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本會計研究畢業論文

  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產業結構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問題及改革

  [摘要]目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存在教材內容碎片化、費用分配方法多樣化、教學模式傳統化、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化等問題,應該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改革,包括課程內容專案化,學習過程工作化;以案例教學為主要手段,實施“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採用合作式教學法,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合理設計評價方法,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合作式教學;專案化

  “成本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學模式的創新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依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借鑑德國先進的職業教育方法,重新安排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改革考核評價模式,真正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將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從而提高學生會計專業素養和水平。

  一、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碎片化,學科體系突出

  教材是教師教學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圍繞課程目標的知識與技能的有效組合,教材內容的組織形式必須適應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依據本科、高職、中職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同一門課程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當存在差異。近年來,高職院校極力推動各類課程改革,努力推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盡力突破教材學科體系的色彩,重新編寫適應高職人才培養的教材。然而,將本科、高職、中職的“成本會計”課程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本科、高職、中職的“成本會計”課程的教材基本上大同小異,編排的順序基本都是成本會計概述、費用要素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方法概述、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成本分析等。如果僅從教材的編排內容進行比較分析,一時難以分清哪一本教材更適合高職學生,其中的差異只在於本科教材側重理論描述,案例相對少一些;高職教材理論描述少一些,案例相對充實一點;中職教材介紹各種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的方法相對少一些。但是,縱觀本科、高職、中職的“成本會計”課程教材編寫,均未脫離學科體系的束縛,現有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材內容學科體系色彩仍很濃厚,未能依據高職教育基本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梳理編寫,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各章節內容銜接性不夠,不能完全適應高職教育採用專案化教學、案例教學、基於工作過程教學等教學方法的需要。

  ***二***費用分配方法多樣化,主次難以分清

  依據傳統的教學組織方式,教師會詳細講授生產費用的各種要素費用歸集與分配方法及累計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但學生在學完了全部分配方法之後,經常會出現多種分配方法相混的狀況,無法根據企業成本計算的實際需要,合理選擇企業適當的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方法及成本計算方法。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注重學習各種費用分配計算的公式,但未能從成本計算的整體核算流程角度全面把握各種分配方法的本質及分配標準選擇的依據。各種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雖然是多樣化的,但分配的基本原理本質上是相同的,掌握每一種分配方法只是一種基本技能培養,更應當注重對學生技術素養的培養。例如,費用分配標準選擇的依據是什麼?費用分配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引導學生掌握各種費用分配的基本規律,能夠遵循成本效益原則與相對準確原則,依據會計核算需要及企業管理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配標準進行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三***教學模式傳統化,能力培養不足

  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採用何種教學組織形式,取決於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理念、教師素質等。現行高職院校廣泛推行專案化教學、任務驅動式、基於工作過程等教學模式,但許多教學模式目前僅停留在教學改革申報材料及總結材料的文字層面,在教學實踐中並未真正得到有效落實。根據筆者的觀察,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仍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系統講授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為主,對學生的技術技能訓練不夠系統,未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的培養貫穿於每一次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不夠,“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未能有效落實,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四***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化,引導作用不夠

  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方式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重視技能訓練等均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成本會計”作為一門實務性很強的課程,理所應當將實踐考核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成本會計”課程考核方式仍沿用傳統的考核方式——期末閉卷考試,考核內容一般較側重於對成本會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與應用,考核內容無法考查學生根據企業實際業務狀況合理組織成本核算的能力。這種考核方式忽視了高職教育重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要求,既無法考核學生實際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也無法考核學生實際成本核算的技術技能水平。

  二、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途徑

  筆者依據基本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建設理念,努力將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融入課程教學實踐中,通過對中小企業成本會計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分析,進一步明確了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成本會計”課程學習目標,始終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一***課程內容專案化,學習過程工作化

