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相關論文範文

  美術鑑賞是個人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知、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的過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高中美術鑑賞教法

  【摘要】美術鑑賞教學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善於啟發學生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審美經驗去分辨真、善、美與假、惡、醜。而且還要善於動腦,善於總結,一定會創造出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鑑賞方法來的,本文中是我對現行高中美術鑑賞教法的一些淺見,尚有不足,希望同仁互相交流,不斷完善。

  【關鍵詞】高中美術;鑑賞

  高中美術鑑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縱觀當前的美術教學,已貫穿從小學至大學全過程中。而高中學美術鑑賞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素質,必須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結合,掌握學生鑑賞習慣和鑑賞特徵。面對一幅繪畫作品,該如何鑑賞?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在心裡問的一個問題。在美術界,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而且是一個未能形成共識的學術問題。

  一、轉變教師角色與觀念是上好美術課的重要前提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學被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將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體驗。我認為,教師的角色可以做出相應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我對每個要點都儘可能的以問題的形式提問學生:例如在《原始人的創造》一課中,當我問到有人說原始美術起源於勞動,有人說原始美術起源於遊戲,有人說原始美術起源於巫術,你傾向於那種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時?有的同學說:“遊戲”也有的同學說:“巫術”還有同學說:“勞動”。突然我聽到有個同學輕聲到:“也許三個可能都有”。是呀,為什麼不可能是三個都有呢?他們是相輔相成,共同催近的呢?這位同學看似不太守紀律的話到提醒了我,這樣的問題他們提的多好呀?於是我馬上微著鼓勵那個提問題的同學把剛才的問題再說一遍,請其他同學也回答一下,結果一些同學都認同他的觀點,因為遊戲也存在於勞動中,勞動的豐收又和巫術緊密相連,巫術又是可能通過遊戲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等他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後,我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項與他們一起來分析原因。

  二、高中美術鑑賞課中的多樣化鑑賞

  1、主持人式美術鑑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應大膽嘗試。在一堂美術鑑賞課上,我要講述中國古代的陶器與瓷器。由於很多同學來自農村,家裡還儲存有陶製的“缸”“甕”我請每個同學講解對這種陶器的特點,如顏色,質地及原料構成。當把每個同學的描述歸納在一起後,恰恰就是課文中對陶器定義的描述。同時,我也藉助網路,整理了很多有關陶器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

  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講解下,我和學生們知道了很多從課本上不能瞭解的東西: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課後,我綜合了學生對這堂課的看法,這些看法對我進行節目主持人式的教學的構思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表示喜歡主持人式的教師,“這樣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為輕鬆”,“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講起課來肯定有趣,決不會讓人懨懨欲睡”,“這樣的老師更富有魅力,課堂內容也鮮活多彩”,極少數同學則認為那樣課堂可能會失控;學生表示很樂意接受課堂上進行比賽這種教學形式,他們對老師展示的大量圖片也很感興趣。學生普遍認為更多的圖片和課外知識能使他們視野更為寬闊,優秀的課件能使他們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實踐,我發現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用啟發、鼓勵的方法,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積極培育競爭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本,並儘自己所能去開拓學生的視野。

  2、實踐中式鑑賞

  在美術鑑賞課中一般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理解,教學手段主要是看圖片,然後就是你說我說,手段的單一性不僅令學生感到乏味,教師也覺得疲憊,學過的東西很快忘記,常言道“動口不如動手”,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和可能的嘗試,著重感受、體驗和興趣培養。教師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應具有較大的寬容性,比如:在講授完我國民間剪紙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講內容自己折剪,即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幾分鐘後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並與眾人分享。這類作業要求在設計時目標明確,作業便於完成,作畫工具簡單,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良好,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被展示出來時,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學都有成就感。

  3、多媒體網路式鑑賞

  現在的教學基本上都通過多媒體來完成,而美術鑑賞教學更加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教師喜歡上網收集教學資料,現代的學生也喜歡上網,併成為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鎮裡也很難見到畫展、雕塑展等。但網路卻能給學生開啟一扇無所不能的窗,不論是畫家、作品、背景、還有各種畫派、畫種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通過完成教師佈置的網路欣賞作業,可以對作品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在鑑賞外國美術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歷史年代以及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網路就成了很好的幫手。比如:在教學欣賞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等搜尋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羅瓦”,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

