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五章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五章講解了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那麼具體有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識點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識點總結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 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使化學反應加快的方法:

  加熱:通過提高分子的能量來加快反應速度;

  加催化劑: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加快反應速度;同無機催化相比,酶能更顯著

  地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質:

  關於酶的本質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們認為:發酵是純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無關

  巴斯德的觀點: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某些物質起作用 李比希的觀點: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

  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的觀點: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提取酶,並證明酶是蛋白質;

  切郝、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5、酶的特性: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 倍

  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 底物濃度***反應物濃度***;酶濃度 2、 PH值:過酸、過鹼使酶失活

  3、 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並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

  高得多

  控制變數法:變數、自變數***實驗中人為控制改變的變數***、因變數***隨自變數而變化的變數***、無關變數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數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麼是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四、ATP的利用:

  ATP— 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ATP中的能量能轉化成機械能、電能,光能等各種能量;

  吸能反應總是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絡,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應總是與ATP的合成相聯絡,釋放的能量貯存在ATP中

  第三節 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主要場所:線粒體

  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有氧呼吸的概念: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

  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細胞質基質

  無氧呼吸的概念: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不徹底氧化

  分解,產生灑精和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無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動物,人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馬鈴薯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胚的無氧呼吸也是產生乳酸***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注意: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討論:

  ①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儲存於乳酸或酒精中 ②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於和[H]生成水

  相互聯絡

  第一階段***從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後在不同條件下,在不同的場所沿不同的途徑,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產物:

  5、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CO2的檢測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CO2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酒精的檢測方法:

  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6、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

  溫度、含水量、O2的濃度、CO2的濃度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 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實驗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無水乙醇中,可以用來提取色素。

  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

  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 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矽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麼?

  二氧化矽有助於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 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

  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

  ***3*** 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 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蔔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蔔素。

  三、 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佈於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佈於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①、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豪

  斯證明:只有植物的綠葉在陽光下才能更新空氣 ②、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澱粉;

  ③、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證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並從葉綠體放出氧; 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

  全部來自水。

  ⑤、20世紀40年代美國科學家卡爾文采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探明瞭CO2中的碳在光合作

  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碳的途徑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髮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

  光合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範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

  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

  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於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

  2、自養生物:能夠利用光能或其他能量,把CO2、 H2O轉變成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的生物。例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

  3、異養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的生物。例如人、動物、真菌及大多數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