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教育相關論文

  顧名思義,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社會特定職業、特定崗位所需要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使之具有包括職業技術、技能和技巧以及職業道德的職業從業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

  [摘要]“人格本位”的價值取向取代“能力本位”的價值取向成為當前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的主流價值觀。當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面臨雙重任務:強化普通基礎教育以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倫理價值和人文價值;加強專業技能教育凸顯職業技術教育的功利價值。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定應充分考慮當代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當前經濟發展對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人格本位;功利價值

  [作者簡介]寧維芬,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南寧53000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11-0218-03

  一、當代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遵循“能力本位”。顧名思義,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社會特定職業、特定崗位所需要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使之具有包括職業技術、技能和技巧以及職業道德的職業從業能力。由於“能力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以社會產業對職業能力的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企業對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造就大批社會急需的優秀勞動者、推動現代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職業技術教育本身的巨大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形成了多種突出能力培養的成熟的職業技術教育模式,如美國的社群學院、德國的“雙元制”、加拿大“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Corn-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和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承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TAFE。這些模式大體構成了西方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主流。

  毋容置疑,“能力本位”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重大作用,但它的弊端也日漸顯露。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尤其是資訊全球化程序的不斷推進,世界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人們職業崗位變換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定位狹窄、針對特定崗位的“崗位能力”培養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其次,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與日新月異不僅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也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終身教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不僅關注職業能力,更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格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價值觀正逐漸取代“能力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價值觀,成為當代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的主流價值觀。

  “人格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以完善勞動者個體人格,提高勞動者個體素質,增強勞動者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人格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觀認為,職業技術教育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健康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論,在新知識、新技術以加速度增長和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以終身教育的理念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創新意識,去面對當前及未來的職業生涯。因此,學生的首要目標是獲得其未來服務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包括技術、技能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發揮個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在其職業生涯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換言之,當代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不是勞動工具和“工匠”,而是具有一定職業技能、有較強烈的自主意識、特別是自主創業意識並擁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力的勞動者。

  “人格本位”價值取向的職業技術教育所追求的能力具有通用性、可遷移性和工具性,使得職業技術課程教育從特定的崗位技能培訓轉變為廣泛的綜合的職業能力教育。在發達國家,普遍強調“關鍵能力”教育。“關鍵能力”亦稱“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是指具體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外的能力,亦即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是一種跨職業的基本能力,故亦稱“可攜帶的能力”,它具有相通性和可轉換性,不針對某種具體的職業崗位,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離不開它,它對勞動者未來的發展起關鍵作用。“關鍵能力”包括5種必修能力和3種基本素質。5種必修能力是支配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支配資訊的能力、駕馭系統的能力和採用技術手段的能力。3種基本素質是讀、寫、算、聽、說基本技能,思維技能,個性品質包括責任感、自尊心、正直、誠實以及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關鍵能力”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職業技術教育追求的能力的範疇。

  為了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實現“人格本位”的價值觀,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定有了很大變化。德國實行“職業基礎教育年”,在職業技術教育的第一年,學生學習普通文化課和某一職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及技能,第二、第三年才開始分專業教學。因而職業技術教育的綜合性、普通性增強,專業性談化。德國把該國承認的450種培訓職業分為13類,規定任何一種職業教育在第一年都要按13大類進行基礎教育及培訓,基礎教育培訓開設普通教育課程,包括德語、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等。英國在國家承認的職業技術資格教育中,均開設交流、資訊科技、計算三門課程並須達到規定標準。法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專業課程大幅減少。日本規定各類職業高中在第一年均開設統一的普通基礎課,學生在3年的學習時間裡,有近一半的時間學習普通教育科目,這些科目包括日語、數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可見,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術教育中,通識教育、通才教育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人格本位”的價值取向已深深根植於其職業技術教育的理念及體制中。

  二、當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面臨的困境

  當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滯後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遠遠未能滿足社會對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尤其是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批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崗位,就業能力不強。造成這種局面,固然有管理體制不順、經費投入不足等客觀原因,但與職業技術教育理念落後、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不合理有密切關係。

  目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面臨尷尬的境地,主要表現為同時存在兩個相反的傾向:學科主義崇拜與實用主義氾濫。

