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必修一化學第二章知識點

  物質的分類是高一化學科目必修一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章節,也是高一期末考試中的重點難點。下面是由小編為您帶來的必修一化學第二章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必修一化學第二章知識點

  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僅可以使有關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瞭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交叉分類和樹狀分類是常用的分類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a href='//' target='_blank'>食譜鞣稚⒅?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徵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例項 溶液小於1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FeOH3膠體濁液大於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3、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C、置換反應A+BC=AC+BD、複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複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4、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鹼、鹽都是電解質.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

  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

  ③能導電的物質並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複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或水.書寫方法: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澱、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恆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示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5、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比較 得氧失氧的觀點狹義化合價升降觀點廣義電子轉移觀點本質氧化反應 得氧的反應 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失去或偏離電子的反應還原反應 失氧的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得到或偏向電子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有氧得失的反應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如下: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高一必修1化學實驗現象

  1、膠體的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在10-9~10-7m之間的分散系。

  2、膠體的分類:

  ①. 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

  如: 膠體膠粒是由許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②. 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

  如:煙、雲、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 溶膠、 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3、膠體的製備

  A. 物理方法

  ① 機械法:利用機械磨碎法將固體顆粒直接磨成膠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形成膠體,如蛋白質溶於水,澱粉溶於水、聚乙烯熔於某有機溶劑等。

  B. 化學方法

  ① 水解促進法:FeCl3+3H2O沸= 膠體+3HCl

  ② 複分解反應法:KI+AgNO3=AgI膠體+KNO3   Na2SiO3+2HCl=H2SiO3膠體+2NaCl

  思考:若上述兩種反應物的量均為大量,則可觀察到什麼現象?如何表達對應的兩個反應方程式?

  提示:KI+AgNO3=AgI↓+KNO3黃色↓   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膠體的性質:

  ① 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膠體微粒直徑大小恰當,當光照射膠粒上時,膠粒將光從各個方面全部反射,膠粒即成一小光源這一現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顯地看到由無數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當光照在比較大或小的顆粒或微粒上則無此現象,只發生反射或將光全部吸收的現象,而以溶液和濁液無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於鑑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膠粒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膠體穩定的原因之一。

  ③ 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裡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膠體具有穩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種膠粒帶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另外,膠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使其受重力的影響有較大減弱,兩者都使其不易聚集,從而使膠體較穩定。

  說明:A、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的。膠粒帶電的原因:膠體中單個膠粒的體積小,因而膠體中膠粒的表面積大,因而具備吸附能力。有的膠體中的膠粒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有的則吸附陰離子而帶負電膠體的提純,可採用滲析法來提純膠體。使分子或離子通過半透膜從膠體裡分離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滲析法。其原理是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和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但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故不能用濾紙提純膠體。

  B、在此要熟悉常見膠體的膠粒所帶電性,便於判斷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帶正電的膠粒膠體:金屬氫氧化物如 、 膠體、金屬氧化物。

  帶負電的膠粒膠體: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As2S3膠體、矽酸膠體、土壤膠體

  必修一化學方程式複習資料

  一、記住下列化學反應的轉化關係

  1、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NaCl→Na

  Na→NaOH→Na2CO3→CaCO3→CaO→CaOH2→NaOH

  2、Mg→ MgO → MgCl2 → MgOH2 →MgCl2 → Mg

  3、Al→ Al2O3→ AlCl3 → AlOH3→ Al2SO43 → AlOH3 → Al2O3→ Al → NaAlO2 → AlOH3 → AlCl3→ NaAlO2

  4、Fe→ Fe2O3→ FeCl3 → FeNO33→ FeOH3 → Fe2SO43→ FeSO4 → FeOH2→ FeOH3 → FeCl3→ FeSCN3

  5、Cu→CuO → CuSO4 → CuOH2→ CuO → Cu → CuCl2 → [CuNH34]SO4

  6、C→ CO→ CO2 → CO → CO2 → CaCO3 → CaHCO32 → CO2→ AlOH3

  7、Si→SiO2 → Na2SiO3 → H2SiO3 → SiO2→ Si粗矽 → SiCl4 → Si 純矽→ SiO2 →SiF4

  8、NH3→ N2→ NO→NO2 → HNO3 → NO2 → N2O4

  NH3 → NH4Cl → NH3 → NH3·H2O → NH42SO4→ NH3 → NO → HNO3 → CuNO32→ NO2 → HNO3

  9、H2S→ S→ SO2 → SO3 → H2SO4→ SO2 → H2SO4→ BaSO4

  10、Cl2→ HCl → Cl2 → NaClO → Cl2 → CaClO2 → HClO → O2

  金屬+Cl2、鹵素單質間的置換

  二、有關氣體制備的反應和實驗裝置

  11、製備氣體和生成氣體

  H2:Mg+H+、Fe+H+、Na+H2O、Na+乙醇、Na+丙三醇、Al+H+、

  Al+OH-、

  Zn+H+、Fe + H2O 、H2O+C 、*Si+HF 、*Si+NaOH、

  O2:KMnO4、Na2O2+H2O、Na2O2+CO2;分解H2O2、O3、KClO3、

  N2:* NH3+Cl2

  Cl2: MnO2+HCl、KMnO4+HCl; 電解NaCl、電解飽和食鹽水;

  NaClO+HCl、CaCl2+HCl、*KClO3+HCl

  NO:N2+O2、Cu+HNO3、NH3+O2

  NO2:NO+O2、Cu+HNO3濃、Cu+KNO3s+H2SO4濃

  CO2:CO32—+H+ ; NaHCO3、NH4HCO3、NH42CO3、CaCO3、

  MgCO3分解; 濃H2SO4+C、濃HNO3+C;有機物燃燒CxHyOz + O2;

  NH3:NH4Cl+CaOH2、NH4++OH—、NH4HCO3分解、N2+H2、蛋白質分解

  CO:C+O2、CO2+C、H2O+C、SiO2+C

  C2H2:CaC2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