閱資料等方式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會比教師直接講解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學相貫線和截交線的時候,可以把圖形與實物結合,讓學生在對概念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通過製作模型拓展想象思維,深化認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

  機械製圖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可操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遵循“邊講邊練”的教學原則,實施“講、練、評、再練”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讀圖、繪圖等方面的能力。當教師教學完一定量的知識內容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藉助教材中的課堂練習,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訓練,力求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當學生完成適量的練習題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並幫助學生解決實踐練習中遇到的難題。讓學生“再練”的目的是,解決上次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由於在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性,所以課程結束之後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各不相同,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實施分層練習。

  如果教師所選擇的問題難度相同,那麼會使能力較強的學生感覺太簡單,沒有挑戰性;能力較差的學生又會感覺太深奧,力不從心。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階梯性,適用於不同水平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做有關“讀組合體的三檢視”的練習題時,可以事先準備四、五套具有不同難度的題目,從最簡單的組合體兩個長方體疊加或切割開始,逐步增加問題的難度,並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

  五、合理有效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採用黑板、粉筆、圓規、掛圖、三角板和模型等教具來輔助教學,但使用這些教具勞動強度大,課堂資訊容量小,已經不再符合當今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這一技術具有圖文並茂、聲形兼備的優勢,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大課堂教學容量,也能方便教師對教學環節進行反覆演示,準確控制教學節奏。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片、動畫、視訊、網路於一體,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可以建立虛擬的模型資料庫,不但清晰度高,而且色彩豐富、形象逼真,充分展現了圖形的外型和內腔,使得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中的三維立體模型,能將現實中難以想象的抽象圖形還原成直觀的立體圖形,有助於啟用學生的抽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此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能有效擴充課堂教學容量,實現教學內容的跳躍式推進,既可以從平面到空間,也可以從空間到平面,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多媒體教學的資訊量太大,教學進度太快,容易導致學生難以記錄筆記,對有些知識無法消化,因此教師不能一味地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情況輔以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直觀式、實物式、讀書引導、課堂討論等,以鼓勵學生自主動手動腦,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螺紋”時,由於螺紋的種類比較多,單純依靠多媒體手段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運用讀書指導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或參考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自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最後答疑解疑,通過師生互動幫助學生了解螺紋的種類和特徵以及如何繪畫等。又如,繪製機械零件圖是製圖教學的一個難點,此時教師可以採取啟發式教學,即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拓展學生的智慧。

  在組織啟發式教學時,教師應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配備一個實物零件,然後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確定小組繪製方案,繪製結束之後,再由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將零件草圖拿到臺上進行分析和講解,而後由其他小組進行討論,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點,最後由教師進行鼓勵性總結,對錶現突出的小組提出表揚,對錶現較差的小組提出鼓勵,以此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動手興趣和求知慾望,提高學生開動腦筋、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創新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為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實現中職專業教育的價值,為中職專業教學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柴建伯.提高《機械製圖》教學效果的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資訊,2008,10

  [2]田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營造和諧課堂氣氛[J].內江科技,2007,05

  [3]周豔瓊.《機械製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資訊,2010,05

  [4]王玉娟.淺談《機械製圖》新課程教學的匯入方法[J].科技資訊,2011,21

  [5]宿偉.機械製圖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內江科技,2006,08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