  學科主義崇拜是指職業技術教育中,無視職業技術教育本身的特點,片面追求知識的理論、系統性、邏輯性。主要表現為以理論知識為課程內容主體,按學科分類劃分課程門類,以理論知識為學習起點,按知識本身的邏輯組織課程內容,以課堂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書面形式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科主義崇拜的課程設定追求系統地闡述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學會科學思維。最集中的反映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傳統的“三段式”課程設定。課程設定嚴重脫離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及學生實際,混淆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區別。結果是學生學得苦卻收效甚微,學習缺乏動力和興趣,職業能力低;教師教得累卻看不到成果,上課如同對牛彈琴,教學積極性嚴重受挫,師生陷入

  互相埋怨的惡性循壞。

  職業技術課程設定的另一個傾向則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實用主義氾濫。與學科主義崇拜無視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相反,實用主義一味急功近利地迎合市場需求。突出表現有二:其一,專注於學生特定崗位能力和特定技能的培養,忽視乃至輕視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培養,“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在課程設定上,大量壓縮甚至基本取消普通基礎課程,學生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普遍偏低,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與其所充當的社會角色不相稱,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弱。其二,不顧自身條件和特點,盲目跟風,不加考慮地設定所謂“熱門專業”和“緊俏專業”以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如不顧本校的師資條件、裝置條件,一窩蜂地趕時髦開設熱門專業;對市場需求不加分析,不去考察其發展需求還是短期需求,不分辨其規律性還是偶然性,只要當前有需求,就不顧一切地上。結果是培養的學生徒有專業的虛名,缺乏紮實的職業能力,在就業中缺乏競爭力。學校不僅未能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辦出特色,樹立品牌,而且很容易導致專業設定有名無實的消極後果。

  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思路

  針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存在的上述弊端,課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人格本位”為價值取向,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兼顧職業技術教育的功利價值和倫理價值、人文價值,強化普通基礎教育,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技能教育,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首先,課程內容設定既要反對脫離實際的學科主義崇拜傾向,又要反對急功近利的極端實用主義傾向,做到普通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並重,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倫理價值和人文價值,凸顯職業技術教育的功利價值。普通基礎課程不僅不能削弱,而且要強化。基本課程應包括語文、計算機應用、數學、職業道德、藝術、體育、相關社會科學歷史、地理、法律等和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在時間上,應保證有1年的時間進行普通基礎課程的學習。唯其如此,才能為學生的職業技術生涯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和道德基礎,增強學生跨職業能力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文化素質,綜合素質偏低的局面,才能使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擺脫“工匠”的不利處境。當然,職業技術教育的普通基礎課程絕不是照抄普通中學的課程。它必須根據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針對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特點而編寫。因此,一套適用於職業技術教育的普通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便成為當務之急。專業技能課程的設定要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彰顯職業技術教育的功利價值,滿足社會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方面,專業技能課程設定要貼近市場需求和就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對區域勞動市場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課程設定。在深入的市場調查基礎上設定的專業課程,應保持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逐漸形成品牌課程,形成學校課程設定與市場需求的良性互動機制,進而培育富有本校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專業課程的設定要結合本校實際,立足本校特點,切忌不顧實際的盲目跟風和好高鶩遠。本校的師資條件、裝置條件和所擁有的社會資源,都是影響專業課程設定的重要因素。只有立足本校特點,才能培養出真正為市場需要的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當然,本校特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在教師中提倡終身學習理念,鼓勵教師積極適應社會變化,不斷更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首先做到,這樣才能保持專業課程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其次,課程設定的形式,推行模組化模式。所謂模組化,就是將對實現職業培養目標有重要作用的各學科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再將知識點按內在的邏輯整合成相對獨立的知識單元,打破學科課程過分知識化、系統化傾向,以學生動手操作活動為中心,設計的著眼點是實踐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培養方向將相關單元組合成模組,不同模組的有機組合形成不同的課程體系,通過調整不同模組的組合,及時實現對專業方向的調整。模組化模式的靈活機動性,賦予職業技術教育課程設定極強的市場適應能力和極強的生命力。模組化模式是對傳統的學科中心模式的重大突破。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