  為真正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依據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論,讓學生在重複的操作步驟中學習基本技能,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螺旋式前進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功快樂,從而實現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通過對中小企業成本會計崗位的分析,筆者建議對原來的學科體系的教材進行深度改革,以成本核算的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為專案,以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的案例為載體,構建基於工作過程、融專案教學與案例教學於一體的課程,將“成本會計”課程的基本要素及相關概念融入相對應的專案中,建立起“學、做、教”真正融為一體的課程框架體系。具體來說,可以將課程內容設計為以下幾個專案:品種法應用及成本分析、分步法應用及成本分析、分批法應用及成本分析等,每一個專案依據“成本計算物件確定―成本計算賬戶的開設―要素費用的歸集、分配與會計處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與會計處理―成本分析等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進行內容編排。生產費用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主要集中在品種法應用及成本分析模組中闡述,在分步法應用與成本分析等其他模組中以案例介紹為主,讓學生在重複練習中掌握生產費用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與技能。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序化與重構,將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素質培養真正融為一體,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終極目標。

  ***二***以案例教學為主要手段,實施“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

  課程日常教學組織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單純理論講授方式,即先系統地講授理論知識要點,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例題講解的模式。依據“做中學、做中教”的高職課程教改模式,結合本課程的特點,筆者將每次課程內容的教學組織模式採取倒置的方式進行設計,即依據學生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根據每一次課程學習要點,事先設計好學生易於接受的費用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等小案例,課堂教學根據“明確的案例工作任務—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討論完成工作任務可能存在的問題—講解完成工作任務應當掌握的知識點”的程式進行組織,並根據技術技能培養的需要,將部分教學專案安排在實訓室教學。這種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複習與鞏固過去學習內容基礎之上,主動尋求解決成本核算有關問題的方法與原理,既能通過反覆訓練讓學生掌握成本費用歸集與分配的基本技能,又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課程的主動性,增強課堂互動效果與氣氛。

  ***三***採用合作式教學法,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合作式教學法是德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顯著的特徵是在建立學習團隊的基礎之上,將教學過程分為“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成果”三個階段。獨立思考階段要求每一位學生依據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獨立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相互交流階段要求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陳述自己對問題的獨立見解,團隊所有成員在討論中對如何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分享階段由教師隨機選取一名團隊成員代表該團隊向全班同學陳述該團隊的觀點及問題解決方案。這種教學方法特別注重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以及對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心理素質等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融入課程教學實踐中,將對學生的情感目標的培養融入專業技能培養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教育及學生眾多的實際情況,筆者嘗試在課堂總結階段採用合作式教學法,並將合作式教學法設計為“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成果―教師點評”四個階段。教學實踐證明,這種“以生為本”的合作式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且能將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的培養真正融為一體,貫穿於每一次課堂教學實踐中,最終實現課程的培養目標。

  ***四***合理設計評價方法,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為引導學生既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對技術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本課程考核評價由理論考試***40%***、實踐技能考核***30%***、日常考核***30%***三個部分構成。理論考試採用傳統的閉卷考試考核模式,一般安排在學期末進行,側重評價學生對本課程基本理論與成本計算方法系統性與全面性掌握程度;實踐技能考核主要在學生完成一週綜合實訓任務後,隨機抽取一套技能考核試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建賬、業務分析、成本計算方法選擇判斷、憑證製作、賬簿登記等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側重評價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日常考核主要在每次課的歸納總結階段,依據合作式教學法的組織要點,每次隨機選取一名同學代表其所在的團隊歸納總結本次課的學習要點及存在的問題,依據學生表現進行綜合評價,該分值作為該學生團隊的每名學生平時成績組成部分,最後綜合學生作業等多因素的考核評分,側重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獨立學習能力等。總之,高職“成本會計”課程必須樹立現代高職教育理念,圍繞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崗位技術技能為標準,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與素質為核心,以成本核算過程為主線,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採用合作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袁紅萍.高職《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的教學做[J].商業會計,2013***11***.

  [2]曾昭坤.淺析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創新方案[J].財經界:學術版,2013***7***.

