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字的趣味學法
摘要:鑑於當今小學教學課堂實踐中,漢語言文字的教學基礎而又繁雜,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本文從教育實際出發,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中漢語文字的學法以及文字的正確表達和應用,以學生視角考慮,用含有趣味性的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小學生的文字文化的學習。
關鍵字:漢語言文字 趣味性 學法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連,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而文字的學習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於接受初等教育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更是重中之重,而漢語文字的學法眾多,對於小學階段我們的課堂教學則更應該側重於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談談小學教學中漢語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學法。
***一*** 漢語學習的輔助工具—漢語拼音
自1958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式公佈漢語拼音方案以來,漢語拼音方案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廣。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漢語文字法》,第十八條專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這就從法律上確立了漢語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漢語拼音作為初等教育小學階段中國語文教育的內容來講,對認字的作用是重要的,從否些方面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
目前中國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多種形式結合識字等等。無論是哪種方法,都要學習漢語拼音。漢字的讀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學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學的能力,也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當作是識字的柺棍的話,那麼拼音則可稱之為“製成柺棍的木材”,可見,拼音的基礎性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夯實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生可以對注音課本、讀物中的漢字進行識記,對已學會的漢字進行拼音標識,雙向學習。同時,中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過程中,教師可以製作色彩豔麗的漢字,拼音教具來輔助課堂教學,例如,在“樹”字的講解中,可以製作一張卡片,用卡通簡筆畫的方式畫出樹的拼音“shu”,把h畫成大樹,s、u分別畫成樹旁的小草,這樣把生活中的實景與拼音和認字相結合,附於趣味性,方便聯想,利於記憶。
拼音識字法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提高識字的紮實程度,並且可以有效地糾正地方方言語音,提高漢語言文字的規範化以及普通話的推廣。這種方法較適合於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適合沒有文字基礎的進行識字。
***二*** 從漢字的結構和形體演變談漢字的學習
我們知道,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倘若我們能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的分析,那麼對於我們瞭解和掌握大部分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著極大的幫助,適合小學中高年紀的學生學習漢字。
我們都知道漢字中的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對於一些漢字,我們通過分析漢字結構,對漢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瞭解字音字義,可以輕鬆地掌握一系列類似結構的漢字。
例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腳趾朝上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假若兩腳要從水中通過則怎樣表現呢?那就再把“水”加在兩腳之間,這就是徙步過水的“涉”字。如果兩腳要登高呢?則又把“涉”字的水旁換成“阜”***在阝,即土坡***,就成為兩腳登高的樣子,這又組成了新字“陟”。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字義和字形,對學生進行對比性的漸進式識字,會更快更好的完成漢字的學習,適合於字形相似漢字的教授,輔之以課堂板書、簡筆畫形式分解教學,做到生動不呆板。同時,漢字的形體演變也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個階段,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在教學中遇到個別偏難漢字,教師也可從漢字的演變起源來講解,以歷史方法研究漢字,可增進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三*** 漢字教學與多媒體及遊戲活動的結合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有了教學活動,就有了教學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傳統的書本、黑板以後隨後出現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教學媒體在教學中主要是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輔助教師傳遞教學資訊。而目前迅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手段,它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現在教學中,媒體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而對於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小學階段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說,課堂教學中輔之以多媒體設施的應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其一,小學教學內容相對輕鬆簡單,老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非傳統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演示;二是,就小學生智力因素的特點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很生動有趣,學生們可以在觀看影音視訊中,通過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改變教學情景,從而達到趣味學習漢字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有條件的老師需要事先準備好課件,完善自己的素材,運用多媒體裝置,教師可以將傳統意義教學上無法展示的在多媒體中進行展示,播放一些有關漢字教學的課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傳說、漢字的演變、漢字的型別、漢字的字義特點、同音字、相近字,擴充套件到各種詞語,成語,俗語,以至在各種語境中漢字的應用。
教師可以自制教學課件資源或者查詢教學短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編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遊戲,識字大賽,漢字組詞接龍,漢字肢體語言展示,讓每個同學都融入到課堂漢字的學習中來,讓趣味性充分在課堂上體現出來。這種教學模式能以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感染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提高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與熱情。
當然多媒體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根據具體不同的情況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進行多媒體教學中不可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教學地位。時刻記住,多媒體的應用只是一中教學輔助模式,要完全地運用於全部的教學中是不實際的,也是有很大難度的。
