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圖論文代發表
機械製圖是職業學校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工程界通用的技術語言。它的知識性十分靈活,貫穿整個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職機械製圖教育
摘要:機械製圖課程是中職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機械製圖教學中發生的變化,闡述了在教學中的有益
嘗試。
關鍵詞:機械製圖;變化;整合;創新
機械製圖是研究機械圖樣繪製及識讀規律與方法的一門學科,是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也是車工、鉗工、汽修等工種必考的應知考試科目,因此,機械製圖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後續專業課程的開展。機械製圖作為一門傳統基礎課程,任課教師通過長期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外部環境的改變,對機械製圖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我在機械製圖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和嘗試。
【外部環境的變化】
一、學生的變化
1.學生儲備知識的變化
2009年前入學的絕大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正投影法、三視
圖,但從今年***2011年9月***入學新生調查發現,100%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正投影法、三檢視,並且三檢視已作為中考的一個考點。以2011年廣州市中考數學第20題為例:
5個稜長為1 cm的正方體組成如圖的幾何體,畫出該幾何體的主檢視和左檢視。
標準答案為:
學生在初中已初步學習了機械製圖的投影理論基礎——幾何中的多面正投影圖。但在初中教學和相關試題中,初中三檢視教學主要是基本幾何體和幾何體的簡單疊加,並未重視主、俯、左的位置關係,可以用文字註明檢視的名稱,而這卻是在機械製圖中所不允許的。
2.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
中職學生的心理髮展處在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他們存
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但20世紀90年代後期出生的學生,他們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父母都比較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所以,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力強,更加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們不再盲目崇拜權威、傳統、教師和書本,更加註重自身利益、自身需求和追求。他們雖然對初中的學業不理想,但中考的失利並沒有讓他們失去對未來生活的希望與期待。學生更加註重學習課程與所學專業的關聯性,對職業發展的必要性。
二、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和模式的變化
20世紀80年代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緊缺,中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補充,教學中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從90年代起,教育層次細化,中等職業教育迴歸本位,培養目標定位為一線技術工人。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等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提出職業教育以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和工學結合為改革方向,以產業為引領、就業為導向、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本位,作為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職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校學得會,在社會崗位用得上。
三、企業需求的變化
原有企業更多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他們對一線員工更多的
是要求服從管理,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隨著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實行集約化經營,他們更加註重員工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由於勞動分工從單一工種向複合型工種轉變,企業更加歡迎理論基礎
紮實、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的畢業生。這樣學生去了企業很快就可以上崗,成為熟練技術工人,這也是以後培養技術骨幹的
物件。
【教學嘗試】
一、整合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講練結合為輔,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中職教育已經普及了多媒體教學,但機械製圖課程內容體系基本沒變,所選用的教材也是根據知識體系編排,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講究知識的完整性、連貫性,但教學內容卻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導致在後續工作實踐中,缺乏用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圖樣看圖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依據學生幾何知識的水平,基於工作過程、突出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以典型任務為載體,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與之相關的製圖知識、投影知識及圖樣表達知識。任務的選擇從易到難,每個任務既要包含多個知識點,又要有重點學習內容。通過一系列工作任務將製圖課程中各部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任務完成的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教學的過程。
以完成以下學習任務教學為例:
每個學習任務都是一個完整的畫、讀圖過程,任務難度逐漸加大,形成“螺旋”上升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每次的任務學習中,不斷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通過探究問題的層層深入,逐漸構建適應自我的認知體系。
二、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採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論是知識性的概念、結論,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都要直接告知、演示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貌似很快就掌握了學習內容,節省了教學時間。事實上,對於中職學生來講,他們邏輯思維還不發達,學生僅僅是學會了簡單的模仿,但他們並不明白為什麼、是什麼。對於變換了形式的問題,他們就顯得束手無策,缺少了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正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並不是教師一味講解、學生模仿學習就能實現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主動探究,在一次次失敗或成功的實踐中體驗得來的。根據中職學生的智力特點、學習心理,教師在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探究任務難度的選擇,以及難度梯度的遞進
因為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思維活躍、衝動,但也容易產生挫敗感,失去學習慾望。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把難度設定在“摘桃子”的程度,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要付出一定努力,又不會非常吃力,就可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教師的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既要讓學生知道“是什麼”,更要引導學生思考“還能是什麼”。
3.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多樣化
評價不僅僅是依據單一的任務結果,可以通過學生對學習過
程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主動、自覺地改正學習過程中的錯誤,並且將是否有創新作為評價的指標,鼓勵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大膽發揮想象力,探索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在形體表面找點***已知一面投影,找另外兩面投影***這一內容,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教學流程設計:
通過對比聯絡,引導學生髮現兩個問題的相同、不同之處,主動探究形體表麵點與特殊結構線之間的關係,完成學習目的。
4.圓錐、稜臺表面點的投影練習拓展訓練,強化學習內容
在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筆者在機械製圖教學上進行
了以上教學嘗試,重在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學期機械製圖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學年
同學期提高18分***試題難度相同***。
參考文獻:
[1]趙志群.淺論職業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35***:18.
[2]賀義宗.中職機械製圖課程教學策略淺議[J].中等職業教育,2011***5***.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