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圖書館資訊管理之策略

    摘要:現有圖書館管理資訊化管理應當結合計算機技術,為現代經濟建設、領導決策者提供精萃資訊、制定科研專案服務。研究圖書館資訊化管理,提高資訊化管理水平勢必為我國社會、經濟現代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關鍵詞:圖書館;資訊化;管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資訊資源
 
    現代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完善自身的管理,降低自身風險。只有確立資訊化管理意識,加強人、財、物、內外部因素調控與發展,才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突顯現代圖書館的高效功能。
    現代圖書館僅有豐富的藏書遠遠不夠了,還必須提高圖書館資訊化管理水平。只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圖書館自己的資料庫,與各科研實體、生產力、領導部門連網,真正實現資訊化管理,才能滿足現代經濟發展求快、求新的迫切需求。 
    一、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在於藏書資源的共享力度 
    藏書資源共享是圖書館資訊化發展趨勢的要求。當今社會人類知識急劇增長,各類圖書文獻高速出版,因此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將所需要的圖書文獻資料收集齊全,也沒有必要全部收集。否則會浪費文獻資源和有限的資金。在企業圖書館的藏書特色建設中,我們應該重檢視書館之間的協作與協調,開展文獻資源共享,才能發揮各自的特色,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上各行業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非正式科技文獻,他們都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但由於流通渠道的非市場性、資金緊缺等原因,給完整收集這些非正式科技文獻帶來較大困難;因此,各系統各圖書館之間應該通過館際協調,館際互借、互相交流,以達到資源共享。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資料庫的使用,也為各圖書館之間的協作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在市場競爭上愈演愈烈的今天,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我國各生產企業正面臨著來自於國內外的雙重競爭壓力。價格戰、技術戰、人才戰……,如何能在競爭中“避實就虛,營造優勢”這已成為當今社會保持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課題。通過圖書館資訊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管理與經營者可從中掌握大量的實用資訊,瞭解國內、國際技術及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圖書館資訊化管理搞好了,可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豐富的藏書和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將為領導決策、企事業發展、乃至社會現代化的管理提供無窮無盡的文化、科技、情報資源。 
    二、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在於提高管理與應用水平 
    圖書館不僅要成為資料庫、資訊資料庫,而且應當成為思想庫,在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還應該有計劃約請各行業的專家,依託館藏的資訊資源制定遠景規劃,設計研究課題,為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決策機構提供超前的服務。最重要的是使已有的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有效運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現在不少圖書館搭建了內部資訊的網路技術平臺,建立了內部局區域網,培養了一批具有管理和計算機專長的複合型人才。對於如何實施資訊化程序,如何解決在資訊化應用過程中圖書館資訊資源共享上存在的困難,實施圖書館管理資訊化工作缺乏總體規劃,前期的系統諮詢論證不充分,導致後期軟體子系統繁多,體系混亂,難以相容,造成新的“資訊孤島”, 特別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計算機的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不能有效支撐圖書資訊化管理後正常執行的系統保障工作。因此圖書館管理應引進人才,加強館藏的針對性、計劃性。在爭取領導支援、落實經費的同時,力爭館藏文獻的專業對口,使文獻的需求與文獻的提供有效匹配。做到這一點必須深人實際、開展調研,及時瞭解資訊化管理開發戰略方面的特徵,瞭解和熟悉資訊化管理流程及所需的科技導向。通過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充分、有效地為現代化經濟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文獻資源。  
    三、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在於服務手段與技術的創新
   (一)手段與機制要創新。
  傳統圖書館的文獻整理工作是對館藏文獻加以登記、分類、編目和排序等,主要採用手工操作。在現在資訊化、網路化條件下,圖書館管理手段創新就是從傳統的圖書資料管理方式轉化為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管理。目前,大部分圖書館都採用了自動化系統進行登記、分類和編目。但是大部分圖書館只限於傳統的實體資訊資源的藉藉還還和虛擬資訊資源的瀏覽和下載,並沒有開展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這類服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圖書館沒有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管理資訊系統。一部分圖書館開展了這類服務,但是採用的是手工方式,效率極其低下,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
  圖書館資訊化管理過程要把以文獻為中心的組織形式改為以讀者為中心的組織形式,並將新技術應用於業務工作中,重新設定圖書館的部門。具體來說,“圖書館內部組織機構應從傳統的採編、流通為主體的部門結構,轉變為以業務基礎建設部門和讀者服務部門為主的組織結構。業務基礎建設部門負責資料庫建設和圖書加工入藏工作。讀者服務部門負責資料庫的利用、諮詢、檢索和圖書文獻的借閱、流通管理工作。改變現有結構設定重疊、管理分散的局面,形成文獻採編、文獻開發一條龍的新格局”。
  (二)服務與制度要創新。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或下載圖書館的虛擬資訊資源。圖書館才真正做到了24/7。可是,眾所周知,圖書館資料庫是收費的,只有利用校園網或館內網才能利用資料庫資源,如此一來,學校的一部分正在實習的學生就無法獲取圖書館的資訊資源。所以,圖書館在原有服務形式的基礎上應該開展新的服務。比如在省內建立一個虛擬參考諮詢和文獻傳遞系統。另外,還應該加強第二、三次文獻開發以及網路專題資料庫的建設,為讀者提供新的知識產品。三要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在日益專業化的時代,讀者愈來愈趨向要求專業化、個性化的深層次的服務,這就需要圖書館對豐富的館藏資源分學科地進行深入加工與開發利用。四是圖書館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如可以和院系聯絡,瞭解教師的研究領域及***,推送合適的資訊資源到教師的郵箱中。
  另外,圖書館要重視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管理環境,將人性化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是圖書館管理的一種趨勢。“傳統的管理制度,較多的表現為管制、監控、指示、命令,不準這樣,不許那樣,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人性化管理主張“以人為本”構建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圖書館在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的時候,既應嚴格管理制度,又要注意用委婉、溫馨的語句代替一些令人反感的語句,如“不準”、“不允許”等語句儘可能不要出現”,要多一些體現圖書館對員工價值和讀者權利的認同,這樣便於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建立融洽的氛圍,便於圖書館更好開展工作。
    四、圖書館資訊化管理在於提供專門化和綜合化資訊服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訊是激烈爭奪和控制的核心,資訊產業正成為各國財富的主要來源。隨著因特網的飛速發展,網路資訊服務的觸角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資訊服務的社會地位也不斷地重新定位,從ISP***網路接入服務***到ICP***網上內容服務***,都表明資訊服務逐漸從初級服務向專業化服務方向演變,實現資訊的產業化。在社會資訊化、資訊電子化和網路化趨勢不斷增強的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重新審檢視書館的發展趨勢和戰略改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出現和發展,圖書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它將直接參與市場經濟,加強資訊開發,優化資訊服務,實現資訊產業化。1993年,美國政府出臺了建設資訊高速公路的計劃,標誌著全球資訊革命又一個新時期的到來。在資訊時代,
    資訊市場不僅具有“價值實現的解”而且具有“資訊化一增值化”特徵,這種特徵加速了資訊產品進入市場,實現價值的目的,把握了資訊價值的表現形式、相關因素、計量標準和計算方法,促進了資訊產品的商品化、增值化。實踐證明,社會對圖書館資訊系統的依賴性在不斷增強。社會分工愈來愈細,對專門化和綜合化資訊服務的需求也相應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