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英漢道歉語及其道歉策略的選擇

摘要
道歉是言語交際中的一種言語行為。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因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別人道歉或是接受別人的道歉。然而,一提起“道歉”,人們可能會簡單地將之理解為“對不起”“請原諒”等言語行為。道歉言語行為通常發生在當說話者(Speaker)有意或無意中冒犯了聽話者(Hearer)時而採取的一種旨在恢復兩者之間以往特定關係的行為。當一個人在
社會團體中違背了社會規範或冒犯了他人時,他作出道歉行為,就可以維護此人的人際和諧關係,恢復其社會地位,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文章旨在研究分析英漢道歉語及其對道歉策略的選擇的差異,通過闡述道歉的研究現狀及其定義、道歉的種類、道歉策略及其制約因素,對中英道歉策略的選擇進行比較,最後從其文化價值體現分析

中國英語國家道歉言語行為的差異。研究表明,由於英漢文化不同、交際方式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從而導致在道歉策略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
關鍵詞:道歉;種類;社會因素;
影響;道歉策略;
 
Abstract
The apology is one kind of speech ac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our daily life we may usually apologize to others in different ways or accept others’ apologies for different reasons.
However, as far as "the apology" is concerned, people may refer it to the expressions such as "sorry" or "excuse me" and so on.. The speech act of the apology is one kind of behavior which usually occurs when the speaker 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offends the hearer, for the purpose of restoring the former specific relation. When a person has violated the social norm or affronted others in the social group, if he makes apology, he can maintain the 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relations, restore his social position, and set up the good individual ima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olog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ology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apology’s definitions, the types of the apologies, the apology strategies and its restricted factors,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ion of apology strategi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explor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eech act of the apology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aspect.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e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value trend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ology strategies.
Key words:  Apology; types; 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apology strategies;
 
近年來,言語行為已成為語用學和社會語言學領域中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作為一種情感性的言語行為,道歉語也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英國
哲學家J.L.Austin最早提出言語行為理論Theory of Speech Acts,他將道歉‘apologize’定義為施為語的一種”[1](P82),“Searle 基於Austin的分類,將道歉歸於表達類”[2](P92)。“Brown和Levinson提出面子論(The Face Theory)”[3](P102),“指出說話人的道歉行為,表示承認自己的過失,有損面子,是導致說話人正面面子受損的FTA(威脅面子的行為 face threatening acts, 簡稱FTA)”[4](P104),並且“向聽話人道歉,表明無意在感情上或行動上傷害聽話人是負面禮貌策略是為了滿足對方面子上反面的要求”[5] (P106)。而最早對道歉語進行具體研究的是Olshtain and Cohen,將道歉語定義為“a culture-sensitive speech-act set of semantic formulae or strategies”(一種對文化具有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語義成分或策略的言語行為組),並提出了最初的道歉言語行為模型。後來,“Blum- Kulka & Olshtain等學者對該模型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模型被納入‘言語行為實現模式的跨文化研究’(CCSARP)專案中。”[6]P247自 CCSARP專案的道歉言語行為子專案設立以來,很多學者Holmes、Trosborg、Suszczynska、Owen等對不同語言(紐西蘭英語、丹麥語、匈牙利語、英國英語、美國英語等)與文化中的道歉語進行了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從道歉策略的整體使用情況對道歉語進行跨文化分析,而對道歉策略的具體安排模式或道歉內容的意義卻少有涉及。而後,“J·霍姆斯(J.Holmes)對道歉作出定義:假設A 為致歉者, B 為被冒犯者, 道歉是A 為了彌補自己的冒犯行為, 向B 致歉, 以挽回B 的面子, 從而恢復A 與B 的平衡的言語行為。” [7]P376
 
