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摘要:學生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效果如何,不僅受美術學科冷暖特徵的影響,還與師生在教學時感情投入程度有關。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情感教育; 課改 ; 美育
初中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學習美術對於每個初中學生來說都十分的重要。那麼怎樣能把美術學好呢?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視。
一、教師方面因素
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一些教育專家對人的素質結構進行了分析,認為情感也是人的素質,並且是最重要的素質,從現實來看,情感在人的事業及發展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穩定的情感是認識活動的動力和調節器。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徵,指導學生情感實踐,自己必需要有豐富的情感。有專家預測: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教師傳統的授業功能將逐漸減弱,而人格培養的功能將加強,這就預示著情感教育在今後的教學中越來越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仍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許多美術教師並未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謂的真教育。
陶行之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美術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備真實、強烈、深刻、穩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術教學傳遞情感的能力。
其次,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情感目標及相關的評價方式。 由於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能根據美術學科的冷暖特徵及具體的學習內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標及評價方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教師不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學,而且還要精通兒童和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相應的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時接受情感教育。
再次,教師在教學時要付出情感。 美術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教學,師生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聲一樣,教師對著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學生便在心靈的深處迴應:“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由此可見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學時精力充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只有付出真實的情感,才能收穫真摯的感情,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樑,以利於情感的溝通。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由於美術學科不是考試科目,許多美術教師常對學科歧視有情緒,上課時不夠投入;又加上教師在社會上的角色也日益豐富和多元化,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調節自己的情感,把美術課上好,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有許多美術教師做得很好,他們在上課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關注自己的課堂,關注自己的學生;能以飽滿的激情面對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使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激勵。
二、學生方面因素
1、通過自我感悟提高美術素養。 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讓學生自我感悟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分析。自我感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按自己的意願形成適應的情感、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要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思考、鑑別、判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能放得開,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
2、改變學習方式,發揮主體作用,樹立自信心。 現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強調了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應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改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要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去主動學習,並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情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從而增強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樹立是培養學生美術學習情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它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師生之間要加強情感交流,同繪美好圖畫、共奏和諧樂章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調節功能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現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學生各種精神權利,給學生心理自由,師生平等和諧共同發展的教育,師生之間應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關係,讓學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鼓勵,得到指導和建議。然而,在與學生情感溝通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策略,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因人而異,讓學生也能動情。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生活上體貼、學習上指導、思想上關懷,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這樣才便於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同繪美好圖畫,共奏和諧樂章。
關鍵詞:情感教育; 課改 ; 美育
初中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學習美術對於每個初中學生來說都十分的重要。那麼怎樣能把美術學好呢?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視。
一、教師方面因素
其次,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情感目標及相關的評價方式。 由於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能根據美術學科的冷暖特徵及具體的學習內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標及評價方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教師不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學,而且還要精通兒童和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相應的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時接受情感教育。
再次,教師在教學時要付出情感。 美術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教學,師生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聲一樣,教師對著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學生便在心靈的深處迴應:“我尊重你,理解你,關懷你……”由此可見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學時精力充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只有付出真實的情感,才能收穫真摯的感情,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樑,以利於情感的溝通。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由於美術學科不是考試科目,許多美術教師常對學科歧視有情緒,上課時不夠投入;又加上教師在社會上的角色也日益豐富和多元化,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調節自己的情感,把美術課上好,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有許多美術教師做得很好,他們在上課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關注自己的課堂,關注自己的學生;能以飽滿的激情面對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使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激勵。
二、學生方面因素
1、通過自我感悟提高美術素養。 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讓學生自我感悟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分析。自我感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按自己的意願形成適應的情感、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要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思考、鑑別、判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能放得開,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
2、改變學習方式,發揮主體作用,樹立自信心。 現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強調了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應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改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要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去主動學習,並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情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從而增強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樹立是培養學生美術學習情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它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師生之間要加強情感交流,同繪美好圖畫、共奏和諧樂章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調節功能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現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學生各種精神權利,給學生心理自由,師生平等和諧共同發展的教育,師生之間應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關係,讓學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鼓勵,得到指導和建議。然而,在與學生情感溝通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策略,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因人而異,讓學生也能動情。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生活上體貼、學習上指導、思想上關懷,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這樣才便於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同繪美好圖畫,共奏和諧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