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用藥與急救教學設計

  藥物可以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怎麼正確使用藥物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用藥與急救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列舉常用藥品的名稱、作用類別和使用方法。

  2.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3.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二能力方面

  嘗試設計一個外出小藥箱,列出外出時的自備藥品名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關注用藥風險。

  2.認同安全用藥觀念,理性對待藥品安全情況。

  二、教學重點

  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三、教學難點

  設計旅行小藥箱,心肺復甦的操作順序和步驟。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提交藥品包裝和說明書。

  2.教師整理相應物品和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匯入 小明生病了,媽媽讓他吃2粒藥,可他為了讓病早些好起來,想吃4粒藥。你贊同小明的做法嗎?為什麼? 說出自己的看法及態度。 激發興趣。
常見小病小傷及常用藥品 1.以腹瀉、感冒、發熱等常見疾病為例,引導學生說出已有的藥品知識,及生病、受傷的用藥經驗。
2.通過設問或事例分析、交流,顯露學生對用藥的風險意識水平。
3.引導學生梳理、總結風險可能出現在藥品的不良反應和危害、生產、選擇、使用這四個環節。
1.部分學生表述,全體交流和分享知識和經驗。
 
 
2.思考、討論、交流可能出現的不利的情況。
 
3.總結、梳理出在自我藥療時,消費者自身可降低後兩類風險。
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創設情境,引出用藥有安全風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安全用藥的切身利益。
正確選擇藥品 4.以選擇止瀉藥為例,通過包裝盒(袋、瓶)講解處方藥、非處方藥的劃分,OTC的特點、類別、專用標誌,說明消費者選擇OTC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5.解讀包裝上的通用資訊和專用資訊,解釋可以憑這些說明、針對病情需要正確選擇品種、劑量等,組織、指導分組觀察、解讀通用資訊和專用資訊
4.學習在選擇環節降低風險的知識和技能。
 
 
 
 
5.分組觀察、辨別固定位置的專用標誌,略讀、討論、交流名稱、提示語、性狀、作用類別、適應症、特殊標識、適用人群等。
 
引導學生在選擇藥品時,採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摒棄錯誤習慣和做法,關注正確選擇藥品的基本技能,並積極進行練習。
合理使用藥品 6.通過設問或事例分析、交流,分享使用藥品的觀念和經驗。
7.以藥品的說明書為例,講解包裝提示的必讀資訊,說明按照說明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錯用風險。
8.組織、指導分組觀察、解讀提前收集的說明書,並與包裝進行比較,解讀包裝提示語中提到的必要資訊,比如禁忌、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
6.思考、討論、交流使用藥品的觀念和經驗。
 
7.學習在使用環節降低風險的知識和技能。
 
 
8.分組觀察、辨別說明書上的必讀資訊,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在使用藥品時,正確的方式、方法,摒棄錯誤習慣和做法,關注合理使用藥品的基本技能,並積極進行練習。
安全用藥含義 9.組織歸納,通過事例分析、交流說明安全用藥的必要性。
10.簡述藥品安全屬於公眾問題,更需要國家發展、社會和科技進步,需要政府得力監管和公眾有效監督,介紹“7月24日國際自我保健日”。
9.嘗試歸納安全用藥的含義。
10.學習藥品安全的知識,思考妨礙藥品安全的因素,思考確保藥品安全的引導方式和支撐途徑。
引導概述安全用藥,關注正確對待藥品安全問題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培養社會責任意識和意願。
設計外出小藥箱(備用) 11.通過幾個近期學校的外出計劃,組織分組設計外出小藥箱,並交流。 11.完成設計、同學間進行交流。 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
課堂小結 12.通過列舉常見的錯誤用藥觀念,以及誤選、錯用藥品的典型事例,總結正確態度和做法。 12.思考、選擇、判斷。 能夠正確運用安全用藥的知識,樹立正確的用藥就醫態度。

  用藥與急救教學反思

  首先,由課堂上的氣氛來看,同學們很活躍,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顯現出學習的強烈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第二,從課堂上分組活動的開展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來看,兩者達到統一。同學們通過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合作意識增強了,資訊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能夠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藥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學素養的層面。第三,老師善於合情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的點評有發展性。如探討如何辨別中西藥的問題,在有位同學提出看法“中藥只有中國製造”引起許多同學發笑的時候,老師的點評很自然地鼓勵了發言的同學,又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情感的教育。第四,對於同學們的提問,老師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幫助解答或談看法,老師作為參與者,只是適當地引導和點評,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了學生,讓同學們在寓學於樂、寓智於趣中獲得知識。

  老師課前充分考慮了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收集了充足的藥品說明書,課前交給學生,豐富了課程資源,為全體同學都能投入到學習中提供了條件。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本課中我對藥品的瞭解還不夠多,比如:課後才發現學生從電視廣告上“收集”的藥品斯達舒沒有OTC非處方藥標誌,因此不能在當堂及時地指導學生注意用藥的安全,沒有趁熱打鐵;又如:上課過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類、乙類之別,卻不知代表什麼意思,雖然沒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但自己應該弄清楚。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多方面地瞭解更多的常用藥物特別是OTC,要注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相關資訊,收集好報紙上的資料,為以後的教學備好資訊資源,把教學組織得更好。如果課堂上被學生問“倒”了,也要及時地在課後查詢相關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強,假如本節課能借助較好的教學裝置如投影機,把各小組間的結論或設計放在大螢幕上,一目瞭然,增加視覺效果,而不只是利用聽覺,交流也會更容易,更廣泛,師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學效果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