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本會計逐步成為現代企業制度會計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成本會計》課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系統性、實踐性比較強的主幹課程,它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一樣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成本會計》課程一直被學生認為是會計專業課中方法體系相對複雜且應用性突出,比較難學的專業課程。但現行《成本會計》教學普遍還是採用傳授式,為滿足高職會計專業學習的目標,亟需進行相應課程教學改革。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1.系統性強。《成本會計》承接初級會計和中級會計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彙總性強。這是《成本會計》課程的難點之一。

  2.實踐性強。成本會計的理論知識掌握要有具體實踐的配合。學生對資料的生成途徑和來源摸不著頭腦,造成學生在成本計算過程中混淆成本資料之間的關係,漏記或多記資料,抽象地理解,生產過程成本計算能力不強。

  3.公式多、方法多、表格多。如輔助生產分配方法就有5種;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分配方法就有7種,由於企業的工藝流程不同、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可採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由企業根據其具體情況來選擇。

  二、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行教學內容滯後。目前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為成本會計基本理論重點介紹成本及成本會計概念和內容等、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基本方法和輔助方法等、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教師在授課中是以成本核算方法作為整個教學內容的核心和重點,所用的學時較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在企業中廣泛應用高科技將是一個不可扭轉的趨勢,技術進步使企業製造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而現代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並沒有將這種變革納入其中。

  2.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較單一。前面講了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就是公式、表格、方法及演算過程眾多。而沿用傳統的“板書+講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一方面板書公式、表格及例題推導佔用課堂時間較多,降低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以教師為主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造成課堂教學成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導致教學效果欠佳。

  3.偏重理論教學,實踐環節薄弱。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於課堂講授的製造業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方式、管理組織特點等,因學生無實踐經驗,課程聽起來有困難,難於掌握學習內容,也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可目前成本會計的教學,由於實踐環節薄弱,學生缺少校外實訓的機會,很難到企業接觸真實生產場景,而書本會計模擬實訓環節,僅是成本計算資料的演練,很難模擬模擬製造業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實際情況,這使得在教學中偏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

  4.缺乏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成本會計這門課不僅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講授能力、完整的財會知識水平,還要熟悉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但由於很多高校教師都是“畢業即從教”或“高校轉高校”,雖然理論知識較高,但沒有基層實際工作經驗,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缺乏說服力,很難透徹講清理論要點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使得教學效果欠佳。

  三、《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成本會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亟需對《成本會計》進行相關教學改革,以提高成本會計教學質量。

  1.完善教學內容,增加現代成本知識和管理內容,以適應製造環境的變化。成本會計教學內容應與會計崗位職責和學生的今後就業需求密切相關,這樣才能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才能使課程建設不脫離社會需求。為此,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在講授傳統的成本核算內容基礎上增加現代成本會計知識和管理內容,側重介紹有關成本的預算、決策、控制和分析等內容,使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能夠滿足企業製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與方法創新的需要,使成本會計內容更加完善和適用。

  2.改革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成本會計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課件,將事先製作好的公式、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等在教學過程中一一展現,有效解決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手段的不足,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便於學生加深印象。此外,多媒體教學中,還可播放製造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視訊資料,利用實物教具展示成本核算中所需的會計憑證、賬簿、分配表等,有利於在具有感官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3.案例教學,組織課堂討論學習,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學習地位,教和學相分離,這既不符合成本會計教學實踐性強的特點,也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老師在課堂上組織案例教學討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倡合作學習精神,也即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互相合作、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4.加強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的教學團隊和梯隊建設。在教學團隊中發揮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的作用,與企業合作不斷更新教師隊伍的實踐經驗,同時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形成有教學創新的專業改革思路和“教學相長”的教學內涵。

  四、《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

  一成本會計內容模組化

  將成本會計教學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分成模組,實施模組教學。每個模組確立典型的工作任務,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去學,充分發揮主動性。但是,設立模組是要注意模組之間的銜接。比如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要聯絡到成本計算方法模組中的品種法。同時各模組之間要區分輕重,要加強技能性強的模組學習,否則會加大教學成本。

