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髮菜

  髮菜又稱髮狀念珠藻,是藍藻門念珠藻目的一種藻類,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沙漠和貧瘠土壤中。它是怎麼種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髮菜的方法。

  髮菜的形態特徵

  髮菜,藻類植物中藍藻門念珠藻科念珠藻屬中陸生藻類。細胞全體呈黑藍色。可食用髮菜貼在於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亂髮,顏色烏黑,得名“髮菜”也被人稱之為“地毛”。藻體毛髮狀,平直或彎曲,棕色,幹後呈棕黑色。

  往往許多藻體繞結成團,最大藻團直徑達0. 5米;單一藻體乾燥時寬0. 3~0. 51毫米,吸水後粘滑而帶彈性,直徑可達1. 2毫米。藻體內的藻絲直或彎曲,許多藻絲幾乎縱向平行排列在厚而有明顯層理的膠質被內;單一藻絲的膠鞘薄而不明顯,無色。

  細胞球形或略呈長球形,直徑4~5~6微米,內含物呈藍綠色。異形胞端生或間生,球形,直徑為5~6~7微米,屬於原核生物。

  髮菜的產地環境

  大量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青海、陝西等省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全年降雨量在80~250毫米之間的、母質為第三紀紅土地區生長較多。

  俄羅斯、蒙古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美國、墨西哥、摩洛哥、索馬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也有。

  髮菜是一種能固氮的光合原核生物。它的絲狀體中主要有兩種細胞:一種是營養細胞,呈綠色,進行光合作用——吸收、釋放、合成有機物質;另一種是異形細胞,體積較大,細胞壁較厚,顏色較淡,主要進行固氮作用——把空氣中的氮氣還原成氨,合成氨基酸。由於髮菜能用無機碳和無機氮合成有機碳和有機氮,對改良荒漠土壤,繁衍其他生物有重要意義。髮菜被譽為“開發荒漠的先鋒”。

  髮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陸地藻類生物,因形似人的頭髮而得名,纖細如髮絲,俗稱頭髮菜。青海的湟水、黃河東部流域的腦山山坡、溝壑地段和牧區草原分佈較多,每年夏末秋初為髮菜的盛產期,3-4月份也有生產。每當夜降春雨,晨沐朝陽之時,潮騰騰的山坡上,一團團黑如青絲,狀若亂麻的東西或纏繞在草根裡,或緊貼在地面上,閃著烏油油的亮光。一般在早晨和雨後,用鐵絲耙或竹耙扒菜。採集後輕輕拍打,抖土塊,揀其雜質,晾乾後梳理成綹,即為成品。可以說,陰雨天氣是髮菜生長的最佳氣候,溼潤是髮菜豐產的條件。

  髮菜的種植方法

  髮菜分佈在我國寧夏、陝西、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地,自然生長緩慢,產量很低,不能滿足需求,有人嘗試人工栽培,其方法:

  選地、整地

  髮菜是藻類,喜歡溫潤的環境條件忌積水,以滲透性好的沙土和偏鹼性土壤為宜,前茬最好是肥力較高的菜地。做成平畦,播種前上覆一薄層細沙,生長速度較快。

  繁殖

  髮菜一般用營養缽繁殖,一根絲狀體可分成數小段,每小段為一連鎖體,兩連鎖體之間發生一異形細胞將它們隔開,每段連鎖體各自成為一新絲。這一新絲又可成數個連鎖個體,它們之間又產生異形細胞將其彼此隔開,使各自成為一新絲。這樣不斷繁殖,藻絲不斷增加,最後成為一團。

  栽培

  髮菜用藻絲繁殖。將藻絲切成3釐米的小段,一端埋入泥土0.2釐米左右,密度為200-300根/平方米左右,也可窩栽,以0.1-0.3g的風乾髮菜為種源,按25-30窩/平方米的密度播種。播後蓋一層細沙。

  管理與採集

  播後每天噴水2次,保持空氣潮溼,並定期施肥。生長50天后,重量可增加2.5-4.5倍,當藻絲長成塊狀時即可採收,早春和深秋採集最好,一般在清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