一、    道歉的種類
根據道歉的內在含義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可以把道歉分成以下三種類型:”“從交際(communication)的渠道來劃分,可以把道歉分成語言性和非語言性兩種形式;從傳遞的方式來劃分,可以把道歉分成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從文體的角度來劃分,則有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形式。”[8]P61具體如下:
一、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的道歉
語言性道歉是通過語言性行為進行的,這是最普通的道歉行為。語言性道歉按道歉行為執行物件的不同,可以是冒犯者一方對被冒犯者一方的直接行為,也可以是通過第三者來傳遞的間接行為。
非語言性道歉是通過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道歉行為,它是通過非語言渠道實現的,是不用言辭的道歉,屬於非語言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範疇。在中國,如果一位學生不會回答教師的提問,他總會不好意思地用手搔一搔頭以沉默、歉意的微笑對待之。這裡,沉默、用手搔頭就隱藏著“不好意思,對不起”這樣的道歉意義。另外,中國人也有用雙手抱拳來表達道歉的意思;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廉頗對藺相如的“負荊請罪”也是一種非語言道歉行為,以上這三種道歉形式在英語國家是沒有的。需要指出的是,非語言性道歉和言語性道歉並不是完全區別開來使用的。人們在雙手抱拳致歉的同時,嘴巴當然也要念叨著:“失禮了”、“給您添麻煩了”之類的話。而廉頗以“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至此也。”[9] P2370
(二)、口頭道歉和書面道歉
口頭道歉是用嘴巴表達道歉的言語,無論是直接道歉或是間接道歉都屬於口頭道歉,只不過道歉行為的執行者渠道不同而已,即前者是冒犯者自己道歉,而後者是通過第三者來完成的。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也可以通過寫信來表示道歉。如果能用口頭解決的事情,人們一般不會採取書面的形式,因為與口頭道歉相比,書面道歉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當然,書面道歉也有長處,比如,在通過第三者轉達道歉資訊時,比較不會因為傳播者有意或無意地由於對語言的曲解而產生新的誤會行為。書面致歉表達了致歉者的悔悟之意及補救
方法,同時,書面致歉涉及的過錯情節一般較為嚴重。例如,某人家的狗毀壞了鄰居家的花木,給人造成的損失已無法挽回,就得通過一封致歉信再加上實際的彌補行動來請求對方的原諒。如果僅僅是碰撞到別人,是不用這麼麻煩地寫道歉信的。然而,隨著現代新的傳播方式的使用,書面道歉並非總是表現得比口頭道歉正規。比如,人們可以通過廣播講話、電視講話等方式來傳達道歉的意思,而這種道歉方法顯得更加規範。
(三)、正式和非正式道歉
道歉也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非正式道歉主要用於熟人、朋友、情人、同事等之間,其目的當然僅僅是為了澄清誤會,消除隔閡。而正式道歉主要用於媒體與公眾之間,國與國之間。比如: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因U-2飛機飛越蘇境一事向前蘇聯道歉。可見,正式道歉除具有澄清誤會之功用外,還具有公諸於眾以便讓公眾知道誰對誰錯的效果。                 
二、    道歉策略及其制約因素
(一)、道歉策略
“道歉是用來挽救、補償被冒犯者面子的言語行為。交際者冒犯了別人是因為他違反了社會準則或未滿足對方的期望。冒犯行為包括開會遲到、打錯電話、忘了帶書或沒有向路過的熟人打招呼等。”[11]P29
許多學者對道歉策略apology strategy 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本文引用賈玉新“將道歉策略分為7 種其中將“拒絕道歉”作為策略0:
策略0: 冒犯者拒絕道歉strategy of rejecting;
策略1: 輕化自己的冒犯程度strategy of minimizing;
策略2: 承認自己的責任strategy of acknowledging;
策略3: 說明理由strategy of explaining;
策略4: 直接道歉strategy of apologizing;
策略5: 採用彌補手段strategy of offering repair;
策略6: 下保證strategy of promising forbearance;
策略7: 對被冒犯者表示關心strategy of showing concern。”[12]P376
(二)、道歉策略選擇的制約因素
語言之外的因素決定道歉策略的選擇。實現道歉策略的語言形式也隨語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社會語言學家和語用學家根據其調查研究認為道歉策略的選擇主要受社會因素的制約。有如下因素:
1.      冒犯者與被冒犯者之間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
2.      冒犯者與被冒犯者之間的相對權勢(relative power)
3.      冒犯者與被冒犯者之間相對的權利與義務(obligation of apology)
4.      冒犯者與被冒犯者雙方的性別(gender)
5.      冒犯行為的嚴重程度(severity of offence)
 