總之,在小學課堂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有很多有效實際的方法可以應用,本文在這裡只是介紹幾種。但是,依據新課改的方向,我們可以知道,小學課堂中,趣味性是不能忽視的,教師要注意整體課堂氣氛的調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最終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效率,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習過程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周有光. 漢字改革概論[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2]左民安.細說漢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6***
[3]陸儉明,蘇培成.語文現代化和漢語拼音法案[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4]田小琳.漢語拼音法案和語文教學.[J]2004
關鍵字:漢語言文字 趣味性 學法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連,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而文字的學習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於接受初等教育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更是重中之重,而漢語文字的學法眾多,對於小學階段我們的課堂教學則更應該側重於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談談小學教學中漢語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學法。
***一*** 漢語學習的輔助工具—漢語拼音
自1958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式公佈漢語拼音方案以來,漢語拼音方案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廣。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漢語文字法》,第十八條專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這就從法律上確立了漢語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漢語拼音作為初等教育小學階段中國語文教育的內容來講,對認字的作用是重要的,從否些方面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夯實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生可以對注音課本、讀物中的漢字進行識記,對已學會的漢字進行拼音標識,雙向學習。同時,中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過程中,教師可以製作色彩豔麗的漢字,拼音教具來輔助課堂教學,例如,在“樹”字的講解中,可以製作一張卡片,用卡通簡筆畫的方式畫出樹的拼音“shu”,把h畫成大樹,s、u分別畫成樹旁的小草,這樣把生活中的實景與拼音和認字相結合,附於趣味性,方便聯想,利於記憶。
***二*** 從漢字的結構和形體演變談漢字的學習
我們知道,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倘若我們能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的分析,那麼對於我們瞭解和掌握大部分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著極大的幫助,適合小學中高年紀的學生學習漢字。
我們都知道漢字中的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對於一些漢字,我們通過分析漢字結構,對漢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瞭解字音字義,可以輕鬆地掌握一系列類似結構的漢字。
例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腳趾朝上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假若兩腳要從水中通過則怎樣表現呢?那就再把“水”加在兩腳之間,這就是徙步過水的“涉”字。如果兩腳要登高呢?則又把“涉”字的水旁換成“阜”***在阝,即土坡***,就成為兩腳登高的樣子,這又組成了新字“陟”。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字義和字形,對學生進行對比性的漸進式識字,會更快更好的完成漢字的學習,適合於字形相似漢字的教授,輔之以課堂板書、簡筆畫形式分解教學,做到生動不呆板。同時,漢字的形體演變也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個階段,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在教學中遇到個別偏難漢字,教師也可從漢字的演變起源來講解,以歷史方法研究漢字,可增進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三*** 漢字教學與多媒體及遊戲活動的結合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有了教學活動,就有了教學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傳統的書本、黑板以後隨後出現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教學媒體在教學中主要是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輔助教師傳遞教學資訊。而目前迅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手段,它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現在教學中,媒體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而對於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小學階段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說,課堂教學中輔之以多媒體設施的應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其一,小學教學內容相對輕鬆簡單,老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非傳統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演示;二是,就小學生智力因素的特點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很生動有趣,學生們可以在觀看影音視訊中,通過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改變教學情景,從而達到趣味學習漢字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有條件的老師需要事先準備好課件,完善自己的素材,運用多媒體裝置,教師可以將傳統意義教學上無法展示的在多媒體中進行展示,播放一些有關漢字教學的課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傳說、漢字的演變、漢字的型別、漢字的字義特點、同音字、相近字,擴充套件到各種詞語,成語,俗語,以至在各種語境中漢字的應用。
教師可以自制教學課件資源或者查詢教學短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編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遊戲,識字大賽,漢字組詞接龍,漢字肢體語言展示,讓每個同學都融入到課堂漢字的學習中來,讓趣味性充分在課堂上體現出來。這種教學模式能以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感染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提高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與熱情。
當然多媒體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根據具體不同的情況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進行多媒體教學中不可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教學地位。時刻記住,多媒體的應用只是一中教學輔助模式,要完全地運用於全部的教學中是不實際的,也是有很大難度的。
總之,在小學課堂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有很多有效實際的方法可以應用,本文在這裡只是介紹幾種。但是,依據新課改的方向,我們可以知道,小學課堂中,趣味性是不能忽視的,教師要注意整體課堂氣氛的調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最終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效率,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習過程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周有光. 漢字改革概論[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2]左民安.細說漢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6***
[3]陸儉明,蘇培成.語文現代化和漢語拼音法案[Z]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4]田小琳.漢語拼音法案和語文教學.[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