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畢業生論文

  我國現代酒店業的飛速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最輝煌的成果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酒店管理學生職業意識培養分析

  摘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最重要的依託力量。除了理論和實踐教育所需的校內專業師資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師資群體需要關注。

  關鍵詞:酒店管理;職業意識培養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學生職業意識缺失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這一代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社會生活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個性突出,這種特性和酒店等服務類企業的環境是有衝突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這些頂崗實習生職業意識比較薄弱,通過對相關企業的調查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好高騖遠,崗位穩定性差。對於大多數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來說,一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希望在這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頂崗實習期間,通過具體崗位的實際鍛鍊,學習更多的崗位知識和崗位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多數頂崗實習學生希望在整個頂崗實習期內能夠到酒店企業多個崗位輪崗實習,來獲取酒店不同崗位的工作經驗。而這個願望與相關酒店企業的期望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從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考慮,酒店企業更希望單個實習生在某一個或者少數幾個具體崗位長期工作,實踐中往往會安排單個實習生在某一個具體崗位或者部門呆幾個月,甚至一直到實習期結束。而且,在實踐中,酒店管理專業的頂崗實習生比較集中的安排在客房、餐飲、前廳等一線服務崗位和部門,這些崗位和部門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實習生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能夠掌握相應的崗位技能,達到相應的崗位要求,從而獨立頂崗工作。一般情況下,在這從陌生到熟悉的一個月中,實習生都能夠保持較好的學習和工作態度,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很多頂崗實習生就沉不住了,覺得長時間在同一個崗位上的枯燥無比,難以忍受,於是一心想著去其他崗位上輪崗,開始“應付”自己的本職工作。

  二個人主義,缺乏團隊協作能力。目前,大多數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頂崗實習是脫離學校學習環境,完全在酒店企業內部進行的,而酒店企業內部環境與大學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大學的環境相對獨立,提倡個性和自由發展,大多數學生在大學裡面也是相對獨立的,酒店企業內部則不同,雖然酒店內部員工眾多,但是按照分工協作和層級管理組織起來的一個嚴密的機構,必須緊密協作,團結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標和任務,也就是要求酒店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基礎上,還能夠團結協作,為各部門崗位的員工提供便利甚至協助。以酒店餐飲部門崗位服務為例,從迎賓服務到點菜服務,再到後臺服務,再到席間服務,再到結賬服務,整個過程需要各個崗位密切配合,任何一個服務環節或者任何一個服務人員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餐飲服務的水平,進而給酒店企業帶來損失。頂崗實習學生從自己比較適應的大學學習環境進入酒店的工作環境,往往不適應從自由個性到團結協作的轉變,尤其是對於這些“90後”的大學生,往往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裡面無法自拔,只做自己崗位的事情,對關聯崗位和整個部門乃至整個酒店的事情漠不關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變成了酒店內部的“獨行客”。

  三自由散漫,不能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作為服務行業,酒店企業在工作時間、工作強度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都會制定相對嚴格的管理制度,並且會為這些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於實習學生而言,以往在學校裡,雖然學校也有各種各樣的校紀班規,但是一般情況下,大學的管理是比較人性化甚至比較寬鬆的,輔導員或者班主任都是以說服教育為主,懲治處分為輔,一般也不會有嚴重的處分。一直在寬鬆的環境中長大的學生進入酒店企業,發現這裡完全不一樣了,很多酒店企業內部的獎懲措施都是和經濟利益聯絡在一起的,一旦違反企業的規章制度,比如最簡單的遲到早退,往往就用扣發工資或者實習津貼來體現,這對於本來收入就很微薄的學生來說,很難接受,容易出現心理不平衡,認為相關的企業過於嚴格,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人性化,有的學生甚至乾脆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對著幹。