  二“成本計算方法”模組中案例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成本計算方法”模組中,可以將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主要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分別作為一個典型行動專案交給學習小組自學,讓學習小組講述他們的學習成果,並通過解決相應的典型產品的成本計算來檢驗其成效。具體過程包括:

  1.下發學習任務書。通過學習任務書,明確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標準,讓學生清晰知道在本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將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完成任務的質量如何評價。在成本計算方法中,就是將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學習內容與典型案例相結合比如:用品種法計算筆芯的成本;用分批法與分步法結合計算、服裝、桌椅的成本,用分類法與分步法結合計算布匹的成本等。,交給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能夠清晰知道課程的具體安排。

  2.學生根據任務書分工協作。學習小組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在課前組織團隊自學,並用PPT、EXCEL等軟體工具準備相應的學習成果展示材料。

  3.課堂展示與討論。在課堂上,由學習小組的同學主講學習的內容,並對老師和其他組同學的提問做出回答,通過互動學習、討論,是同學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同時也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4.評價。由教師現場點評各學習小組的工作成果,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並根據事前確定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如:內容熟練掌握、正確理解;小組學習分工合理;PPT內容編排合理、層次清晰、佈局美感強;EXCEL表格製作規範,計算公式、過程準確;回答其他小組提問表達準確、清晰;整個展示過程儀態大方;向其他小組提出問題有針對性等。通過綜合評價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使同學們通過比較和互動學習,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展示技術,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做”一體的情景教學方法,運用案例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以雙向、探討式的學習方式取代傳統的單向灌輸。強調團隊分工合作,有著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優勢,這種優勢使學生在完成一般學習任務的同時,提升了關鍵能力,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手腦並用,給廣大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視成本會計學習為樂事,為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型勞動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校園內部鍛鍊的機會。另外,應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產品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對成本計算方法的影響,這對成本會計的教學改革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月君.教學改革建議[J].成本會計.

  [2]李君麗.對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改革課程進一步探討.

  篇二

  實踐教學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

  摘要: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滯後,大量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以及教學目標不重視實訓環節等問題,在對應用型人才需求更多的當下,進行實踐教學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刻不容緩。專案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專案教學,將理論講授與分項實訓、綜合實訓相結合,能夠培養出具有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專案導向教學

  成本會計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專業培養方案中屬於基礎專業課程,對該課程的掌握關係到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等課程的學習情況,同時該課程也屬於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學生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與管理是日後走上成本會計工作崗位的必備技能。然而,實踐證明,成本會計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1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滯後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學,無論教學組織是板書還是多媒體,講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識點並加入例題進行練習與鞏固,而且課程內容滯後於企業的具體成本會計工作過程,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對該領域的前沿問題由於受課時限制只能簡單講授,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學生理解不夠,以致於學生畢業後很難勝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務。同時,學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的認知,對工廠、車間、生產工藝過程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認識只能通過老師的講授來想象,大腦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想深入學習。

  1.2大量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導致學生機械式學習

  該課程的特點是核算方法較多、計算公式繁多,學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產生混淆。從平時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對單一章節的掌握並不難,如各項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製造費用的核算、生產損失的核算及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劃分等,但是很難對這些方法系統地認識並理解其核算意義,造成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不理解哪些是輸入資料、哪些是輸出資料以及各資料之間的勾稽關係[1]。究其原因,是對單一知識點的掌握存在照例題套數字的現象,沒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義,學習過於機械化,面對一整套成本核算資料時無從下手,困難重重。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教師對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沒有進行換位思考,對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重視不夠。

  1.3教學目標不重視實訓環節

  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取決於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於普通高等學校而言,以往的教學偏重於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因而課程目標主要為理論知識的掌握。然而實踐應用型教學是現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點之一,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從這個角度而言,在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時,除了有基本理論知識教學目標,還應有實踐操作技能教學目標。同時,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為此,還應確立職業道德目標,在課程設計時,對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教學目標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訓環節保證其實現。因此,如何使該課程的教法、學法以及做法融為一體,如何讓學生真正學懂成本會計,會做成本核算與管理等是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進的首要任務。筆者結合以上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採用“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導向教學模式”,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專案教學,將理論講授與分項實訓、綜合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專案導向教學模式

