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科研論文
藝術教育形式更成為國民基礎教育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其在全面提高國民藝術素養、提升國民素質方面都發揮出不可低估的基礎性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工業工程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策略 》
【摘要】本文以工業工程專業為例,探討了民辦本科高校應用轉型過程中提升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途徑: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推進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注重工業工程專業社團建設;考取見習工業工程師資格證書。通過這些途徑拉近了校企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提升了雙向就業能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途徑;效果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進入到大眾教育階段,隨著高考人數的減少,高校的擴張規模基本穩定。民辦高校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也由規模擴張期進入到內涵建設發展期。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了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民辦本科高校積極響應紛紛申請加入了嚮應用技術轉型試點高校。民辦高校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進行了調整和完善,突顯出應用技術型的特色,加強了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工業工程專業從1993年開始在我國高校開始設定,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民辦本科高校開設工業工程專業也在逐步發展壯大中。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是對人員、物料、裝置、能源和資訊組成的整合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定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1]
一、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途徑
工業工程專業在我國高校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實驗、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各類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2]這些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開展專業實習實踐,增強動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筆者認為要進一步提升民辦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工業工程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民辦高校可以聘請既具有企業實踐工作經驗,又具有對工業工程專業理論研究的高素質人才擔任大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效果會事半功倍。學生在“雙師型”老師的指導下,能將課本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於實踐實習中,活學活用,既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突顯了應用技術型師資隊伍建設。
2、校企合作,頂崗實習
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已經成為應用型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下,校企合作模式有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實訓室進入企業模式、院校國有民營模式和產學研用一體模式等,[3]這些模式有效的整合了校企雙方的資源,實現了合作共贏。大學生頂崗實習深入一線,可以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既能提高實踐動手的能力,又能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3、工業工程專業社團建設
科技類專業社團建設在高校的團委社團中佔據重要位置,工業工程專業社團組織成員洞察專業學科的前沿動態,關注專業領域發展的熱點,通過團隊研究討論,可以發表工業工程專業相關領域論文,定期舉辦和組織學生參加專業知識講座,承擔著參加校內外科技競賽活動角色。陝西省高校每年都舉辦工業工程創意改善競賽,這給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優秀作品也可以參加“挑戰杯”等國家級大賽。通過專業社團的建設,使愛好科技科研的同學進一步加深對工業工程專業的理解,增強工業工程專業實踐創新能力。
4、考取見習工業工程師資格證書
工業工程專業的資格認證有見習工業工程師、工業工程師和高階工業工程師資格認證。工業工程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參加見習工業工程師的認證。該證書是企業選用人才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申請工業工程師資格認證的有效檔案之一。考試內容包含了基礎工業工程、工效學、生產計劃與控制、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五個模組,包含了工業工程專業絕大部分專業課內容,這些課程都需要較強的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認證環節,可以檢驗學生對專業的綜合運用能力,也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效果
1、提高了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
通過“雙師型”老師的講解,能使學生縮短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用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從而對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
2、拉近了校企間的距離
通過頂崗實習,學生能深入瞭解企業生產的現狀。在工作實踐過程中,能夠發現生產現場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加以改善和解決,從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為大學畢業後能夠很快適應並投入到現實工作中奠定了基礎。
3、提高了團隊合作的意識
專業社團的建設過程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工業工程專業的相關問題,對共同關注的問題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通過創新發明、申請專利或發表論文等形式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在組隊參加競賽活動中,需要隊員之間的分工明確、協作配合,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4、提升了雙向就業能力
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考取專業相應的資格證書,不僅是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肯定,更是反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也增加了學生就業能力的自身資本,在當今雙向選擇的就業環境中佔據有利位置。
三、結語
民辦高校已經發展到提高內涵建設的新階段,嚮應用技術轉型也已成為民辦高校發展的方向。工業工程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改善進取的精神。通過對以往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觀察和了解,結合工業工程專業發展到的新階段和民辦學校大學生的特點,在原有實習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拓寬學生專業實踐的途徑,從而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專業實踐成為有機整體,以培養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齊二石,霍豔芳等.工業工程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
[2]萬鵬,原丕業,趙金先,馬蓮欣.應用型工業工程專業的綜合實訓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6319.
