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藝術教育科研論文範文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運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培養中小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中美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比較

  【內容摘要】21世紀是教育知識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而藝術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幾年,隨著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我國基礎藝術教育不斷得到重視。文章通過對中美基礎教育對比研究,分析出其存在的差異,提出面臨的諸多困境,總結出改進方案,希望能推動基礎藝術教育整體向前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 藝術基礎教育 教學模式 師資

  恩格斯說過:“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作為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藝術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儘管有著不同文化和文明,但人類歷史發展始終脫離不開藝術發展。有人的地方,必然有藝術產生。而藝術教育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不僅要傳遞藝術,更要滿足藝術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中美的藝術教育存在很大的區別,本文對中美中小學藝術基礎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對其各自的發展狀況做了全面的瞭解,通過縱向與橫向對比,尋找本國藝術教育發展不足,指出要延續藝術教育中的優良傳統,希望對我國今後的基礎藝術教育有一定啟示作用。

  一、我國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現狀

  我國規定藝術教育課程是學生必修課程之一。藝術基礎教育不僅具有豐富的綜合性藝術審美價值,而且具有廣泛的人文價值,其使學生獲得藝術審美體驗、精神愉悅,培養學生高尚的藝術品位,賦予學生髮揮想象力的空間。藝術教育為學生奠定良好基礎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我國中小學藝術基礎教育已有了長足進步,但從目前現狀來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由於缺乏有力的活動引導,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不易在以智慧測驗為主的教育浪潮中引起人們的注意與重視,因而產生諸多弊端。

  近年來,藝術基礎教育在我國逐步被人們接受和重視,藝術培訓、藝術交流等活動日益增多,但其主要目的大多還是“分數至上”。藝術教育形式是為了能夠通過基礎教育考核標準而設定。我國的基礎教育主要體現在“知識層面”。在教學實踐中,對知識的盲目尊崇和過分追捧主宰了學校的一切,人們忙於精心打造知識基礎,無暇探究哪些知識是必要的,哪些構成是真正的基礎。在知識經濟社會,在後工業社會,僅有知識顯然已經不夠。當今社會除了知識競爭,更重要的是人的競爭,如人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關愛自然、不屈不撓等自身素養的競爭。湖北省各城市中小學實地調查報告顯示,基礎藝術教育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並未得到應有重視,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學校重智育、輕美育,藝術教育存在大片“空白”;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很多學校由非專業的其他課程老師代為講授,很難實現所謂藝術教育目的;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和方法也得不到及時更新;藝術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教學裝置落後等。

  當今藝術教育取向強調:藝術是一門學科,具有學科特質,為9年義務基礎教育的必要科目,應與學校其他科目同等視之。國內中小學階段藝術課教學內容幾乎僅侷限於藝術創作方面,忽略了其他層面內容,如學習鑑賞視覺藝術,學習瞭解藝術在當代和過去文化中如何發揮其功能等。學習從審美觀點來看視覺形式並不容易,因此需通過藝術課程的安排、教導與學習,才可獲得複雜的審美認知和技巧。國內各級學校皆缺乏專業藝術教師,並缺乏涵蓋廣泛藝術鑑賞領域的課程,師資進修渠道也極其有限。專業師資在藝術鑑賞領域的教學品質落後,甚至根本不存在,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不被重視。

  二、美國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現狀

  美國主張藝術教育目標在於提升人對藝術的瞭解與鑑賞,併兼顧感性與理效能力的培養,其向來重視藝術教育,並以法令的形式把藝術課程視為基礎教育中的核心課程。基礎藝術教育在美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和專業,在主觀上其沒有服務於基礎教育專業課程學習的義務和責任,在客觀上卻為基礎教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務與支撐,這為基礎教學在美國持續不斷地發展創造了機會與可能。教師可在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長期從事基礎教學理論的實踐和研究;學生可在相對單純的環境裡無拘無束地從事學習和探索。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又構成了基礎教育理論研究中非常有趣的一環,這是美國基礎藝術教育乃至藝術教育能夠不斷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美國現代文化立足於世界的主要依據。美國學生選擇藝術學習一般都出於自願和喜愛,而且有機會和權利在此基礎上做選擇和改變。學生和學校雙方都非常明確,基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怎樣選擇和改變。學生學習的動力完全源於個人的理想和興趣,而基礎教學的角色則是鼓勵、保護和啟發這些理想和興趣,學習除了包含愉悅的意義外,更包括了研究、發現及提出質疑、超越等諸多含義。因此,美國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形成的是一種良性的學習、創作狀態,而且這個狀態中每一個環節都很簡單。

