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第三章維持生命之氣氧氣同步訓練

  請相信你的化學考試能考好,相信就是強大,懷疑只會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題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13•北京 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的是

  A.木炭 B.鐵絲 C.蠟燭 D.紅磷

  2.2013•天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炭燃燒後生成黑色固體

  B.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C.紅磷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D.硫燃燒時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3.2013•廣州下列關於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氧氣易溶於水 B.大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

  C.食物腐敗不需要氧氣 D.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SO3

  4.下列物質能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的是

  A.木炭 B.紅磷 C.鐵絲 D.硫粉

  5.在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產生明亮藍紫色火焰的物質是

  A.硫粉 B.鐵絲 C.木炭 D.紅磷

  6.下列物質在空氣中最不容易燃燒的是

  A.碳粉 B.鎂條 C.鐵片 D.一氧化碳

  7.2013•江蘇蘇州下列描述屬於氧氣化學性質的是

  A.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

  C.液態氧可用作發射火箭的助燃劑

  D.氧氣是一種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氧化許多物質

  8.2013•重慶下列物質受熱分解時沒有氧氣生成的是

  A.氯化銨 B.氯酸鉀 C.高錳酸鉀 D.氧化汞

  9.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合理的是

  A.錐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裡盛放6%雙氧水

  B.錐形瓶里加入高錳酸鉀固體,分液漏斗裡盛放蒸餾水

  C.集滿氧氣的集氣瓶從水槽裡取出後倒放在桌面上

  D.當發生裝置中液體與固體 一接觸產生了氣泡即刻收集

  10.2013•南京 用化學知識解釋成語“火上澆油”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

  B.增大氧氣的濃度,可以使燃燒更旺

  C.清除可燃物,達到滅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達到滅火的目的

  11.對下列詞語的有關化學原理解釋不合理的是

  A.火上澆油——隔絕空氣

  B.風助火威——為燃燒提供足夠的氧氣

  C.釜底抽薪——燃燒需要可燃物

  D.鑽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 物的著火點

  12.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消防隊員用高壓水降低可燃物的溫度進行滅火

  B.炒菜時油鍋著火可以用鍋蓋迅速蓋滅

  C.室內著火時,立即開啟所有門窗

  D.撲滅森林火災,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13.2013•河北在下圖所示的標誌中,加油站必須張貼的是

  14.中學生應有一定的安全常識。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室內起火時,立即開啟門窗通風

  B.炒菜時,油鍋內意外著火,立即加入青菜滅火

  C.液化氣、煤氣洩漏起火時,首先關閉氣體閥門

  D.被圍困在火災區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5.下列幾種燃燒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煤油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火焰並冒黑煙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觸酒精燈火焰即燃

  C.硫在純氧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D.甲烷與空氣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會爆炸

  16.2013•成都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時,做法錯誤的是

  A.撥打119火警電話

  B.室內電器著火,未切斷電源時,用水滅火

  C.不能逃生時,應沉著應對,等待救援

  D.逃生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牆壁跑離著火區域

  17.下列符號表示氧氣化學式的是

  A.O2- B.O2 C.O D.MnO2

  18.2013•福州甲醛可用作農藥和消毒劑,下列關於甲醛CH2O的說法錯誤的是

  A.從類別上看:甲醛屬於有機物

  B.從變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燒只生成水

  C.從巨集觀上看:甲醛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D.從微觀上看:1 個甲醛分子由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19.下列有關甲酸CH2O2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甲酸是一種有機物 B.甲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甲酸中含有氧分子 D.一個甲酸分子中含有5個原子

  20.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綠色環保高效”的飲用水消毒劑。高鐵酸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A.+2 B.+3 C.+5 D.+6

  二、填空題共24分

  21.6分右圖是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示回答問題。

  1試管中棉花的作用是

  ;

  2什麼時候才能收集氣體?