三、    比較社會因素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一)、社會距離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社會距離指的是冒犯者與被冒犯者之間的距離,即他們之間的熟悉程度,又稱親密度。它涉及到熟人、陌生人、至交等關係。親密度對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在中美之間也顯出明顯的差異。
中國人對陌生人比較會使用單一的道歉策略,通常為直接道歉,說聲“對不起”“不好意思”等等;對親密的人則會使用非正式甚至隨便的道歉語,如“老婆,是我不好,對不起啦。”對朋友,則偏向使用正式而多種策略混合的道歉方式,如“某某,昨天是我的錯,我不該誤會你。我向你道歉。我保證不會再有下次了。”
相比較而言,美國人對朋友道歉沒有那麼客氣,對親密的人又沒有那麼隨便。英美人,處處道歉,源於他們的文化以自我為導向,強調自身利益,“你我界線分明,說話做事,惟恐有礙他人,時刻不忘避免“侵權”行為。咳嗽、放屁、打噴嚏等會傳播細菌,汙染環境,對旁人的感覺器官也是一種侵害,“I’m sorry”是對他人的一種“賠償”——雖然這種“賠償”也是不花分文的,但於情於理都是必須付的。”[13]P104

(二)、相對權勢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相對權勢是指冒犯者相對被冒犯者所擁有的權勢,包括社會地位、年齡等。在中國,如果冒犯人的地位高,他就可以選擇損害自己面子程度較小的策略。如果冒犯人的地位低,他就要選擇損害自己面子程度的較大的策略。年齡因素在中國文化中和在英美文化中表現不同。中國有尊重老年人的傳統,因而冒犯了老年人的話就必須選擇損害自己面子較大的策略。而西方人強調個人主義,老年人和年輕人是平等的,因此人們一般選擇損害自己面子較小的策略。
換而言之,“中國的上級對下級或是長輩對晚輩傾向於拒絕道歉,至少是拒絕採用直接道歉和承擔責任策略,他們更喜歡採用簡單的非正式的話語一帶而過應承擔的責任,或是使用補償策略。而下級對上級則恰恰相反,顯得正式而精緻,不但多采用直接道歉和承擔責任策略,而且還通過‘真、很’之類的副詞來加強程度,甚至末了還要求批評處分。而英美國人則無論上下級或長晚輩其道歉的頻率都高,而尤以減輕責任的策略使用為多,而且傾向多種策略的混合使用,顯得更為誠懇。對同一冒犯行為,中英在其冒犯程度上的認同也是不同的,對中國人而言,同一行為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冒犯程度就要比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嚴重得多,相應地,其承擔的道歉責任也就要大得多。”[14]P108 例如:
中   昨天我批評你批評錯了。請原諒。
英  I’m sorry. Due to a misunderstanding, I blamed you for someone      else’s mistake. Please accept my apologies. It was all a terrible misunderstanding.(對不起。由於誤會你,我責備了你。請接受我的道歉。這真是個可怕的誤會。)
(三)、相對的權利與義務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道歉言語行為是冒犯者公開承認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或沒有做應該做的事。例如這樣的情況,領導交給下屬的任務,下屬沒有完成,這時中國人與英美人採用道歉策略不一樣。
“(中) 領導同志,我沒能完成您交給我的任務,我應該檢討。請您批評我吧。
 (英) I’m very sorry. I completely forgot about it. I suppose I should  have been more careful. It will definitely never happen again.(真對不起。我把這回事忘得一乾二淨。我應該仔細些的。我保證這種事不會再發生。)”[15]P383