  美國學校中的基礎教學單位一般都是獨立設定的,並有專門的空間、教師和資金作為保障,教室、資料室、教具室、實驗室等設施都由基礎教學單位統一管理,同時也在空餘時間接待其他年級和專業的學生使用。基礎教學的物件基本上是全體學生,也沒有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將基礎教學內容劃分開,學生可在相對獨立的空間裡盡興地體驗基礎藝術教育帶來的感受。有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實驗教室中,甚至包括大到棕熊小到微生物的各種動植物及其標本的收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觀賞、觀察、比較和描繪自然界的事物及其關係,這種集收藏、展示、寫生、教學為一體的管理模式在美國學校中比較常見。

  美國藝術教育強調文化和藝術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引導學生學習多種文化和藝術,瞭解文化與藝術間的深遠聯絡,強調藝術與科學相互融合、相互改造、相互促進的關係。藝術已經融入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其藝術教育結果是藝術具備了日常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三、中美中小學基礎藝術教育差異比較

  以上中美兩國基礎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現狀的分析比較,為我國基礎藝術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參考與借鑑。我國藝術教育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主體,賦予人人平等的藝術教育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和享有人類優秀文化藝術資源;享有藝術化的多彩生活。面向全體學生並非整齊劃一,相反是要堅持和鼓勵學生的藝術獨立性與個性。我國藝術教育綜合化問題的提出不僅把音樂和美術兩方面的內容融合在一起,而且綜合了戲劇、舞蹈、影視、書法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這一觀念注重藝術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絡與滲透,既保持各學科特點,又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我國的藝術教育更側重綜合性學習,強調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與交融。確定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科學四方面的內容。基礎藝術教育也僅針對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相比較,雖然美國僅以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蹈來確定藝術教育的內容,但這一套藝術教育體系卻適用於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所有學生的藝術教育,各階段互相銜接、互相滲透。這樣一套融會貫通的完整教育體系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四、基礎藝術教育未來發展

  通過對比中美基礎藝術教育,我們認識到應積極正視自我,在保持發展優良傳統的同時認清藝術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吸取國外教育精華,抓住一切可能的發展機遇。因此,為確保基礎藝術教育的實施而果斷、大膽地進行調整和補充顯得尤為重要。許多教師需不斷充實知識和技能,以獲得新的能力。

  筆者提出以下幾點作為落實和改進我國基礎藝術教育的參考:

  1.確立並提升藝術教育在學校中的地位與品質;

  2.藝術教育中要承認與國外差異,注重個性化學習;

  3.正視藝術鑑賞教學在基礎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4.根據兒童及青少年認知發展過程與藝術學習心理髮展特點,設計適當的基礎藝術教育課程,並注重體驗式教學;

  5.積極改善師資品質,提供教師職前訓練;

  6.改善教學裝置,開發具體的教材資源並改進教學和評價體系;

  7.改變陳舊觀念,研究、建立適合國情的藝術教育理論,並注意與時俱進的更新;

  8.設定藝術教育學術研究中心,提升各級學校藝術教育品質。

  目前我國藝術教育之路雖然並不平坦,基礎教育方面也存在諸多困境,但是要擁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未來的基礎藝術專業教育水平才會逐步提高。作為藝術教師,應加快步伐,進一步更新觀念,把握基礎藝術教育精神實質,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柯平.美國藝術教育新臺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6.

  [2]丁峻.藝術教育的認知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3.

  [3]程春雲.藝術教育概論[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12.

  [4]吳戈.判斷與思考:藝術·教育的顧盼與前瞻[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4.