  ;

  3停止加熱前先將導管從水中移出的原因是 。

  22.3分2013•長沙1根據“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體現了一氧化碳的 性;

  ②石墨可作電極,是利用了石墨的 性。

  22013年6月初,我國連續發生了三起大的火災——中儲糧林甸糧庫失火、大連油罐爆炸、吉林禽業公司火災,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遇到災難生命是最寶貴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災現場,你可以做的是 寫一條即可。

  23.4分用化學符號表示:

  17個鉀原子 ;

  2氮氣 ;

  35個三氧化硫分子 ;

  4分析KClO3中氯酸根的構成和化合價,則氯酸鈣的化學式為 。

  24.4分2013•蘭州右圖表示一瓶氯化鋅溶液,請用正確的化學用語填空:

  1寫出溶質氯化鋅中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 。

  2寫出氯化鋅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陰離子的符號 。

  3標出溶劑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 。

  4寫出右圖標籤的橫線上氯化鋅的化學式 。

  25.3分江西龍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其紅色砂礫岩由石灰岩、氫氧化鐵、石膏等成分組成。請用恰當的化學用語表示下列帶點部分:

  1石灰岩中含有的鈣元素 。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鈣中含有的陰離子 。

  3岩石呈紅色是含氫氧化鐵所致,氫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 。

  26.4分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一些不法企業用皮革廢料熬製的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在熬製明膠過程中新增重鉻酸鉀K2Cr2O7,導致生產的藥用膠囊重金屬鉻超標。根據化學式計算:

  1該物質由 種元素組成。

  2鉀、鉻、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要求填最簡整數比。

  3鉻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到0.1%。

  429.4 g該物質中含有鉀元素的質量為 g。

  三、實驗探究題共28分

  27.16 分某興趣小組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進行了氧氣的製備實驗。

  1甲 同學選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製取氧氣。

  ①寫出儀器B的名稱:________。

  ②甲同學應選取的試劑是二氧化錳和________填名稱,二氧化錳固體在該反應中起_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學還可選擇________法收集氧氣。

  ④實驗前,甲同學先向儀器 A 中加入水,然後將導管放入水槽中,並開啟儀器 A 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出現。該實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學稱取一 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放在大試管中,將溫度控制在 250℃加熱製取氧氣,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現收集到的氧氣大於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錳酸鉀分解放出氧氣。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同 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在 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後測得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錯誤。

  ②第二組同學取錳酸鉀在 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2分某化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開展了相關活動。請你參與完成:

  【 知識回憶】可燃物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

  【交流討論】1改進後的裝置如圖二與圖一相比,其優點是 。欲使圖二中的 紅磷著火,可將試管從水中取出並 後才能對試管加熱。

  2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三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

  【綜合應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滅火,其實水有時也可以“生火”,比如鉀遇水會立刻著火,因為鉀遇水生成H2和一種鹼KOH,該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其反應文字表達式為 。

  四、計算題共8分

  29.2013•山東臨沂酒精是乙醇的俗名,其化學式是C2H5OH。請計算:

  1乙醇的相對分子質量。

  2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答案

  1.B 解析:木炭、蠟燭燃燒後主要生成氣體,A、C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這種黑色固體,B正確;紅磷燃燒後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D錯。

  2.B 解析: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A錯誤;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淡藍色火焰,B正確;紅磷也能在空氣中燃燒,C錯誤;硫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 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D錯誤。

  3.B 解析:在室溫時,1 L水中只能溶解約30 mL氧氣,氧氣不易溶於水,A錯誤;大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只有 少數金屬如金不與氧氣反應,B正確;食物腐敗屬於緩慢氧化,一定有氧氣參與,C錯誤;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SO2,而不是SO3,D錯誤。

  4.C 解析: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A不符合題意;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故B不符合題意;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C符合題意;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D不符合題意。

  5.A 解析: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沒有火焰產生;木炭在 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沒有火焰產生;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沒有火焰產生。

