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論文發表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如何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價值追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摘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文學創作中,對於數學的學習也是如此,知識來源於生活這句話,對數學來說,更為貼切。小學是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因此更應注重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學習數學的方式,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主要地是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數學 應用 教學模式

  進入21世紀後,國家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小學的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的單一教學模式必須改變。因此,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小學生由於受其年齡和智力所限,只有將數學教學的內容融入社會生活實踐中,才能更好地便於他們的理解和掌握,也容易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1生活化教學的概念

  所謂“生活化教學”簡單的說,就是改變以前老師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將教學的內容融入社會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掌握知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比較活躍,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的一個成長階段,如果老師可以將學習內容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且還鍛鍊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使學生能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就是指將數學教學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絡起來,改變單一的數學教學模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更加的豐富多彩。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2.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習和社會生活聯絡起來,將這種方法應用於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老師教授的知識,而且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通過這樣的數學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對自己有了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於老師進行下一步的教學[1]。

  2.2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樣,人只有擁有創新思想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中一展所長,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具備創新思想,將來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內容融入生活實踐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開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現,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很有幫助。

  2.3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要用數學來解決一些問題,對於小學生而言,如果不能讓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數學的重要性,那麼他們很難通過書本的學習,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就無法通過數學的學習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將數學的學習融入社會生活中,其產生的影響就完全不一樣了。例如,小學生去超市買零食後,結賬時卻發現自己沒有零錢付賬,這時就需要小學生自己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計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員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錢。在這個計算過程中,小學生不但複習了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對數學的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學生沒進行過這方面的學習,而只是單純地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內容講解,雖然他也能拿著超市工作人員找回的零錢回家,但卻無法鍛鍊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對數學有更深刻的認識,也就無法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3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方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講,學生聽,整個的授課過程一直是老師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且課堂氣氛比較死板、生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有些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出現逃課現象,對小學生正在接受的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非常的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質的提升。因此,在新一輪的數學教學改革中,必須改變這種常規的數學教學模式,對於基礎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概念的記憶,必須打破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2]。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必須給予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小學生真正懂得數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被動的去接受。只有這樣,才能算真正實現了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書本中枯燥、無味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生動的事物展現給學生,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比如,老師在講授“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時,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手裡拿著三角形,一組手裡拿著四邊形,讓他們相互對對方手裡的圖形進行拆解,看看哪個組拆解的快,就可以證明哪個圖形的穩定性差了。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小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進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週刊,2015,24:144-145.

  [2]苗齊.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120.

  範文二: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即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觀念認為數學課程是一門帶有顯著邏輯性和應用性的課程,其知識展現的形式往往具有顯著的規範性,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組織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美育教學。而真正的小學數學,其教學的內容、知識的探究方式、知識的應用形式都具備一定的教學美,如果教師能夠真正的理解教學美的含義,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有效的應用好美育教學,則整個教學效果又會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本文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借鑑,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內容為平臺,對小學數學課堂的美育教學進行探究。

  一、藉助教材插圖,體會數學本身的內涵之美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除了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編排外,還為學生配備了相關的插圖,進而優化每一章節中數學知識的引入方式。以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的利用好教材內的插圖,進而藉助插圖減少課程知識引入的唐突感,以使得教材插圖之美為學生帶來數學知識之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提供必備的先決條件。例如,在《認識乘法》這一章節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課程備課之前先對教材中的插圖進行研究,以組織合理的課程語言,來對插圖進行描述,從而將課程的主題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章節插圖利用兔和雞的趣味圖畫,讓學生在插圖中對兩種動物的數量做統計,而動物的分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例如,兔子是2只為一組,在三處進行排列。教師在這種插圖下,首先可以讓學生利用加法進行統計,進而讓學生髮現加法統計的繁瑣之處,從而引出便捷的乘法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趣味而生動的插圖使得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而這種有效的課程知識引入的方式也將數學教學的嚴肅感、陌生感逐漸的消除,新的課程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便利的統計工具,進而插圖之美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之美,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再次被提升。

  二、利用探究式教學,強化數學學習的探究之美

  數學知識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採用機械化的教學方式,將數學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則整個數學課程只會變得枯燥,數學教學的美感也蕩然無存。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突破應試教育的瓶頸,改變教師為主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指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有效探究,進而在一次次知識的收穫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中的探究之美。例如,在《圓》這一章節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前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蒐集圓形圖案,並準備棉線、直尺等工具。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棉線對圓的周長進行測量,利用直尺和圓內兩邊最大距離為直徑的規律進行圓直徑的探究,進而通過資料的測量和統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商進行探究,以逐步的讓學生髮現圓周率的規律。這種實踐性的課程知識探究以及發現神奇的圓周率之後的驚喜感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究之美有了深切的體會,進而學生對於數學學習態度有了良好的改觀,對於數學課程的探究有了更大的動力。

  三、有效採用數學遊戲,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之美

  數學遊戲是數學教學中知識應用的一種有效方式,數學遊戲的採用不僅可以使得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的有趣,更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有效的應用好數學知識。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天性,將數學遊戲與數學教學的知識進行結合,以使得數學知識的應用之美被體現出來。七巧板小遊戲就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遊戲,其有趣的方式以及豐富的教育意義使得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會對其進行合理的應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其數學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能力還沒有完善,因此,教師在使用七巧板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相應的簡化。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學校配備的七巧板進行四邊形的拼湊和分割,並藉助原有的長方形知識對新課程進行學習研究,進而在整個遊戲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平面幾何的奧妙之處。這種教育遊戲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之美以及數學知識拓展的趣味性。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凸顯數學知識的展示之美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部門的支援,大多數小學都完成了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配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備課階段製作精美的電子課件,革新數學知識的展現方式。例如,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網路工具下載相關的動態視訊,進而在課堂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舉著模型進行演示的教學方法,藉助現代化的手段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知識,進而以新穎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展現之美,並在這種美的感染下不斷強化學生對於課程知識的理解深度。小學數學課堂中,藉助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幫助開展美育教學,可以使得數學教學的形式再一次得到有效的創新,學生在數學之美的感染下,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數學知識探究的動力都有所加強,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採用,以保障美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在課程的引入方面,教師可以藉助教材插圖,讓學生在插圖美的感染下感受數學知識之美;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以小學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強化數學學習的探究之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有效的數學遊戲,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應用之美,並藉助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從而不斷引領學生感受數學學科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