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基本概念

  營養學是一門研究機體與食物之間的關係的學科。通過對營養學的歷史、起源、發展、特徵、層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營養學的發展脈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營養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食物中有益的成分與生物健康關係的學科。根據研究物件,營養學可分為植物營養學 、動物營養學和人體營養學。人體營養學又分為正常人體營養學和臨床營養學。前者包括婦幼營養、老年營養、特殊人群營養、公共營養學;後者包括營養與疾病,醫院膳食製備、疾病營養治療,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等。根據研究內容,營養學可分為基礎營養、食物營養、人群營養、公共營養、臨床營養、營養研究方法等。

  臨床營養學是研究食物中的有益成分 與病人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疾病營養治療是臨床營養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各種營養xing疾病的代謝特點、營養需要、營養治療原則和措施的一門學科。它是通過膳食營養措施對疾病進行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物和藥物的區別在於它既有營養作用,也有治療作用;既具有美味,支援消化道的功能,又無毒副作用。

  營養xing疾病指因體內一種或幾種營養素過多,或過少而不能滿足生理需要量,營養素相互之間比例不平衡和以營養飲食為主要病因、營養療法為主要治療手段的一些疾病。營養xing疾病在發展中國家以營養低下為主,表現為各種營養素缺乏病;在發達國家中表現為以營養過剩和營養失調為主的疾病。***糖niao病、肥胖、高脂xue症、高膽固醇xue症、心腦xue管疾病、通風等***。在我國既有營養缺乏病,又有營養失調或過剩症。某些營養性疾病是某些營養素過剩,而另一些營養素又缺乏,如肥胖就是由於產能營養素攝入過多,而一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

  營養學科起源: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醫文化和養生學是現代營養學的鼻祖。在7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國就把營養學的研究展開了。7000年前,人類的最初研究是從食物是否有毒開始的。神農嘗百草的目的是確定是否有毒。在3000年前的時候,社會有所***。黃帝誕生,並把食物的研究推前了,有書《黃帝內經》。記載了食物的核心: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說,3000年前的祖宗認為穀米必吃,水果配合吃,肉類增加一下口味就可以了,各種蔬菜就是補充能量的食物,這些都一起吃,所以就合適人體了。總的來說是四份素,一份肉。這就是非常美妙的一個比例,符 合自然的法則。在2000年前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低,則提出了飲食的法則:“把你的食物當藥物,[2]而不是把你的藥物當食物。”就是提出了多吃食物少吃藥,提前預防疾病為主的醫學思想。大約在1616年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樹立了新的思維觀點。他主要的事情是把食物從整體進行分解,確定了思想基礎。他的思想一出,從此人類就開始了分解的思維,把人的器官分解研究、把食物分解開來研究。於是人類進入了分解的歷史。

  而當時的中國到了1616年左右,還沒有確立分解思維。出了李時珍等醫學名家,確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就是關於食物溫、熱、寒分類。《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1578年著成。代表了中國古代食療的高峰。最後一個就是1900年為主,西方人類按照笛卡爾的思想,把食物分解了,並提取了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營養成分。從此出來了六大營養素的研究。1950年以後,中國也開始了學習這個六大營養素的跟蹤歷史,而中國也無任何大的創新了。一直到現在都是學習營養六大元素。這就是營養學的發展歷史。

  現代營養學起源以1900年發現碳水化合物開始,並逐漸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中國很早就有營養學的意識理念,例如中國的餃子製作原料和蒸煮法在保證多種營養齊全不流失同時符合色香味內涵的中國飲食文化。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精深博大。

  營養學各國概述:

  各國營養學的概述,分別摘錄黎黍勻等專家學者對各國營養學發展的研究論文,因為篇幅限制,只摘錄其中的摘要內容,有興趣者可以直接閱讀論文全文。美國屬於分解領域的營養學代表,中國是整體營養學的代表,而日本兼備了兩者的特點。而日本並非營養學發達的國家,2004年的調查發現,日本臨床營養學未建立系統,而國民的營養狀況另人擔憂。這些是值得關注的課題。[4]

  美國營養學

  美國營養學在20世紀初的發展,奠定了當代營養學的基礎。通過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美國營養面貌。其發展脈絡是以笛卡兒分解思想走向縱深,然後自然科學思想的興起,到近代同時橫向發展的概況。部分開始重複古典營養學的歷史,通過對現代的實驗總結,印證古典營養學的指導性意義。

  在資料化方面,美國營養學進行了機械化和工具化的演變,並試圖以營養素的發展為終極目標,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並進入一個整體和系統研究階段,通過系統研究思想尋找一個生命密碼資訊,以指導和反思過去歷史中營養學的經驗對錯。以美國新的金字塔飲食結構為代表,美國金字塔的模式重新迴歸古典營養學精髓,其中與中國《黃帝內經》提倡的複合思想一致,在細節領域細化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理念,學界認為屬於迴歸自然趨勢引發的走向。

  日本營養學

  日本營養學的發展源自飲食健康的指導,在國家法規和相關規定的支援之下,日本經過了飲食指導、保健立法、營養臨床、營養師制度設立、營養課程普及的階段。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具有連續性和執行強的特點,國家配備專門的職能部門進行健康干預。日本的飲食模式悄然發生變化,走向高蛋白、高脂肪等方向,在歷史描述的飲食領域,有所脫離。當代日本營養機構正採取糾正行動。本文對於瞭解和研究當代營養學發展脈絡具有借鑑意義。

  中國古典營養學

  中國古典營養學源遠流長,距今有7000年曆史。古典營養學詳細敘述了歷代營養名家、養生學者對人與自然規律的探索和發現,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營養典籍。古典營養學的思想核心是整體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在飲食、養生領域的規律性闡述,影響至今。古典營養學的飲食觀、營養平衡觀、自然生態觀、人與自然和諧觀、營養臨床原則等方面,對當代營養學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對於指引現代營養學的發展具有指導性價值。古典營養學的未來走向,將為人類探索營養學的本質價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國古典營養學起源較早,具體時間無法考查。《黃帝內經》屬於我國最早記載營養學、醫學理論的專著,距今2000多年。但是該書仍然很多地方採用“上古之人”的語句,那麼,2000年前的作者,還認為有更古代的人流傳下各種經驗,就無法知道最早的時間。一般認為中國的文明可以追溯到“結繩時代”,距今仍然有7000多年曆史。

  經過亙久歷史的傳承和積累,中國古人創立了眾多的營養學理論,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體系的複雜程度超過了當代人積累的經驗範圍,無法逐一研究透徹。在這樣的現狀下,學者專家無法系統性地掌握完全如此浩瀚複雜的工程體系。多數專家選擇了研究某一部專著或者某一個理論。比如選擇專門研究《黃帝內經》或者《傷寒論》等著作,或者研究陰陽理論、五行關係、四氣五味等理論,或研究各個營養大家形成作品的線索或年代,但是都無法窮盡裡面的精華和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