  [3]郭長平.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篇二

  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構建分析

  [摘要]

  在系統性的成本管理框架下,企業成本管理是結合各作業模組開展的,重新設計了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明確生產作業模組***設計作業+採購作業+生產作業+物流作業+銷售作業***、直接輔助作業模組***場地建設作業+裝置檢修作業+物資供應作業***和生產保障作業模組***材料後勤保障+車間人工保障***三大模組,對間接費用進行明確分攤。為保障成本管理體系的實施,應從成本管理全新理念出發,建立責任中心的控制標準和完善成本管理績效考評機制,最終實現企業作業成本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作業成本;成本管理;體系構建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內外市場逐步融合,給我國企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挑戰。各企業為有效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不僅要加強自身經營管理,還要注重企業成本管理,深入挖掘整合企業管理資源,降耗節能,控制企業成本,力求實現最大化經濟效益。基於此背景,各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經營管理特點和實際市場環境情況,不斷嘗試構建企業生產管理模式,改進並完善企業成本管理體系。但是,當前我國成本管理理論尚未構成完整體系,難以有效應用於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亟待改進。筆者以作業成本會計為導向,從企業作業模組精細化工序管理出發,研究企業成本管理體系新設計,優化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理論參考,全面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不斷優化企業成本結構,消除企業無效作業成本,發揮企業市場競爭中成本戰略積極作用。

  二、理論概述

  ***一***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決策方法和手段而出現。作業成本法在成本動因理論指導下,基於企業基本作業活動對作業工作量進行確認、計量,進而以作業工作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計算成本的有效方法。作業成本法依據企業生產實際工序,嚴格劃分企業獨立運作的生產實際工序,明確企業作業模組,結合成本動因理論,明確各工序作業的成本動因,制定各作業模組的目標成本,深度挖掘各項作業模組的成本潛力,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精準資訊。

  ***二***成本管理體系

  成本管理體系作為企業管理體系中的子體系,通過制定成本管理目標,在成本指揮、控制的基礎上,對企業成本進行指揮、控制的管理體系,成本管理體系的基本職能為成本指揮和控制。成本管理體系是以系統管理為導向考慮研究企業成本管理,基於企業成本系統管理規律,對企業成本進行系統性控制,在法律法規適用性要求之上,滿足企業管理者、客戶等相關方的使用要求,以降低企業成本,持續不斷的改進企業成本管理活動,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內在保證,也為企業外部證實成本管理水平。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利於實施企業成本管理,增強員工成本意識,降低企業成本,節約企業資源,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三、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設計

  作業成本會計給成本管理帶來的啟示為:企業成本管理必須結合企業設計階段、採購階段、生產階段、物流階段、銷售階段的整體過程成本實施全面管理,並且要將各階段工作目標具體分解至各工作崗位。因此,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設計應以企業管理全過程為基礎,結合作業成本會計理論,對各階段作業活動進行確定後實施的成本會計核算、管理的活動,在成本動因基礎上進行各作業成本分配、歸集。因此,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重新設計應以作業成本會計為導向進行重新設計和構建。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工序的真實情況,將企業生產作業分割為不同的生產作業工序,明確為生產作業模組***設計作業+採購作業+生產作業+物流作業+銷售作業***、直接輔助作業模組***場地建設作業+裝置檢修作業+物資供應作業***和生產保障作業模組***材料後勤保障+車間人工保障***三大模組,三大模組下又劃分為十個作業活動子模組,對間接費用進行明確分攤後,實現作業費用精細化管理,直接反映了企業各生產工序中作業成本的基本資訊,為企業成本管理奠定基礎,是企業成本考核的依據。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設計圖。

  四、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實施保障

  ***一***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的實施需要具備全新成本管理理念,在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企業成本管理物件涵括了作業、產品、成本中心、過程、客戶等,多元化的成本管理物件思想,大大豐富了企業成本管理內涵,延伸了成本管理範疇,突破傳統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內部視角,延伸至企業內部和外部結合的成本管理內涵。傳統成本管理理念認為企業作業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開展的活動集合體,而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理念則提出企業作業活動不僅僅是滿足客戶需求,在作業活動中是以資源的消耗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成本管理目標就不僅僅是降低和控制產品成本,而是基於一定成本消耗水平,實現最大化的綜合效益,實現最大化客戶價值。作業成本會計導向成本管理理念,要求立足企業作業層面,深入分析作業成本,消除企業不增值作業,降低企業成本消耗,提高作業活動增值效率,力求實現最大化客戶價值,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成本資訊。

