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安史之亂的原因
說起安史之亂的原因就不能不提到楊貴妃這個女人。會爆發安史之亂,這個“軍功章”有楊貴妃的一半,另一半,當然就是離不開一個“貪”字。
安史之亂會發生,有一個原因是唐玄宗十分寵愛楊貴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到了楊貴妃的身上。這就使得唐玄宗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朝政和關心民間的疾苦。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這些人有受到生活迫害的普通老百姓,也有在地方上勤勤懇懇的官員,還有在中央幫忙處理朝政的大官等等。一個統治者要得人心才能在統治地位上呆的長久。唐玄宗因為楊貴妃而不去處理朝政,這就是犯了大忌。所以安祿山就打算起兵,自己取代唐玄宗那個“昏君”。這就是安史之亂的其中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離不開一個“貪”。安祿山也是因為“貪”這個江山,才會打算起兵,主要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成為統治整個唐朝的皇帝。如果沒有這個心,是不會看到一個時機就馬上起兵作亂。如果說是為了那些民間的老百姓,他怎麼不會想到,打仗這件事對於老百姓的傷害是最大的。所以這就是離不開一個“貪”。貪圖權力,使得安祿山不顧民間的人們,就是要起兵造反。
所以安史之亂這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不僅是有唐朝方面的問題,也有大燕方面的問題。這兩個都是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
安史之亂的簡介
安史之亂是唐朝一個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是唐朝一個由強盛變得弱小的一個時間點。
安史之亂髮生的地點如果是換成現在的中國的話,應該是在中國的北方。這件事開始的時候是在公元后755年的12月,一般認為這件事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后763年的2月。大概是經歷了8年的時間。
安史之亂有兩方作戰,一方是唐朝,另一方是大燕。唐朝那一方是由李隆基、郭子儀、高仙芝、哥舒翰這些人做主要指揮的。大燕的那一方是由安祿山、史思明、史朝義、安慶緒這些人做主要的指揮。最後獲勝的一方是唐朝。雖然唐朝一方是獲勝了,可是自身的力量開始衰敗了。地方原來是不敢去冒犯中央的,經過了這一件事之後,地方也敢開始反抗中央,地方的勢力希望自己能夠代替李氏家族,統治全國。
唐朝能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前累積的財富。還有就是兵力還是充足的。在安史之亂的中期時,唐朝大概是還有60萬的兵力,大燕只有30多萬的兵力。這時,唐朝的兵力大約是大燕的2倍。這樣,只要唐朝的士兵們不是老弱病殘,就不會輸給大燕。
關於安史之亂的結束還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楊貴妃的死給了對戰雙方一個緩和期,大燕那邊很滿意這個結果,就這樣楊貴妃的死促進了這次戰爭的結束。
安史之亂的時間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
安史之亂的發生的時間是在唐朝的中期。要說具體的時間的話,安史之亂是從公元后755年的12月16日這一天開始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這是一場持續了很長時間的一次叛亂。
關於安史之亂的時間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的,一般都是認為是在755年這一年發生的,這一年還是被稱之為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結束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爭論,普遍認為是在763年,那一年是被成為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的那一年,不僅是結束了叛亂,也結束了唐玄宗對於唐朝的統治。由唐玄宗的兒子繼位,唐玄宗被封為皇太祖。
這前前後後長達八年之久,直到763年才得到了平息。中途甚至唐玄宗逃出皇宮去避難,這可見當時叛亂一方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不過最後還是被平定了。這次安史之亂給唐玄宗的傷害不僅有那麼多年受的磨難,還有失去他最愛的女人的感情上的傷害。
那麼長時間的叛亂,這帶給國家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如果這次的叛亂能夠早一點結束的話,那麼在結束之後的唐朝說不定就不會那麼的衰敗。
安史之亂的是在唐朝的中期,在唐玄宗的統治末期,甚至可以說安史之亂結束了唐玄宗的統治。那755年到763年的叛亂可以說是拖垮了一個唐朝。
安史之亂的影響
安史之亂是在唐朝玄宗年間所爆發的一場統治權爭奪戰。史學家們都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通過了解安史之亂的爆發背景和經過,便可瞭解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的影響。安史之亂的影響有很多點,首先安史之亂引發了社會混亂。安史之亂之前,唐朝一直以和平繁盛的面貌示人,安史之亂爆發後,整個社會如同遭遇了一場浩劫。
《舊唐書》中有提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幾乎沒有人煙。戰亂後的百姓流離失所,很多民眾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人們的生產生活一被打亂,那麼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唐朝詩人杜甫有詩云:“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從這首詩歌作品中,便可看出安史之亂的影響。其次,邊疆不穩定也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根本無暇顧及邊疆事務。
唐玄宗為了鎮壓安祿山叛亂,召回了鎮守在邊疆的士兵。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邊防空虛的狀態。西邊吐蕃人見唐朝正在內亂,根本無無暇顧及邊疆事務,於是他們和安祿山亂兵一起,奪去了河西走廊、隴右。公元790左右,唐朝陸續失去安西北庭,這讓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權逐漸危在旦夕。除此之外,唐末藩鎮割據額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以及經濟中心南移,百姓賦稅加重都是安史之亂的影響。
猜你感興趣:
- 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是什麼
- 初學跆拳道要注意什麼
- 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動物
- 羽毛球發力的技巧解析
- 一年級好看的快樂暑假手抄報
- 中醫如何治療抑鬱症
- 消防安全宣傳警示語
- 路由器和電腦怎麼連線
- 寶寶感冒咳嗽吃什麼
- 個人修養的十個注意事項
- 美女人像攝影藝術照賞析
- 高一學生關於祖國在我心中演講稿
- 鋼筆書法大賽作品圖片
- 關於成長手抄報資料
- 當代插圖師倪傳婧的人生與作品鑑賞
- 高考語文文言文宋史寇準傳閱讀題附答案
- 早安簡短問候語大全
- 有助於增強大腦記憶力的食物
- 關於時間管理的小故事_有關時間重要性小故事
-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