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生物第二章知識點

  生物學是農學、林學、醫學和環境科學的基礎,學好生物至關重要。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1、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

  2、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

  ***途徑、反應速度、作用範圍、作用時間***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可以看做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但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神經調節為主,體液調節為輔***

  4、能影響神經系統的激素:甲狀腺激素

  5、體溫恆定的調節:

  ***1***人體熱量的來源:骨骼肌不自主戰慄,肝臟產熱,腎上腺分泌增加

  ***2***熱量的散出:汗液的蒸發、面板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3***寒冷環境下的調節***冷覺感受器***神經——體液調節

  ***4***炎熱環境下的調節***溫覺感受器***神經調節

  6、體溫恆定的條件:產熱量=散熱量

  7、水鹽平衡的調節:***神經——體液調節***

  ***1***體內滲透壓升高——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滲透壓降低——尿量減少

  ***2***體內滲透壓升高——大腦皮層的渴覺中樞——主動飲水——滲透壓降低

  ***3***抗利尿激素:有降低滲透壓的作用,由下丘腦合成,儲存到垂體後頁,由垂體釋放。

  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即膜電位***表現為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即靜息電位***。當神經纖維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部位的膜就發生一次很快的電位變化,膜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膜內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即動作電位***。但是,鄰近的未興奮部位仍然是膜外正電位膜內負電位。這樣,在細胞膜外的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了電位差,於是就有了電荷的移動;在細胞膜內的興奮部位與領近的未興奮部位之間也形成了電位差,也有了電荷的移動,這樣就形成了區域性電流。該電流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在膜內則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從而形成了區域性電流回路。這種區域性電流又刺激相鄰的未興奮部位發生上述同樣的電位變化,又產生區域性電流。如此依次進行下去,興奮不斷地向前傳導,而已經興奮的部位又不斷地依次恢復原先的電位。興奮就是按照這樣的方式沿著神經纖維迅速向前傳導的。

  細胞間的傳遞

  興奮在神經與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

  一個神經元與另一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做突觸。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後每一個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突觸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而形成突觸。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突觸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三部分構成的。突觸前膜是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突觸後膜是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突觸間隙是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存在的間隙。突觸小體內靠近前膜處含有大量的突觸小泡,泡內含有化學物質——遞質。當興奮通過突觸傳導到突觸小體時,突觸小體內的推出小泡就將遞質放到突觸間隙裡,使另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而傳遞給了另一個神經元。

  由於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通過胞吐作用於突觸後膜上,使後一個神經元發生興奮或抑制,所以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就是說興奮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外界刺激傳入神經中樞後,通過神經中樞的分析與綜合,再由神經中樞對機體的各項活動進行調解。雖然各級神經中樞對機體的活動都有調解作用,但高階神經中樞的調節起著主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