  ***二***建立責任中心的控制標準

  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設計中,作業和成本是對應關係,那麼實施成本管理體系就需要結合企業不同作業模組,制定各作業模組的成本責任中心,並制定基於成本責任中心的成本考核標準。在作業成本會計和標準成本有機結合下,實施成本控制管理。第一,在企業各作業模組工序中,作業勢必帶來資源消耗,那麼可以結合作業成本消耗分別從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費用角度,對不同作業模組的作業成本進行標準成本管理;第二,企業生產產品的消耗作業工序,決定企業各作業模組工作能力,可叫做“約定作業能力”,相應成本為“約定作業能力成本”。那麼可以有機結合成本預算管理和作業成本會計,設定成本管理標準。其中,成本預算管理是在企業制定生產計劃時,對作業成本消耗進行的數量描述,是實施企業經營有效管理的依據。企業成本預算管理需要綜合考慮生產預算、財務預算和銷售預算,在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制定作業彈性成本預算標準,如流程屬性標準、時間標準、質量標準和效率標準,其中流程屬性標準是以作業成本會計為企業作業流程導向,制定作業流程標準;時間標準是企業各作業執行時間的考察指標;質量標準是在執行各作業模組時,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生產作業,杜絕因質量問題重複執行作業造成資源浪費;效率標準是衡量企業作業投入和產出關係的最佳標準。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企業成本管理目標是管控企業作業成本管理,指明瞭企業成本管理方向。

  ***三***完善成本管理績效考評機制

  企業成本管理考核主體包括在企業各作業模組和作業活動成本發生時,具有制定、執行預算成本、目標成本的各工作部門及成本管理中心。企業成本管理過程涉及到企業各作業模組的工序環節、各作業活動中心以及工作員工,因此要考慮企業成本預算管理全方位、整體、全面的實施,進而明確成本管理績效考核許可權,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績效考評機制。第一,從企業作業模組看,企業成本管理實施精細化管理,企業成本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生產作業各模組的實際工序開展的,那麼成本管理考核的第一責任主體應該是各作業模組下實際工序的崗位負責人,企業應重點關注和考核各作業工序崗位責任人的成本管理執行情況,確保第一道成本管理的有效管控和實施;第二,從企業作業活動看,要嚴格把握各作業模組中不同作業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具體細化至各作業成本中心和工作崗位。這就要求在各責任成本中心及工作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構建企業作業成本會計“模組-作業-崗位”有效管理模式,有機結合實施作業模組自我監控及相互牽制,嚴格執行“誰控制+考核誰”,構建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各模組、各作業相互交錯、相互監控的成本管理網路。

  五、結論

  成本管理不僅是企業會計工作員工構建的財務管理體系,更是企業經營管理重要內容。在系統性的成本管理框架下,指出企業成本管理是結合各作業模組開展的,重新設計了作業成本會計導向下成本管理體系,明確生產作業模組***設計作業+採購作業+生產作業+物流作業+銷售作業***、直接輔助作業模組***場地建設作業+裝置檢修作業+物資供應作業***和生產保障作業模組***材料後勤保障+車間人工保障***三大模組,對間接費用進行明確分攤,從成本管理全新理念出發,提出建立責任中心的控制標準和完善成本管理績效考評機制,最終實現企業作業成本精細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郭秀慧.作業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研究[J].財經界,2015***7***

