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只有有一個很好的教學設計,其七年級生物課程的進度才能保持一致,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中生物七年級上教學設計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案

  教學目標:

  1、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 舉出例子並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匯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蝟、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麼問題? 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鬆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淨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汙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

  ?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

  ?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溼度不一樣.

  ?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溼度.***裸地指什麼?灌叢指什麼?***

  ? 4.填寫P7空氣溼度記錄表.並畫出曲線圖.

  ?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窪,測量溼度時,能把乾溼計放在水窪邊嗎?測量灌叢的溼度時,能把乾溼計放在地上嗎?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說明*** ***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溼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溫 D.適應潮溼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最好的解釋為*** ***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7、講解書本課後練習。

  教學後記:

  這節課不僅要講理論課《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而且也要說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的原理和過程。 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這個知識點並不難,學生容易理解,但對於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實驗過程和原理較費時,最後超出課時,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對於為什麼要用裸地、草地、灌叢三個環境來做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還有對於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計劃並不瞭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課堂上採取了把實驗過程,原理用一節課來講述,因為探究實驗對於學生來說很陌生,只有一開始讓學生理解了探究實驗的方法,在以後的課堂上才能讓他們自主探究,所以我覺得把實驗課分為一個課時的課是有必要的。

  教學反思:

  應該安排學生實驗前自己先體驗實驗過程,實驗所需時間,這樣讓學生操作起來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瞭解到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初中生物教學構建合作型師生關係探析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下,教師習慣於在課堂上開展單向灌輸教學,常常佔據主導地位,學生則處於從屬地位,只能被動地接受灌輸,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教與學、管與被管的關係。這種師生關係容易導致學生害怕教師的權威,在質疑、反問、回答問題等環節不夠積極,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鑑於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構建合作型的師生關係。

  一、堅持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課堂主體意識

  課堂教學的過程,不應只是教師單方面的教學行為,在更多情況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一個有效互動的過程,這正是構建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本質所在。但是由於有的教師教學思維相對落後,過分看重個人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一味強調個人在課堂上的主導性,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應有的主體性。因此,課堂上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構建,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給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留下充足的空間,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實現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二、尊重和信任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

  初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構建,需要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有做到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才會真正地尊重和信任老師,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構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對此,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認真調查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偏好和學習情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例如在“種子在呼吸作用中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進行演示性的實驗,為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將演示性實驗優化為探究性實驗,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考課本中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親自驗證萌發的種子在呼吸時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教師只需在旁邊進行有效指導就可以了,這對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構建將會形成有效的促進。

  三、加強情感教育,密切師生關係

  對於初中生而言,由於是剛開始接觸生物科學和生物知識,所以如何讓學生對生物課程快速“入門”併產生學習興趣,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構建,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情感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手段的運用,對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行有效保護,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潛力。例如在“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影響”的教學中,由於涉及到的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破壞的知識點比較分散,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也不是短時內可以形成的,所以教師要在互動與合作中多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厲行節約並保護周邊環境,這樣既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也有助於師生關係的和諧。

  四、科學開展教學評價,實現課堂和諧

  在構建合作型師生關係的過程中,教學評價無疑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師要首先轉變傳統落後的教學評價理念,各項教學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的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與學生評價教師的結合,這樣才能實現教學中評價主體、評價方向和評價內容的不斷豐富,促進合作型師生關係的有效構建,最終實現生物課堂的和諧與高效。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有適當放低姿態,對自身的課堂教學角色進行適當調整,才能更好地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合作型的師生關係,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學生可以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下快樂、輕鬆地學習,不斷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成效。

  作者:丁小萍 單位:濱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