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人的學習方法

  《三字經》裡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說明學習是處事的需要。一個不懂道理的人,是不會懂得什麼叫恥辱。相反地,有人會以恥為榮。“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至理名言一直被奉為英國哲學家培根***公元1561—1626***的“專利”,其實,我東漢思想家王充***公元27—97***早在一兩千年前就語出驚人,他在巨集著《論衡》***嶽麓書社1998年出版***的《效力篇》中這樣寫道:“人有知學,則有力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知識就是力量。”人生境界的高低是由學習決定的。宋朝詩人黃峪說過:“士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面目可憎。”不讀書,不學習,必然言之無物,風度、氣度、修養就不會提高,人就會變得粗俗。古人還講:“讀書養氣,養浩然正氣。”

  淺

  方法網小編告訴你:古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孔子談學習方法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學習方法上他主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他要求學生學習時,要學,思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光學習而不積極思維,就會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維不以學習為基礎,就會流於空想,會帶來知識上的危機.因為學習是人類獨特的活動,是人類知識的繼承活動.這種繼承不能是簡單的兆焯和模仿,要通過獨立思考,學思結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祖沖之的學習方法

  我國南北朝時的數學家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的學習方法是:“搜煉古今”.搜指搜尋,博採眾長,廣泛地學習研究;煉是提煉,把各種主張拿來研究,經過自己的消化,提煉.它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和研究,最後創立了自己的學說.因為他的幾代祖先都在中國的南方做官,而且一家有幾代人研究曆法,祖父又掌管士木建築,也懂得一些科學技術,故祖沖之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家傳的科學知識.由於他思想敏捷,勤奮好學,又有好的學習方法,使他博覽群書,廣採各家精華;同時又不因古法,墨守成規,並主張在實踐中去檢驗真理.遂使他在天文曆法、機械和數學三個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學習方法

  愛因斯坦***1879-1955年***,東年是智力發展遲緩,上小學、中學時,老師認為他是“笨頭笨腦的孩子”。也許是他12歲時第一次讀到歐氏幾何的書,那嚴密的邏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發了他數學學習的興趣。1896年17歲的愛因斯坦進入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學習理論物理,1902年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這段時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躍,經常和伯爾尼大學哲學系的學生索洛文等五人常在一起閱讀各種書籍,無拘無束地自由討論各種問題,他們閱讀了休漠、馬赫、龐加勒、黎曼、狄更斯等許多人的作品。有時只念了半頁,甚至只念了一句就爭論起來。他們親切地稱這種聚會為“奧林匹亞科學院”。這種“瘋子式”集會是他的恩維十分活躍。1902年他就發表了第一篇論文,1905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竟發表了五篇極為重要的論文,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和狹義相對論,並通過對布朗運動的研究證明了原子的存在。1916年又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取得了巨集偉的成就,被科學界譽為“人類歷史上一顆明亮的巨星”。

  愛因斯坦的學習方法,大致可概括成:依靠自學,獨立思考,窮根究底,大膽想象,強調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

  朱熹提倡的學習方法

  我國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1130-1200年***,讚賞先泰時期教育家總結的學習方法,提出為學之序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一窮理,篤行以體事,他主張“讀書有三到:問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他認為: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要舉一而反三,問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他的弟子將朱子讀書法歸納為以下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慮心涵詠;切已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收心集中注意***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