  6.C 解析:點燃碳粉,碳粉能燃燒,發出紅光,放出熱量;點燃鎂條,鎂條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鐵片在空氣中不能燃燒;點燃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燒,發出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

  7.D 解析:A中描述的是氧氣的顏色、氣味、狀態,這些都是物理性質而非化學性質;B中描述的是氧氣的狀態變化,該過程是物理變 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物理性質;C中描述的是氧氣的用途而非氧氣 的化學性質;D中是對氧氣化學性質——氧化性的正確描述。

  8.A 解析: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氣體,無氧氣生成,氯酸鉀、高錳酸鉀和氧化汞受熱分解都會生成氧氣。解此題時可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中的元素守恆判斷,氯化銨中無氧元素,加熱分解不可能產生氧氣。

  9.A 解析:圖示發生裝置為“固液不加熱型”,收集方法是排水法,雙氧水在常溫下能被二氧化錳催化分解放出氧氣,A正確;高錳酸鉀加熱時才能分解放 出氧氣,應該使用“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B錯;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從水中取出後,應該正放在桌面上,C錯;反應發生後,剛開始排出的氣體混有空氣,不純,不宜立即收集,應該等到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開始收集,D錯。

  10.A 解析:“油”屬於可燃物,“火上澆油”實質是增加了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A正確。“增大氧氣的濃度,可以使燃燒更旺”、“清除可燃物,達到滅火的目的”這兩句話本身都是正確的,但與“火上澆油”的實質不相關,B、C錯誤。滅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著火點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中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11.A 解析:火上澆油是為燃燒提供了可燃物,會使燃燒更劇烈,與隔絕空氣無關,A不合理;風助火威是指風大,空氣流動快,為燃燒提供足夠多的氧氣,使燃燒更劇烈,B合理;釜底抽薪是指把柴火從鍋底抽掉,燃燒就不能繼續進行,從而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C正確;鑽木取火是指摩擦產生的熱量達到木頭的著火點,木頭就能燃燒,D合理。

  12.C 解析:水在滅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故A正確;炒菜時油鍋著火,蓋上鍋蓋可以隔絕空氣,使火熄滅,故B正確;室內著火時開啟所有門窗會為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火勢蔓延,故C錯誤;撲滅森林火災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可以隔離可燃物,使火熄滅,故D正確。

  13.B 解析:加油站附近的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性氣體,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因此加油站必須張貼嚴禁煙火標誌。A為國家節水標誌;B為嚴禁煙火標誌;C為塑料回收標誌;D為劇毒品標誌,故選B。

  14.A 解析:室內起火時,如果立即開啟門窗通風,會進 入更多的空氣,致使可燃物燃燒更充分,火勢更大,A不正確;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加入青菜可以滅火,原因是青菜吸收熱量降低溫度,達不到油的著火點,也可以用鍋蓋蓋滅,原因是隔絕了空氣或氧氣,B正確;液化氣、煤氣洩漏起火時,首先關閉氣體閥門,隔絕可燃物,然後再採取滅火措施,C正確;用溼毛巾捂 住口鼻可防止吸進有毒氣體,濃煙受熱空氣的作用會浮在上空,應低下身子逃生,D正確。

  15.A 解析:煤油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會產生火焰並冒黑煙,A正確;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觸酒精燈火焰時,不 會立刻燃燒,因為溼棉花球上面的水分不斷蒸發帶走熱量,使棉花球在一段時間內溫度低於棉花的著火點,不會發生燃燒,B錯;硫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C錯;甲烷與空氣混合,只有在其爆炸極限內,遇到明火才可能發生爆炸,D錯。

  16.B 解析: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援,降低災害的程度,A正確;室內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若直接用水滅火,容易造成電器短路等更大災害,B錯;不能逃生時,應沉著應對,等待救援,不要採取跳樓等極端措施,C正確;逃生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牆壁跑離著火區域,可以避免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人體的傷害,D正確。