  學生不但體會了《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19世紀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瞭解。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而教,據學情而教,做到每課有反思,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作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與身心發展的促進者,幫助每位同學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語,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態度。

  篇2

  淺談高中美術新課程《美術鑑賞》的有效教學

  摘 要:高中美術鑑賞課作為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課程,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實際,應該大膽嘗試新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創造新課程美術鑑賞的有效教學。本文探討了當前湘版美術鑑賞課中的教學新思路,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鑑賞;有效教學

  一、當前高中美術鑑賞教學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它給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它從課本到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美術課程的授課模式與授課秩序,使美術學習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然而面對目前競爭仍舊激烈的高考,在藝術類院校的召喚下,傳統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舊影響著幾乎所有學校,使高中美術課堂忽視了美術學科的本質與特點,並且由於對美術的“輕視”,許多學生依舊在美術課堂做著其他科目的作業、看其他書籍,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課時間睡覺。長此以往,將導致高中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無法實現,藝術教育在高中階段名存實亡。

  二、構建高中美術鑑賞的有效教學

  1.教師方面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高中美術鑑賞課中一定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難免對非必考科目有所輕忽,這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美術鑑賞課程,使其瞭解美術不僅僅是畫畫、賞畫,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內涵,是對其審美的一種提升,對培養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在鑑賞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對所鑑賞的作品有正確認識,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鑑賞作品,以免學生誤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多媒體和網際網路等當代資訊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改善著教學方式。在美術鑑賞課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在美術鑑賞課堂的直觀感受,直接的視覺刺激更能使學生認識美、感受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讓課堂變“靜”為“動”,使學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強了直觀性,降低了教學難度。並且通過多媒體教學,還能夠使美術與音樂相結合,實現視聽結合、情景交融,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深化其對作品的理解。

  3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在高中美術鑑賞課堂上,老師不僅要教授理論與技巧,引導學生欣賞好的作品,更應該組織學生結合理論,進行繪畫實踐。同時,安排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鑑賞,互相交流,或者組織學生參觀畫展等,使他們不僅能掌握美術鑑賞理論和一定的繪畫技巧,還能真正理解怎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鑑賞的作品。

  4開發特色美術鑑賞課程。各個學校可以根據地域的不同、學校情況的差異,充分利用地域資源以及自身優勢,開發具有特色的美術鑑賞課程。

  2.學生方面

  1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有了學生的配合,老師的授課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美術鑑賞課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課堂上設定有趣的問題及討論環節等,與學生形成積極互動,使學生真正瞭解、接受並喜愛美術鑑賞,這樣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改變傳統授課模式,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學生參與學習實踐、課堂積極互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詮釋、用心體會、動情甄別,真正理解並愛上美術鑑賞,拋卻偏見,發自內心地理解並欣賞美術之“美”,不但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學生的自身素養。

  3要教導學生走出理論課堂。傳統課堂的授課方式老師多以理論授課為主,教給學生鑑賞理論、繪畫技巧理論,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新課改後,在美育教育的指導下,教師的授課方式應當有所改變,要教導學生走出理論課堂進行實踐,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寫生、參觀畫展、進行鑑賞交流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實踐方式。

  4要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美術鑑賞說到底就是要讓學生認識美、體驗美,因此,高中美術鑑賞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通過教師的課堂引導教育,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造型、構圖、色彩、質材、肌理、線條等畫面形式和內容進行自我體驗,使其能夠真正體會到作品中的美,能夠深入發現並理解作品深邃而複雜的內蘊,進而提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判斷力和鑑別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能只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德智體美勞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頭戲,對於高中美術鑑賞在貫徹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與成績,我們有目共睹。高中美術鑑賞課程,就是要通過對美術的學習與欣賞,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讓學生通過對美的體驗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能夠更好地學習、生活,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