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沒有完美的七年級生物教案可以達到所有預定教學目標.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影象。

  ③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影象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設計

  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

  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匯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藉助顯微鏡。

  ***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

  1.取鏡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託;略偏左,安目鏡。

  ***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控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明、發展過程。

  3.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4.顯微鏡的使用

  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情況可能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物像的》。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後,動手操作,觀察。

  思考回答: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

  細胞越小,個數越多。

  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後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強調:①用低倍物鏡***10X或

  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

  看著物鏡。

  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鼓勵按步驟規範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

  思考,回答。看書39頁注意事項後,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學生暢所欲言。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怎麼辦?

  小結:

  給予評價,並啟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給予肯定,並鼓勵學生利用課後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

  淺談關於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

  論文關鍵詞: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 情境 課堂活動

  論文摘要:生物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我們的生活中,生物知識無處不在。對於初中生來說,剛剛開始接觸生物學習,由生活作為切入點,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說,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既是實施新課程的客觀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生物教學效率的需要。在本文中,筆者對實現生物生活化教學展開研究,提出從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和作業與練習生活化三個方面著手來實現這一目標。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現在提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課堂上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由於對於初中生來說,生物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是在過往的學習經驗中很少接觸到的。為了學生能很快的進入到學習生物的思維,那麼就需要教師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狀態引入,生物課程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的。創設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在生物課堂上,教師需要創設出與學生生活、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讓學生由生活情境自然過渡到學習的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過來了。由於是生活中的常態在課堂上呈現,學生本能的求知慾得到了激發,他們會發現原來我們平常日常所見的事物是如此奇妙的組成。他們會知道蠶是如何化繭成蝶的,瞭解之後會對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越加關注。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之後,然後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猜測以及與同學、教師的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到生物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並且在其中有著獨特而積極的情感體驗。

  比如,教師在講授“生物變異”這一堂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我們學生所熟知的俗語匯入。常言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種在生活中,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現象,其實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遺傳現象,也是我們生物的學習內容。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會出現一對面板很白的夫婦,卻生了一個面板很黑的孩子,這是生物學中會學到的基因變異現象。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生活例項引入,展開教學,既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學習的內容。在一種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下,一方面是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另一方面是激發了學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有利於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奧祕,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好是應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講解生物知識,這就是需要教師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然後將其呈現在課堂上,將生物知識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問題的講解上。學生感覺到生物知識讓自己對大自然更加的瞭解,從而也更懂得保護大自然。而也正是由於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可以親身感受、親身經歷、親身感悟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從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體驗,也更懂得將生活中的知識與生物課本聯絡起來。

  比如說,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常常喜歡在蔭處乘涼。但是在大樹的樹蔭下乘涼卻比在房屋下躲太陽顯得涼爽得多。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識來解釋的。這是因為植物會進行蒸騰作用,植物本身蒸騰出的水分變成水蒸氣時,會吸收熱量,也就是帶走了大樹周圍的熱量,所以會顯得涼爽得多。這種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對植物蒸騰作用最好的證明。

  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由淺入深,將複雜難懂的生物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聯絡起來,打消了學生的畏難,學習起來更加輕鬆也能更加有效率。這種變繁為簡的方式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是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解釋很多現象很解決很多問題,有利於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三、作業與練習生活化

  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練習等任務時,也應該選擇生活化的內容。學生在完成課後作業的過程,其實是生物課程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實踐,並不是片面為了追求所謂的分數和升學率,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開發和鍛鍊。教師在佈置練習時,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當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是有用的,是能解決問題的,那種喜悅感是無可取代的,也是學生所享受的。

  比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諸如“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的課題當作練習讓學生課後完成。學生在完成這個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實地,瞭解家的周圍或者是學校周圍的主要汙染現象、分析汙染因素。然後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確定各個小組具體的研究專案。比如有的小組研究的是“噪聲汙染對生物的影響”,有的小組則是“水汙染對生物的影響”等。最後學生將各個小組的研究成果彙總,進行交流、評議與質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報告,並可以提供給有關環保部分作為環境治理的參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都得到培養。

  四、

  大自然中的生物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也數之不盡。初中生的生物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生物學的這一優勢,將大自然與我們的生物教學結合起來,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與生物學有關的現象,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習到的課本知識很好的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提生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深度,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和重視。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