(四)、性別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隨著社會文明的
發展,男女也趨於平等,因此性別對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在英美國家和中國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只存在於男女說話者之間。
經專家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別人道歉。輕微的冒犯就可能引發女性的道歉,而男性一般只對較嚴重的冒犯道歉。其次,女性更易於選擇“直接表達道歉” 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體的道歉語;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選擇則受到社會因素如社會距離、社會權利等的影響。此外,女性更愛使用程度副詞,如‘真’、‘十分 ’等。”[16]P91
男女在道歉言語行為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於道歉言語行為,男性一般從自我出發,認為道歉是承認失敗有損本人面子的行為,因而儘可能避免使用以維護本人的面子和社會地位。因此只有在冒犯程度嚴重或意識到對方地位高於自己或與自己社會距離遠如對陌生人 的情況下,男性才容易採用道歉言語行為。女性則更能從他人出發,把道歉當作減輕或消除由冒犯帶來的不良影響和恢復雙方和諧關係的禮貌行為。
(五)、冒犯行為的嚴重程度對漢英道歉策略選擇的影響
1.“ 英美人說‘對不起’並不一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或覺得理虧。比如請人讓路,說聲‘對不起’,其實是叫你‘Get out of my way, so I can come out.’你走開,我才過得去。,只是這種‘命令’,有了‘對不起’,讓人更容易接受罷了。所以嚴格說來,在不少場合,‘Excuse me’等於漢語的‘借光’或‘勞駕’。比較文明的中國人一般是以‘請’開路,如:‘麻煩請讓一讓’,達到同樣的效果。”[17]103-104
2. “給人造成了損失就該道歉並給予相應的賠償。例如:損害或弄丟了別人的器物要賠償;撞傷了別人要帶人到
醫院治療;在多大範圍內造成了名譽或精神上的傷害,例如,誹謗,盜版等,就要在同樣的範圍內賠禮道歉,並給予經濟上的補償。”[18]P132
3. 情節較嚴重的冒犯行為。例如:違法犯罪,不僅要認錯道歉,賠償損失,而且還要受到
法律的制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道歉時,英漢兩種文化也存在這樣一種差異。“中國人在道歉時常說:‘對不起,我錯了,我不應該這樣說你’等等,而
英語中常說‘I apologize for what I have said’,‘I apologize’或‘I take back what I said’。中國人則認為,說過的話是收不回來的。”[19]P73
 
四、比較漢英道歉策略的選擇及其文化價值體現
現將國內學者賈玉新教授通過問卷對未學過英語的中國人稱操漢語者 使用道歉的情況進行調查而採集得到的資料與外國學者多斯博格的
研究結果稱操英語者作對比分析。兩位學者的調查結果如下表:
“表:操漢語者與操英語者採用各道歉策略的分佈”[20]P379-380
 
     方略
百分比 方略0
拒絕道歉 方略1
減輕方略 方略2
認可方略 方略3
解釋方略 方略4
道歉方略 方略5
補償方略 方略6
保證方略 方略7
關心方略
操漢語者% 1.3 3.9 6.6 23.3 43.0 3.9 5.8 13.9
 操英語者% 7.6 20.9 16.3 21.7 7.2 21.7 2.3 2.3