  17.B 解析:A中符號表示氧離子;B中符號表示氧氣的化學式;C中符號表示氧元素;D中符號表示二氧化錳的化學式。

  18.B 解析:甲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於有機物,故A正確;根據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會發生改變,甲醛中含有碳元素,燃燒後會生成二氧化碳,甲醛中含有氫元素,燃燒後會生成水,故B錯誤;從巨集觀上看,甲醛是由碳、氫、 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C正確;從微觀上看,1個甲醛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D正確。

  19.C 解析:根據甲酸的化學式可知,甲酸是一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於有機物,A正確;甲酸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正確;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一種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另一種分子,一個甲酸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而非含有一個氧分子,C錯;一個甲酸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共5個原子,D正確。

  20.D 解析:在高鐵酸鈉Na2FeO4中,已知Na為+1價,O為-2價,設鐵元 素的化合價為x,則+1×2+x+-2×4=0,x=+6,即選D。

  21.1防止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氣管 2待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3防止水倒流試管內炸裂試管

  解析:1試管口放棉花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隨氣流進入導管,阻礙氣體的匯出。2開始有氣泡冒出時的氣體會混有空氣,待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的氣體才比較純淨。3若先停止加熱,試管內的溫度會降低,壓強會減小,水槽中的水會從導氣管被倒吸入試管,熱的試管遇到冷水可能會炸裂。

  22.1①可燃 ②導電 2撥打119火警電話或迅速離開火災現場合理均可

  解析:1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②石墨可作電極,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導電性。2身為未成年人,在火災現場可以做的事:撥打火警電 話119,並迅速離開火災現場。

  23.17K 2N2 35SO3 4CaClO32

  解析:1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一個數字可以表示多個原子,7個鉀原子應表示為7K;

  2氮氣可以用其化學式表示,即N2;

  3在化學式前面加一個數字可以表示多個分子,5個三氧化硫分子可以表示為5SO3;

  4在KClO3中K的化合價為+1價,ClO3原子團的化合價為-1價,氯酸鈣中鈣元素顯示+2價,據此利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寫出氯酸鈣的化學式為CaClO32。

  24.1Zn 2Cl- 3 4ZnCl2

  解析:1氯化鋅中金屬元素為鋅,元素符號為Zn。2氯化鋅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陰離子為氯離子,符號為Cl-。3 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即 。4氯化鋅的化學式為ZnCl2。

  25.1Ca 2 3

  解析:1注意書寫元素符號要規範,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2硫酸鈣中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3注意化合價要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並且符號在前數字在後。

  26.1三或3 239∶52∶56 335.4% 47.8

  解析:1重鉻酸鉀是由鉀、鉻、氧三種元素組成的;2重鉻酸鉀中鉀、鉻、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39×2∶52×2∶16×7=39∶52∶56;3重鉻酸鉀中鉻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35.4%;429.4 g該物質中含有鉀元素的質量=29.4 g× ×100%=7.8 g。

  27.1①集氣瓶 ②過氧化氫溶液 催化 ③向上排空氣 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它們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Ⅰ ②加熱錳酸鉀,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證明有氧氣生成

  解析:1儀器 B 是集氣瓶;甲同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因為氧氣密度大於空氣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甲同學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提出猜想Ⅰ和猜想Ⅱ的理由是二氧化錳和錳酸鉀中都含有氧元素;因為二氧化錳在 250 ℃ 條件下加熱,其質量不變,說明二氧化錳加熱不產生氧氣,猜想Ⅰ錯誤;在 250 ℃條件下,加熱錳酸鉀,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證明有氧氣生成。

  28.【知識回憶】 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交流討論】1減少汙染或環保 擦乾 2氧氣或空氣

  【綜合應用】放熱 鉀+水→氫氧化鉀+氫氣

  29.112×2+1×6+16×1=46 2 ×100%≈52.2%

  解析:1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就是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據此可以求出乙醇的相對分子質量=12×2+1×6+16×1=46。2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就是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與組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因此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