  四吃不得苦,服務態度差。酒店行業與很多其他行業不同,大多數員工從事的工作是比較繁瑣和辛苦的,而且由於酒店工作是為顧客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工作,職業性質不僅要求員工能吃苦,還要有較好的服務態度。但是現在的這一批大學生,既是“90後”又是“獨生子女”,一般從小就嬌生慣養,不僅從來沒吃過苦,而且往往成長的過程是“被服務”的過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圍著轉。雖然在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之前,學校老師可能也反覆講,到了崗位會很辛苦,但是隻有真正走上崗位,學生們才知道這個行業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學生獨立上崗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服務意識的理解還不夠,容易怨聲載道,怕吃苦、怕加班,而在實際工作中,又容易把這種情緒帶進來,面對顧客的時候不時會表現出不熱情,甚至不耐煩,服務態度不好,影響酒店對客服務質量。

  二、高職院校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途徑

  職業意識的培養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一進入大學後,就應該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促使學生逐漸從酒店實習生的角色轉變成旅遊職業人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負有非常重要的責任。

  一加強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高職院校的德育通過兩個途徑來開展:第一個途徑是通過德育理論課程的教學。德育理論課程,也就是我們一般習慣說的所謂“兩課”,主要由《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組成,他們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德育課程體系,應該說教育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最近這幾年,由於高職專業越來越多的突出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德育課程的內容和課時都收到了較大壓縮,而且德育課程大多數是大班上課,授課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交流比較有限,教學效果受到一些影響;第二個途徑是通過思想政治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國高校建國以來一直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和政治引導等方面,政治輔導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高職院校也得到了較好的貫徹。當然,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的政治輔導員應當結合高職院校和高職學生的情況,拓展自己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還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相應的專業,正確認識未來將要從事的相應的行業,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最緊密的一個群體,加上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輔導員也是由剛畢業的年輕老師擔任,與學生溝通起來障礙較少,因而輔導員的教育效果應該是最好的。

  二加強專業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視對學生酒店職業專業技能的培養,比如客房、餐飲、前廳等各崗位部門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來進行訓練,但是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意識的培養重視不夠,甚至是忽視的,這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應該將對職業意識的培養貫徹到專業教育中,具體的講,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在專業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酒店行業。我們綜合很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招生就業情況,發現酒店管理專業具有比較明顯的“好出不好進”的特點,就是說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比較好,供不應求,但是酒店管理專業的招生卻在逐年下滑,有些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甚至很多學生是通過調劑進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整個社會包括高中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存在著一些認識的誤區,認為酒店管理職業是伺候人的職業,認為酒店管理行業沒有太大的發展前途,如此種種,都需要我們在專業教學中加以引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酒店行業和酒店職業,理解酒店管理專業的特色和職業發展的前景。總的來講,在專業教學中,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潛移默化的瞭解和理解酒店職業,在學生剛剛入學的一年級,主要安排專業基礎課,比如《酒店管理概論》、《酒店服務意識》、《酒店經理人概論》等課程,讓學生了解真正的酒店行業和酒店專業,逐步接受酒店服務的理念,瞭解酒店職業對於從業人員的高素質的要求,理解酒店經理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和前景。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再開設相應的《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崗位課程,特別是通過實踐教學來讓學生提前理解和適應酒店行業的要求,逐漸認識酒店職業的特殊性,逐步提高相應的酒店職業意識。