  “專案導向”教學法是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由教師確立一個或幾個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專案,並以之為導向,將所要學習的多、散、碎的新知識隱含在這些專案之中,學生通過認真分析、討論工作過程的專案,明確該專案涉及的知識點,然後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專案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傳授的一種教學方法[2]。專案導向教學模式應用到成本會計教學中,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幾個教學專案進行教學;其次,專案教學不同於一般的教學方式,要使得這種探究式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具體詳細的安排與組織,否則既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使教學過程出現混亂。

  2.1重組教學內容,進行專案設計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為以下六個部分:成本會計基本理論、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式和方法、生產費用在各物件之間的分配與歸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及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為了使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組織教學,滿足該課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實現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共同的教學目標,在成本會計教學專案的設計上應該注意專案設計的全面性、邏輯性和專業性三個方面,即專案覆蓋全部成本會計崗位工作過程,專案與專案之間遞進連貫且能反映該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此,設計如下教學專案見圖1所示。這種教學模式的設計將成本會計課程內容設定為五個教學專案,專案一:成本會計基本理論;專案二: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專案三: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間的分配;專案四: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專案五: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此教學專案的設計完全按照成本會計的工作過程,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專案教學,學生明確任務要求以後,分析任務,解決任務,最後對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總結。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進,由以教師為主體變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變實踐專案為中心,以學習專業知識為目標變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從而使得灌輸式教學變成探究式教學。

  2.2教學專案的組織實施

  為了完成任務驅動下的專案教學,更好地實施這種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2.2.1建立學生學習興趣小組專案教學下學生要根據任務要求,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扮演成一名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履行該崗位的工作職責,那麼整個工作任務就需要同學們分工合作完成。比如,可按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進行混編,以便進行優勢互補,相互學習,每個崗位可指定2名學生來完成,相互監督,執行力度更強,同時在不同崗位間適時輪換,以便學生全面掌握專案過程。這種學習方案的設計,為學生日後走上工作崗位,培養具有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也改善了傳統教學方法帶來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2.2將理論教學與分項實訓相結合首先,應依據各專案教學內容,在任務驅動下,分發有關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主要為轉賬憑證和不同格式的賬頁三欄式、數量金額式、多欄式等;其次,在每個任務下分別設定四個崗位,分別是根據原始憑證分析計算資料、稽核並填制原始憑證、填制並稽核記賬憑證及登記賬簿。根據原始憑證分析計算資料這個崗位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成本會計的計算方法如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組內成員可共同分析問題,最後由崗位人員完成計算,以便每位同學都能掌握任務要求。其中,稽核並填制原始憑證這個崗位由成本會計的工作特性所決定,企業中大量的自制原始憑證來源於成本核算過程如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填制並稽核記賬憑證這一崗位根據上一崗位的原始憑證即可完成,最後登記賬簿的過程需要清楚這些特殊賬戶所使用的賬頁格式並正確登記。儘管對這一過程的練習,部分環節在基礎會計中已經學過,但是從試驗結果來看,學生掌握的並不好,實踐操作技能較差。因此,這部分接近現實情況的實訓在整個專案教學中非常重要;最後,在各個崗位的操作技能訓練中,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面臨出現困難時,老師再適時引匯出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並持續關注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展,記錄是否履行著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遵守會計準則,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後續的過程評價奠定基礎。當然,由於分項實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任務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不宜太複雜,選取的實訓資料可能只反映區域性,其完整性受限,因此對於成本報表的編制在綜合實訓中完成比較妥善。