從以上的表中筆者透過現象分析如下:
語境對人類的交際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國屬於高語境文化 high-context culture,因為他們在交流中更注重社會地位、客套話和其他的心理語境和外界語境資訊,即人們強調‘意會’;而英語國家屬於低語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 ,他們經常忽略這些資訊,在交際中更多依賴的是語碼訊號本身,即人們注重‘言傳’。” [21](P108)兩種不同的文化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交際方式和價值取向。
差異首先在於直接道歉方略,操漢語人士中該方略使用率為43% ,操英語人士中為7.2%。高語境文化的模式是統一、同一。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價值觀念是集體主義,重視集體的和諧,他人的利益至高無上,人際關係的緊張與對立有違社會規範,有害於雙方的面子。而採用直接明確地道歉的策略則可以避免更劇烈的緊張與對立,因此,為了維護對方的臉面以恢復和諧的關係,中國人道歉言語行為中多采用此策略直接道歉apologizing,其使用率達到43%。低語境文化的價值取向是推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人們可以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爭吵,因此比較不會使用直接道歉的方式。
其次,兩者的差異在於減輕責任方略和補償方略,他們的使用率分別為操漢語人士3.9%、3.9% ,操英語人士20.9%、21.7%。低語境文化的模式是分散、差異。英語國家的價值觀念是個人主義,重視個人利益不受損害,個人間的衝突不受輿論譴責。在這種模式中, 個人的意見和與別人的分歧是被稱讚的, 一定程度的衝突被認為是有積極意義的。在英語國家, 意見的衝突和據理力爭被認為是一種民主的表現,所以英語國家的交際方式是富有衝突性的confrontational 。人們因而無可避免地冒犯別人。一旦衝突發生,他們多采用減弱事件的嚴重程度或責備他人也有責任,或質問責任的前提以質疑責任的存在等方式來減輕自己應負的責任,或宣告願意對對方的損失給予補償, 即採用方略1減輕責任方略(minimizing和方略5補償方略(offering repair),其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臉面的同時,修復與受損人的人際關係和恢復受危害者的社會地位。
另外,兩者的差異還表現於關心方略的使用率不同,操漢語人士為13.9% ,操英語人士為2.3%。此差異同樣與價值觀念的差異有關。個人主義價值觀非常尊重個人時間、個人空間、個人隱私可看作是一種心理的空間 ,而對他人的關心有可能會冒犯個人時間、空間和隱私,所以英語國家較少採用關心方略來表示歉意,同時也不能夠接受涉及自己個人時間、空間和隱私的關心方式,
自然也不會接受此類道歉。
從面子的角度來說,中國人採用形式4 apologizing 來保住雙方其實是他人 的面子;而英語國家的人採用形式1minimizing 保住自己的面子。社會關係亦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重點,是影響人們交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的社會交往關係遵循下列原則: 1 人們應該服從上級或長者; 2 等級觀念強; 3 遵循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因此, 如果每個人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領導、下級、父親、兒子、朋友、妻子等, 就能取得社會的和諧。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通訊日益發達、經濟日益全球化,國際間的交往也日益頻繁,在與操其它語言的人們進行交往的時候由於文化習慣、價值取向的不同,我們難免會冒犯他人。在這種的情況下要及時道歉以修補受到損害的人際關係。道歉不僅是為了表現禮貌的周全和良好的教養,更是為了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尊重他人權益也是維護個人權益的一個組成部分。要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應尊重別人,該道歉時就不能含糊,要勇於道歉。給自己也給他人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
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P82.
[2] 同[1]:P92.
[3] 同[1]:P102.
[4] 同[1]:P104.
[5] 同[1]:P106.
[6]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P247.
[7]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P376.
[8] 羅錦生.淺談中美跨文化交際中道歉語的使用
問題[J].龍巖師專學報,2002,第20卷(第2期):P61.
[9] 司馬遷.史記:第三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P2370.
[10] 山東畫報出版社.致歉宣告[N/OL].光明日報(
電子版),2000-07-13.
[11] 潭佔海.言語交際中的道歉策略[J].遵義師範高等專
科學校學報,2001,第3卷(第1期):P29.
[12] 同[7]:P376.
[13] 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P104.
[14] 張國霞.跨文化交際中的道歉言語行為與道歉策略[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3,第24卷(第4期): P108.
[15] 同[7]:P383.
[16] 潘小燕.漢語道歉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J].西南
交通大學學報,2004,第5卷(第1期):P91.
[17] 同[13]:P103-104.
[18] 杜學增.中英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P132.
[19] 彭增安.語用·修辭·文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P73.
[20] 同[7]:P379-380.
[21] 同[14]: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