  2、充分利用學生活動平臺,多種方式強化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課堂教學是一個方面,很多時候,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通過課外活動來實現。高職院校一般都有較為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鑽研精神和奉獻精神等有重要的意義。在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集體專案的比賽中,需要參賽隊員甚至拉拉隊的精誠團結,協作一致,能夠培養學生的個人服從集體的觀念和團隊意識。在才藝和專業技能展示類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需要將自己的才藝和專業技能展現給大家,需要不斷地提升自我,不斷地創新創造,能夠培養學生的鑽研精神和創新意識。學校一般都有很多社團活動,社團活動的內容多姿多彩,比如有志願者活動,比如有愛心奉獻活動,還有一些做環境保護的社團活動,無論是哪一種,性質都是為他人服務,為公眾服務,能夠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尤其是對於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最重要的依託力量。除了理論和實踐教育所需的校內專業師資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師資群體需要關注。比如駐店老師,駐店老師是指高職院校派駐到酒店內部的專業教師,主要從事頂崗實習生的管理,處理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協調頂崗實習生與酒店企業之間的關係。目前,大多數學校派駐酒店的駐店老師的時間都是與頂崗實習生的實習期限相統一的,有的還與實習生同吃同住,甚至在酒店內部擔任一定的崗位和職務。駐店老師特殊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對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應該以駐店老師為抓手,通過提高駐店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協調能力,來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我國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都來自高等院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們大多也是從一個學校到另外一個學校,研究生大學畢業之後就走上了高職院校的講臺,並沒有太多的酒店行業的實際操作經驗。所以,在實踐操作中,高職院校應該儘量邀請酒店行業的行業專家,甚至酒店老總等來給學生講課,效果往往會更好。另外,還可以邀請一些已經畢業、在酒店裡從事了一段時間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的學長,當然最好是本校的畢業生,來開設講座或者交流會,與在校生交流酒店從業的經歷,他們的經驗與在校生的體會更為接近,也更容易被在校生所接受,因而職業意識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好。

  參考文獻

  1、浪潮國強酒店管理系統幫你管理酒店電腦採購週刊1999-08-25

  2、論酒店業人力資源管理周麗潔求索2004-11-30

  範文二:高職酒店管理論文

  摘要:角色扮演法能夠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可以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鍛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後從事酒店管理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酒店管理;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法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優點

  一能夠促使學生對酒店管理產生濃厚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生如果只是乾坐著學習酒店管理的理論知識,會感覺枯燥無味,時間一長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角色扮演法可以為學生模擬一個逼真的表演場景,這其中學生是扮演的主體,需要通過自己的參與、認真思考來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養成獨立思考、善於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果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調動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角色轉換意識

  角色扮演法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中的教學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情感發展需求和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不斷地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不斷的融入到角色之中,由“扮演角色”到“進入角色”。整個過程能夠讓學生的角色意識逐漸由被動型轉化為主動型。例如某個學生在扮演某一角色時,因為對酒店的工作不是很熟悉,不能夠很快進戲,學生就會不斷思考自己的定位,努力要求自己,不斷適應角色要求。之後伴隨表演次數的增多,學生會越來越適應角色要求。

  三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酒店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綜合性特別強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角色扮演法通過模擬場景,變化表演規則,能夠打破傳統的限制,讓學生接觸到許多酒店經常要面對的情況,多接觸不同性格、愛好、職業的顧客,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是能夠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尤其是一些沒有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的學生,角色扮演法為他們架設了一道理論通向實踐的橋樑。

  二、角色扮演法在高職酒店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角色扮演法的核心就是學生的表演。在進行表演時務必要能夠確保全員參與,並在表演結束後要全體討論表演的優缺點,並總結這次表演的經驗和收穫。同時要注意到,務必要讓學生們端正表演態度,這是取得教學實效的關鍵所在。可能一些學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出現怯場、僵化現象,或者是表演出現模式化情況,教師必須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讓學生迅速定位自己的角色,確保能夠達到角色扮演法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為不同情況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角色,如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讓其扮演與顧客交流的角色。但是,教師必須在表演前就規定好每個崗位的具體要求,使學生明白崗位的具體職能,好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進入角色。表演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參與或者是給予正確的引導,並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調動學生的表演積極性,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體會到趣味和成就,更能有所成長和收穫。

  三、結語

  角色扮演法能夠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可以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鍛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後從事酒店管理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酒店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運用研究潘之波,王子原企業經濟2004-12-2123

  2、我國酒店管理公司的現狀和發展策略張華友,張巨集宇企業活力200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