  2.2.3將理論教學與綜合實訓相結合在這五個教學專案完成後,為了使學生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應該組織綜合實訓。根據企業真實的或模擬模擬的全套實驗資料,選擇產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系列的核算要求。因此,此部分的設計應主要針對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的訓練和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每個學生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每個專案的具體內容及實訓要求,找到各專案中任務的解決方法和分析思路,獨立完成實訓操作,並書寫實訓總結。老師根據學生在實訓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及時補充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其完成任務要求,同時,對每個實訓專案進行綜合評價,對實訓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複習相關理論知識,從實訓中讓學生真正學懂成本會計,全面掌握課程知識。當然,為了增加綜合實訓的可行性,該部分實訓最好採用相應的資訊化實驗軟體,適用性更強,能提高實訓效率,並且更加規範成熟的完成實訓要求。

  3教學方法改進實施的保障

  3.1建立綜合考評體系

  傳統教學方法下,對於課程的考核主要採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兩大部分的評價。在實踐性教學模式下,考核評價方法應該是能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的,因為本課程旨在培養出具有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現的是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共同的教學目標。所以,考核應注重過程,結合傳統的評價方法,除了把平時成績考勤和作業等和期末考試作為評價依據,還應當根據分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情況考評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那麼,建立的綜合考評體系中,期末的考試成績可反映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訓的過程可反映實踐操作技能的水平,職業道德的表現與考勤、作業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全面反映,然後分別給予考試成績、實訓成績與平時成績這三個方面合適的權重構建考評體系。根據調查與試驗結果,筆者認為,分別給予4∶3∶3的權重應該比較合理。

  3.2組織學生參觀企業,聘請實務人員座談

  成本會計的核算過程是從生產費用的發生開始直到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的過程,但是學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的認識,對工廠、車間、生產工藝過程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認識僅僅通過老師的講授來想象,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應該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觀摩,讓學生了解產品的生產技術過程,形成一定的具體印象並引發學生對成本會計問題的思考。同時,可以聘請專業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與熟悉生產資料的工人進行座談,讓學生熟悉整個生產過程和核算過程[3]。

  3.3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

  在實踐教學方式下,採用的實驗資料若是企業真實的或者模擬的資訊,有利於學生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更貼近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綜合實訓階段,系統的實驗任務才能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職業能力。但是,企業的成本資訊往往不易取得,持續獲取先進的成本會計資訊難度更大。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校和企業的裝置、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培養的人才與市場接軌,應社會所需,實現資源共享的雙贏模式。

  4結束語

  對成本會計課程採用實踐教學下專案導向教學模式,在一定條件下開展專案教學,旨在能夠培養出具有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白莉.一種面向實驗教學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7.

  [2]張育英.市場營銷學專案導向教學模式探究[J].新西部,201206.

  [3]葛欣.新會計準則體系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J].財會縱橫,200912.

  篇三

  成本會計的作用及發展思考

  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成本會計是企業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有機結合,是隨著現代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而產生的。隨著市場競爭程度的日益加深,成本管理在企業內部管理當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一、成本會計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多數的產品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速度不斷加快,使得企業的運營週期逐漸縮短,因此對成本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成本戰略也成為了眾多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所以成本會計管理理念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市場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樣化、個性化產品的需求、企業ERP整合系統、製造資源規劃系統都給傳統的成本會計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總的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成本會計水準不高,理論研究不充分

  當前我國企業成本會計理論的研究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方面體現在對成本會計理論研究不足,導致其缺乏獨立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沒有涉及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環境成本、時間成本以及社會責任成本。此外,我國成本會計學的專家和學者尚未突破傳統成本會計思維的束縛,儘管已經開始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融入到成本會計當中,但是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缺乏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

  我國現有的關於成本會計方面的著作,大多數都傾向於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紹或者是案例解析,而很少涉及成本會計的核算流程,且缺乏統一的標準,沒有對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性詳解。此外,對於成本會計報表與分析等方面的內容也只進行了簡單介紹,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會計資訊缺乏真實性

