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美術教學的論文

  美術教學要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美術或跨越美術學科的課題進行綜合與探索性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達到發展創造能力的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

  摘要: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瞭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欣賞教學的不同組織形式中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欣賞課三類。

  關鍵詞:欣賞 繪畫 審美情趣

  欣賞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欣賞課的正確認識,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瞭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油油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豔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感到喜悅,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只會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

  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

  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在欣賞教學的不同組織形式中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欣賞課三類。

  一、專題欣賞課。專題欣賞課就是圍繞某個欣賞課題進行整堂欣賞,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如小學美術第11冊第1課《中國古代建築欣賞》就是關於“官殿、宗教建築、園林”的整堂專題欣賞課,還有《中國畫》、《外國兒童美術作品欣賞》等。

  在美術專題欣賞課欣賞中,教師往往讓學生看著作品圖片,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可想而知,學習效率很低。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為此,可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一***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二***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後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初步的感覺;***三***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緻地體味;***四***必要時,對於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併為班級交流欣賞成果作準備。這樣的欣賞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展。

  二、隨堂欣賞課。隨堂欣賞課是指結合教學內容穿插進行的欣賞,也就是在進行繪畫、工藝等教學的同時,插入有關大師或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欣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範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裡。又如:為了使學生掌握某種美術技能,出示一些合理範畫,也是隨堂欣賞的教學過程。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能夠自由的表現和舒展開來,鼓勵學生從每個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教師不輕易批評學生的欣賞不正確,讓每位同學都能輕鬆地講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在全班同學激烈的爭論中,讓美內化、昇華。如在教材第三冊《巧妙的組合》一課中,有的學生讓為西班牙畫家米羅這幅《太陽、人和鳥》不好看,什麼都不像,有的學生認為好看。這時,教師不用評論學生的審美水平低或高,對或錯,只要當好中間人,讓學生去爭論。在爭論中逐漸加深對抽象畫的認識,接受大小不等的幾何色塊組成的畫面也是一種美的形式。反之,教師如果認為學生不該對大師的畫質疑,批評學生欣賞水平低下,學生的積極性遭到打擊,容易與教師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再講幾何色塊組合畫面時要注意的地方時,只能是教師一個人的一廂情願了。

  三、現場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

  農村學校的兒童,外出參觀的機會較少,可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提供現場欣賞的機會。比如我們上《各種各樣的樹》這一課時,就可以帶學生到校園裡走一圈,欣賞一下校園裡各種各樣的樹,加強他們的直觀認識。學校裡就有那麼多不同的樹,何況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又有利於之後的繪畫教學。

  另外,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