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怎麼設計

  初中階段是學生們一生中學習的“黃金時期”。他們不光愉快的過新學期,還要面對一件重要的學習。所以教師要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案,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一

  一、設計的初衷

  《三檢視》在教學內容中,是比較抽象並且難以理解的,然而三檢視在工業設計中又是表達與交流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的一種常用的工程技術語言。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檢視,而且還要學會繪製簡單的三檢視,並且在今後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檢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化設計方案。於是針對此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哪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我進行了嘗試性教學實踐。

  1. 課題引入方面:

  採用問題情景設定的方法:學生喜愛打籃球,而用直尺測算出籃球的表面積是學生平時不會想到或實踐過的問題。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解決問題的興趣。問題提出來後,學生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辦法。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利用牆面與地面相互垂直這一條件。目的是開啟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而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三檢視,理解三檢視以及繪製三檢視的必備能力。這也是我設計此問題情景的初衷。

  問題情景的設計,我認為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或異想天開,或奇思妙想,有些測量的辦法,是我事先沒想到的。如:將籃球放氣,壓扁成半圓,用直尺測量籃球直徑等辦法。而我在這些突如其來的環節上的處理以及應變手段上還稍顯不足。這是我今後應加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2.三檢視的學習過程與注意事項:

  1學習三檢視,要確立研究方向即問題的設定。

  我用電腦圖片打出問題:三檢視是如何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的?如何繪製三檢視?

  學生要想達到可以繪製簡單的三檢視的程度,只得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去研究,去解決問題。

  想理解三檢視為什麼可以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三檢視?三檢視依據的是什麼原理?三檢視的展開以及三個試圖之間的投影規律是什麼?畫圖步驟有哪些? 怎麼選擇主檢視?而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資料並結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認為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述這些概念性知識,即便是舉出相當多的圖片和檢視例項,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查詢、去發現、去體會、去理解。換句話說,三檢視的學習應該在自學理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輔導繪圖實踐和識圖練習。

  2學習三檢視,教師要做必要的學法指導。

  我在佈置任務環節中,借用本章所學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要求,收集和處理資訊等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料進行學習。學生很容易地進入了角色。

  3學習三檢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學生學習成效檢測方式和內容,給與學生中肯的評價並做出相應的激勵。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定的檢測問題不到位,在某些問題的講解上還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後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業務素養,儘快成長起來。

  我想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學資源設定,不同的任課教師,還遇到不同的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要靠全體同仁共同探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提高。

  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二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常見的有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 稜:相鄰兩個面的交線。

  側稜: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稜柱的所有側稜長都相等。

  底面:稜柱有上、下兩個底面,形狀相同。

  側面:稜柱的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立體圖形的分類:錐體、柱體、球體。也可分為有曲面、無曲面。還可以分為有頂點、無頂點。

  稜柱:分為直稜柱、斜稜柱。直稜柱的側面是長方形。

  特殊的四稜柱:長方體、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

  圓錐:底面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截面: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出的面。

  球:用一個平面去截,截面圖形是圓形。

  正方體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圓柱體的截面:可以是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

  展開與摺疊:兩個面出現在同一位置的展開圖形,是不可摺疊的。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看主檢視、左面看側檢視、上面看俯檢視

  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三

  一、教材分析

  1、本堂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是立體圖形,而要研究它,往往把它轉化成平面圖形來研究。圖形的三檢視是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的一種形式,而下一節的“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是由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的另一種形式。而整個初中數學教材的編排順序也是按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多邊形——四邊形——三角形的編排順序。因此,本節內容將是由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一個紐帶,學好它至關重要。

  2、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由學生日常生活引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檢視——利用圖紙製作工件。讓學生經歷探索三檢視畫法的過程,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能畫出簡單立體圖形的三檢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滲透數學轉化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對“三檢視”的學習應用,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4、教學重點:

  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檢視。

  5、教學難點:

  三檢視與美術作圖的區別。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身邊有趣的事物充滿好奇,對一些有規律性的問題充滿探求的慾望,他們非常樂意動手操作,有很強的好勝心和表現欲,有一定的歸納能力。但是他們開始接觸幾何知識,空間想象力太弱,缺乏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經驗。

  三、教學方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精神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已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通過各種情景的設定,讓學生溶入到生活中去。通過在生活情景中體驗、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直觀教具演示教學法

  通過直觀教具的演示,以及學生利用學具親自操作,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探求慾望。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針對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的弱點化難為易。讓學生能輕易理解三檢視的作法,區分三檢視與美術作圖。

  在學法指導上,我讓學生初步體驗“結合情景,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四、教學程式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情景匯入 二、合作探究 三、例題講解 四、鞏固練習 五、生活運用 六、課堂小結

  一、情景匯入

  通過多角度觀察小車的形狀。工人修建房屋前觀看的圖紙引出三檢視。讓學生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

  這部分內部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讓學生掌握三檢視的概念以及作三檢視的方法。首先我通過多媒體演示從正面、上面、左面三個方向觀察飛機的形狀並展開小組討論歸納得出三檢視的概念。通過對水管三叉接頭三通的三檢視的描繪及直觀教具演示和多媒體動畫演示教會學生作三檢視的方法。體驗三檢視與美術作圖的區別。突破本課難點。

  三、例題講解

  我主要講解正方體及三稜柱和圓錐體的三檢視的畫法。歸納出畫三檢視要注意的問題即要將所觀察到的稜和頂點畫出。

  四、鞏固練習

  主要練習球體、四稜柱、圓柱體及變式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畫三檢視要注意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描繪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三檢視。讓學觀察自已手中的學具探討、交流然後通過多媒體演示,降低學生對複雜圖三檢視描繪的難度,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檢視的畫法。

  五、生活運用。

  課上到這裡,學生對三檢視的作法基本掌握,那麼學好三檢視有什麼用呢?這時正是讓學生迴歸生活,應用數學的最佳時機。這時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工程師,給學生一個描繪由正方體、圓柱體組合而成的零件的三檢視的機會。並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三檢視的用途,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加深對三檢視作法的印象。

  六、課堂小結:課後的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利於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認識。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檢視是將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的一種方法。

  2、同一物體,不同的放置方式,不同的觀察方向。其檢視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3、在畫立體圖形的三檢視時,一定要將所觀察到的稜和頂點畫出來。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簡明扼要,能體現知識的脈絡、要點及要注意的問題。並能規範學生的解題格式。

  六、課後反思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的設定,學生基本上能掌握三檢視的畫法,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但學生的空間感不是一兩天就能培養起來的,還有待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強訓練。

1.初一數學教學計劃範文3篇

2.初中數學三檢視教案有哪些

3.初中數學的教案設計有哪些

4.初中數學7年級教案有哪些

5.七年級數學2017年教學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