  [2]趙思怡.作業成本法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5***6***

  [3]桂高山.作業成本管理理念下組織內部成本會計探究[J].現代商業,2011***2***

  篇三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關係分析

  1概念的界定

  由於概念存在著內涵和外延兩方面的關係,對於概念的外延,新生的概念可以與其他概念相互結合,相互影響,從而使得概念的範圍不斷擴大,就概念的問題進行討論就變得十分困難,因此,對概念的邊際的確認就變得十分重要。例如,管理會計還屬於新生的概念,還在發展,尚未成型,仍然需要與其他知識體系進行結合並完善,因此,管理會計根據概念的範圍可以分為狹義管理會計和廣義管理會計。我們在討論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概念的關係的時候,是基於概念的內涵開展進行的。概念的內涵就是指概念的特徵和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指的是概念的基本職能。只有明確了概念的內涵,我們才能進一步明確所要討論的概念的範圍。例如,廣義管理會計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戰略管理會計,還包括巨集觀管理會計、國際管理會計等相關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廣義管理會計包含的口徑過於廣泛,概念的邊際十分模糊,不利於我們對概念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因此我們在討論管理會計的時候,採用的是狹義管理會計的概念。

  1.1什麼是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①,是指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及其價值表現為物件,通過對財務等資訊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

  1.2什麼是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具備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根據已經瞭解到的成本會計的相關知識,本文認為成本會計不僅僅是對成本的彙總、分配、核算,還包括成本的控制,例如標準成本的確定,計劃成本的制定等,甚至通過控制進而考核。

  2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聯絡

  2.1邏輯起點相同

  縱觀前人對會計的概念的理解,無論是會計資訊系統論,還是管理活動論,會計都是管理的函式,會計有助於管理,這是肯定的,不然會計為什麼屬於管理學的二級學科呢。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都是會計的靈活運用,進而提升其主體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目標是提升組織的經營效果和效率,難道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不是這個目的嗎?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是會計,也就是說管理會計是屬於會計的範疇。範疇是對一個感念的最高概括。成本會計的邏輯起點也是會計,即成本會計也屬於會計的範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都在會計研究的範圍內。

  2.2主體相同

  會計研究的主體共有3種:①主體是金融機構,②主體是現代企業,③主體是個人。管理會計研究的主體是現代企業,主要研究的是企業如何利用會計進行有效的決策甚至是計劃和考核。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主要研究的是資本的運營,其前提是資本的剩餘,涉及日常經營管理的方面少之又少,對於個人主體來說,也並不涉及日常經營管理***除非是個人獨資者***。成本會計的研究主體同樣是現代企業。同樣,金融機構與個人並不涉及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且對於個人來說除非是個人企業,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歸集方法並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會造成管理成本大於管理效率等問題。因此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主體都是現代的企業。

  2.3最終目標相同

  由於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邏輯起點都是會計,而且主體都是現代企業,其目標都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為企業創造財富,實現價值增值。因此,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2.4都具有預測、決策、控制、考核職能

  管理會計中的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會計中的計劃成本的制定,都體現了預測的職能;管理會計中的長短期決策,成本會計中的成本分配方法的選擇也是對成本的決策;管理會計中的存貨控制,成本會計中的成本控制體現的都是控制的職能;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均有設定相應的標準,再將實際與標準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進行有效的獎懲,也體現了考核評價職能。

  2.5都需要與財務會計分享相關的資訊

  管理會計大多數的資料來源於財務會計,例如,變動成本法中產品成本與期間成本都是來自於財務會計中所記載的資料。成本會計更是離不開財務會計,對於成本的核算以及成本費用的歸集,都需要用到財務會計系統中的相關內容和資料。

  2.6存在內容交叉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存在內容交叉的部分,也就是說,在各自的學科體系中存在相同的內容,例如成本控制,對標準成本的制定,以及對差異的分析,不僅在管理會計中有相關的知識結構,成本會計當中也有。因此,二者之間存在內容的交叉。

  3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區別

  3.1成本的概念不同

  從管理會計的角度,成本②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物件化的,以貨幣表現的,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應當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或代價。管理會計重視成本的原因以及成本發生的必要性,例如在短期決策和長期決策中,成本的概念通常包括機會成本,即做出選擇而要放棄的代價與犧牲。也就是說,管理會計中的成本的時態既可以是過去發生的也可以是未來發生的。從成本會計的角度,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生產過程當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不難看出,此處的成本更強調的是已消耗的價值犧牲,強調的是過去發生的。成本會計當中的成本的歸集、分配、核算都是針對已經消耗的、已經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的。