[3]賈利梅.從校企合作模式看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J].科技創業月刊,201311131.
[4]鞠金豔,李萍.工業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45.
篇二
《 應用型工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
摘要:常州工學院工業工程專業針對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和本專業的特點,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改善和總結,提出並構建並實施了“面向需求、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以三貼近,一深入為主要內容”、“以校內為基礎,校外為依託的實踐教學平臺”,“以企業—學生—學校為評價主體”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取得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工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常州工學院工業工程專業建立於2004年,通過十多年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常州工學院工業工程專業構建了“面向需求、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以三貼近,一深入為主要內容”、以“校內為基礎,校外為依託的實踐教學平臺”,“以企業—學生—學校為評價主體”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1.面向需求,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定位
作為地方性本科高校,常州工學院的以“紮根地方,面向地方,服務地方“為辦學宗旨,因此,學生的培養也應該緊密圍繞這一宗旨,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生產的需要,培養需要的人才。而實踐性強是工業工程專業一個突出的特點,熟練運用工業工程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是工業工程專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1]。所以,我們將工業工程專業的定位於“面向需求,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核心”。
2.以“三貼近,一深入”為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內容
1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實驗根據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與知識體系,運用系統原理,設計出一整套相對較為獨立又密切聯絡,能覆蓋各門專業課程與知識領域的、基於模擬生產環境的、多種實驗形式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接近生產實際環境、內容等的模擬,加強學生對現代工業工程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2貼近生產實際的生產實習結合工業工程專業特點、特別是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構建並實施了“以貼近企業生產系統實際為指導”、“以符合企業實際的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解決了以往生產實習中存在的走馬觀花、浮於表面、實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3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設計提出並實施“貼近生產實際的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以企業需求為內容、以專案為導向,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解決了以往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內容空而脫離實際,既做不到“承上”,更做不到“啟下”;過程鬆散,難以管理;效果不佳且難以衡量等問題。
4深入實際的畢業設計確定了“綜合訓練,貼近專業,結合工程,鼓勵創新”的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思想,構建了工業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該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地方型普通高等學校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選題和過程嚴重脫離企業、忽視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純理論性畢業論文較多、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對實際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普遍薄弱,畢業設計論文過程和結果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相符等突出問題。
3.整合資源、打造“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以校外本土企業實踐教學基地為依託”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1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建成以現代供應鏈的運作為背景的基於微型工廠的工業工程實驗平臺。該實驗平臺模擬企業的實際現狀和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基於微型工廠的現代工業供應鏈系統的模擬環境,使學生能夠在這個相對真實的系統中開展各種綜合性訓練,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活動基地。
2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加強校外本土企業實踐基地建設依託學院開辦的“常州本土化總裁培訓班”等面向本土的多層次和型別的培訓班,以及教師的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實現本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依託這些校外實習基地,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實驗,畢業設計論文能夠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儘可能多的“貼近”或者“深入”實戰。避免學生“學”和“用”之間的斷裂,實現“學”和“用”之間的無縫對接,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4.建立以企業—畢業生—學校三者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全面監控實踐教學質量,明確改進教學質量方向
通過引入企業,學生特別是畢業生的評價,編制了畢業生定期跟蹤回訪,企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制度,企業專家測評制度,監控反饋制度等,建立了真正的“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三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形成“方案—評審—執行—監控—評價—反饋—優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質量監控形態;實現了評價的“校內-校外的結合”,“企業-學生-學校的結合”,“封閉式、標準化的評價與開放式、個性化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了評價的有效性,客觀性。[2]。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效果
該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培養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歡迎,從2008屆至2014屆,畢業生一次簽約率均為100%,本專業江蘇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具有了較強的影響力。在2012年學校委託麥可斯資料有限公司對2011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本專業的就業競爭力位於學校第三。自2006年以來,共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9篇;獲校級優秀畢業論文22篇。
參考文獻:
[1]許彥;王鵬.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模型設計與應用.實驗技術與管理[J].2014,0306:203-208.
[2]鄭玉巧;楊萍.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2012,3106:34-36.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