  現階段我國成本會計的發展與管理尚處於傳統成本管理層次,儘管在成本核算方面開始突出成本管控,但是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還存在很大的缺陷,導致成本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屢次出現,進而對決策者的決策結果產生影響。眾所周知,成本管理主要劃分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後管理三個部分,而我國目前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後管理,但已經發生的成本只能作為以後的參考和依據,並不能產生預防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導致企業成本核算資訊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成本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各項經濟制度的不斷髮展和完善,企業發展也逐漸現代化。經濟環境不斷髮生變化,要求企業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確保企業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運用成本會計來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下面筆者主要從社會環境和資訊科技層面來探討成本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1.成本會計電算化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的成本會計開始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進行工作,這極大地加快了資訊反饋速度,增強了管理者的業務處理能力,有助於企業準確地進行成本預算、核算與決策,同時對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全面分析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成本會計資訊的服務物件可以劃分為高、低兩種型別,服務物件的層次越高,則表明其要求的成本會計資訊越全面、具體,服務物件的層次越低,則要求的資訊就比較簡單、侷限。因此,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組合,能夠形成不同的成本資訊,進而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對成本資訊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和管控。

  2.成本會計核算統一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髮展和規模經濟產生了許多跨行業、跨地域的企業,要求成本會計必須貫徹到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當中,以最大限度減少各環節之間的摩擦。對企業內部各級單位進行分級輔助核算,分別核算本單位的生產經營過程,以充分調動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此外,還要不斷拓寬成本會計的核算內容,並採取與本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成本核算方法。

  3.成本會計綠色化

  全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綠色貿易壁壘的存在時刻提醒我國企業必須要提高對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度。從我國實施的政策看,可持續發展觀念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方面,同時也體現了發展綠色產品、無汙染產品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將這些反映到企業的會計體系當中,也就是企業成本會計的綠色化發展,這就是近幾年來受到外界廣泛關注的環境會計問題。將外部環境因素納入到環境成本計量當中,將環境汙染、質量與開發的成本費用和對周邊環境的維護費用統統計入到企業會計成本效益當中,將社會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與會計學進行有機結合,以促進社會、環境、經濟三者和諧發展。

  三、迎合成本會計發展新趨勢的方法和措施

  1.深入研究成本理論,不斷提高成本會計的水準

  我國成本會計領域的專家學者要不斷加大對成本理論的探索和研究,構建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並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現代理論體系當中,主動吸收現代成本元素,積極創新成本管理方法。其次,要敢於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積極探索新的成本會計理念,不斷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再次,要進一步加強對成本會計全職能理論的探索與研究,以核算職能為關鍵,同時充分發揮其他監督職能的作用。最後,要不斷擴寬成本會計的理論研究範圍,積極開拓新領域,研究新課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成本會計水準的目的。

  2.構建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對成本會計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第一,制訂成本會計核算流程的統一標準,將成本會計核算貫穿企業的採購、生產、銷售整個流程當中。第二,不斷充實會計成本的理論實踐內容,強化對財務會計報表和會計成本的分析。第三,主動將成本會計的理論成果應用到實踐當中,將理論轉換為實際的生產力,進而構建完善的成本會計體系。

  3.積極引進新技術,不斷提高企業成本會計工作的準確度

  企業在對成本會計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要主動引進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以促進企業成本會計電算化的實現,這一方面能夠加大資訊處理的速度和準確度,同時還可以及時、便捷地處理更多高難度的問題。現階段,我國已經有許多的企業基本實現了成本會計電算化。例如海爾集團就是通過計算機替代人工進行成本會計預算工作,將相關資訊資料輸入到系統當中,計算機便可以快速進行計算並作出反應,此外還能夠精確計算出企業當期成本。將新技術應用到企業的實際管理過程當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會計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和能力

  現今大多數的企業基本都是由在職會計人員來擔任成本會計核算工作,而沒有聘請專業的成本核算人員。然而,許多在職會計人員缺乏成本會計管理意識,將財務管理與會計資訊混為一談。因此,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成本意識,定期組織培訓,重點加強對成本會計知識的學習與更新,確保每一位財務人員都能夠將成本管理方法應用到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