  3.2成本的分類方法不同

  成本按不同的標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對於不同的成本研究物件,成本的劃分也是不同的。對於管理會計來說,最主要的是以成本的性態進行劃分,區分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當然在進行決策分析的過程當中,也會根據成本的相關性區分為相關成本和無關成本,在做決策的時候,利用成本效益原則時,只考慮相關成本,並不考慮無關成本,沉沒成本。成本會計主要是根據成本的核算劃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因此,在成本的分類時,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3.3產品成本的構成與核算不同

  成本會計當中的產品成本的核算相當於採用了完全成本法的做法,將固定成本在已完工的產品成本和期末在產品當中進行分攤,產品成本中包含了固定成本。而管理會計採用的成本的性態進行分類,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成本核算的方法是採用了變動成本法的做法,產品成本全部都是變動成本。

  3.4銷貨成本的構成

  由於銷貨成本是由產品成本結轉出來的,產品成本的構成是不同的,那麼銷貨成本的構成也是不同的,在完全成本法下,包含了固定性製造費用。

  3.5工作物件的範圍不同

  管理會計所針對的工作物件的範圍不僅涉及到企業的成本控制,還包括企業的日常決策、全面預算進行管理。而成本會計所針對的工作物件是對成本的管理,包括對成本的核算,成本的控制等方面,並不包括是否生產的決策,以及對專案是否投產。

  3.6側重點不同

  成本會計的側重點主要是實物的流轉,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將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生產費用系統合理地分攤到每一個階段的實物流轉當中。管理會計的側重點不僅包括實物的流轉,還包括資金的流動,是二者的結合。例如長期投資決策,不僅要考慮實物流,還要考慮資金流。

  3.7作用時效主體不同

  雖然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都存在對過去事項的記錄和整理,過程的控制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和管理。但是管理會計的作用時效的主體部分是面向未來的,也就是進行決策,進行全面的預算,進而提升管理水平。而成本會計作用時效的主體部分是面向歷史的,也就是對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分配,進而核算產品的成本。

  3.8方法體系不同

  管理會計設計的方法是靈活多變的,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例如對於量本利的作圖,就有三種不同的做法。而且管理會計在研究問題中,引入現代數學的方法。例如對成本按照性態進行劃分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還有保本點的計算,甚至是利潤無差別點的計算,都是需要用到數學的工具進行分析。而成本會計用到的方法主要是簡單的數學計算,比如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完工產品成本的分配,以及分步法下產品成本的核算等,主要都是簡單的數學運算。

  3.9受財務會計的影響不同

  成本會計由於是歷史資料的反映,而管理會計是面向未來的,是利用歷史資料對未來進行預測,主要側重的是未來,對歷史資料的應用是有所保留和選擇的。因此,財務會計對於成本會計的影響是較大的,而對於管理會計的影響則相對較小。例如,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是權責發生制,成本會計在計量過程當中採用的也是權責發生制,然而,管理會計不僅可以採用全責發生制,還可以採用收付實現制,正如長期投資決策。

  3.10貨幣時間價值的考慮

  管理會計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尤其是長期投資決策,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也就是說對未來的現金流進行了折現,從而判斷專案的現值。而成本會計並沒有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主要側重於對歷史成本的處理和加工。

  3.11工作程式不同

  ③管理會計工作的程式性較差,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式可以遵循,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企業會根據自身的特點設定管理會計的工作流程,這會導致不同企業間缺乏可比性。成本的核算對於成熟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已經成為企業的常規作業,憑證的生成、彙總、費用的彙總和分配程式,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都是制度化的,常規的,具有穩定性,並不經常發生變化。因此成本會計的工作程式通常情況下都是不變的、穩定的。

  3.12人員素質不同

  成本會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固定性的,程式性的,以及計算方法僅涉及簡單的數學運算,對於人員的素質要求並不是太高。但是對於管理會計來說,面臨的問題是開放性的,而且需要用到大量的現代數學的方法,例如線性代數的應用等方法,因此,對於人員的素質要求相對較高。

  4結論

  本文首先明確了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概念,然後從聯絡和區別兩個角度,闡述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關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絡又有各自特點的,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