  篇二

  中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中小學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當代優秀兒童歌曲的創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現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於專業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啟發。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現代音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為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鬥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關鍵詞: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乾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老鼠愛大米》以其詼諧、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並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於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並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來談談關於音樂創作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後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麼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絃、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並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絃、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由於無法逾越“雙基”高牆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了孩子,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後讀歌詞,最後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於21世紀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才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瞭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範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並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徵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後,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於智力的,它不用什麼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迴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於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迴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於開端;

  6、為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影、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體,以及音像製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碟、課件等軟體,已成為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為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其特點為:普及性強,資訊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資訊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改良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全體國民都真真切切的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務實或許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和方法。

  篇三

  中小學舞蹈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

  藝術 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藝術教育,就不稱之為完備的教育。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的舞蹈如雨後春筍,迅速地提高、 發展,且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專業水準的、極受大家歡迎的舞蹈精品。它們的長足發展,既拓寬了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也推動了中小學教育的全面實施。目前,中小學舞蹈教育已成為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中小學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中小學舞蹈藝術教育與道德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舞蹈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中小學生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節性和深刻的教育性,學生在學習、排練過程中,能學會認識事物的真、善、美。再加上中小學舞蹈教育自身的特徵,練習它可以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而且在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和紀律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代替的獨特作用。道德教育正是通過中小學生親自參加舞蹈、感受舞蹈的形式來實現的,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寓教於學的原則,也符合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觀 規律,因此,舞蹈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收效尤為明顯。

  二、中小學舞蹈教育與智力教育

  中小學舞蹈教育中的智力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舞蹈學習可以培養學的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欣賞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聽到的 音樂通過舞蹈表現出來,以身體作為一種“樂器”,隨著音樂自由地運動,通過各種動作自行創造表現與他們所聽的音樂相應的動作。學生在這種表演中有著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啟發,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眾所周知,舞蹈表演得多了,欣賞得多了,知識也就越積越豐富,技能也越來越高,那麼,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欣賞能力 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的反映。

  2.通過舞蹈教育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認知能力

  中小學舞蹈教育的過程首先是進行舞蹈知識教學的過程,通過教學,學生可以學習舞蹈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

  例如:學生在學習舞蹈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風格的民間舞蹈,瞭解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及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這些知識是中小學知識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而且,一段好的舞蹈音樂,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就猶如一本好書,學生可以從中領略到自然、人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們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學到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 3.舞蹈 教育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創造能力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 發展學生在 藝術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把 音樂、舞蹈或繪畫作為他們未來的職業。我們的任務是: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現他們的天賦,培養其對藝術創造的能力,從而使他們享有一個多方面的完滿的精神世界。”目前,我國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舞蹈教育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舞蹈教學中,中小學生對其有著強力的表現能力,而且表現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語彙去表現思想情感和情緒也是一種表現能力。學生通過舞蹈,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語彙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其實,這也是一種創造。

  4.通過舞蹈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精神

  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心理。通過這一心理透視,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開展合理的競爭,使學生們從小就有這種意識鍛鍊的能力。當然,在學會競爭的同時還要學會合作。中小學舞蹈以集體舞居多,隊形是否整齊、動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個學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可以說這種集體觀念的建立是 自然而然的,而且學生也會樂於接受。

  三、中小學舞蹈教育與 體育教育

  俗話說得好:“音體不分家。”特別是舞蹈與體育聯絡更為密切。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在舞蹈教學中,基本功訓練就必然成為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首先,舞蹈訓練能使學生具備優雅的體態和較好的外形氣質,這是舞蹈對學生產生的最直接、最顯著的功能。

  其次,舞蹈訓練可促進學生多方面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舞蹈訓練中可使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得到鍛鍊,這種鍛鍊對學生身體的健康發育大有好處,並使他們精力充沛,為他們更好地學習 科學文化知識發展了智力,也為他們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前提條件。

  再次,中小學舞蹈訓練可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敏捷性、靈活性等等。

  綜上所述,舞蹈教育既是美育教育的過程,也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舞蹈教育集德、智、體、美教育於一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參與性,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是對中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讓我們攜起手來,重視藝術教育,使其納入藝術的軌道,迅猛發展,讓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的促進下,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