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閱讀答案
戎狄是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但被把持歷史記錄大權的漢族士大夫給抹殺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閱讀材料
戎狄,在古代是與華夏不同的族群,長期生活在黃土高原的北部地區,華夏文人稱他們為"蠻族",因為他們不行"禮樂",不修文字,不念詩書,卻養太多的牲口。華夏的文明人,廟堂列鼎中盛滿了牲口肉做的肉臘、肉糜,但他們從來低視養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但被把持歷史記錄大權的漢族士大夫給抹殺了,我們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響,在歌頌黃土高原是"大地母親"的時候,卻忘了黃土高原上的另一個兄弟。
在新石器時代,氣候比今天溫溼,整個黃土高原是原始農業的"一統天下"。後來氣候變得乾冷,黃土高原的南部問題不大,先民照樣種地;但黃土高原的北部,環境逐漸惡化,莊稼生長得越來越差。家豬要吃人的剩飯,而人已經沒有剩飯了,所以豬這類東西也不易餵養了。這裡的先民,在艱苦的環境中摸爬,終於找到另外一種維持生活的方式:多養到野外食草的牲畜。這些牲畜不與人爭食,人還可以從其身索取生活資料。於是,人們一手握鋤,一手執鞭,開創了大範圍的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
這樣,在黃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現了不同的區域。在南部地區,水熱條件好,農業持續發展,人口與時俱增,城郭壯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區,人們要艱苦得多。他們"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處在這種狀態下,社會進化當然緩慢得多。於是,南、北之間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別日益增大。後來,南部的人叫做華夏,而北部的人稱為戎狄,相互反目,關係緊張了很久.
在華夏人撰寫的史書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搶掠、禍亂華夏,便沒有什麼正面的歷史貢獻。我們說,這種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處於中國北方的過渡地帶***或曰邊緣地帶,生態敏感地帶***的一個主角,而戎狄的起源與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整個生態變化有關。戎狄起源的過程就是中國古代北方畜牧業大面積產生的過程,我們關於戎狄的概念離不開畜牧業。戎狄的興起反映了人類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方式,在"適應"中也伴隨著創造,畜牧業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成果。
在中國歷史上,戎狄社會的貢獻不僅是發展了畜牧業的規模、技術,將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礎地位,還為後來草原大規模遊牧經濟的產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跳出農業社會歷史的侷限,放眼中國北方的遼闊大地,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人文發展的豐富性。這些人文的豐富性,是對多樣地理環境適應的結果。而所謂"適應",對人類來說絕不是消極的。人類文明中的許多重要內容,都是在能動地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農業是一種創造,畜牧業也是一種創造。
《古代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 "另一種居民"含義的解釋,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
A.是指長期生活在黃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於華夏的族群。
B.是指不行禮樂,不修文字,不念詩書,卻大量畜養牲口的族群。
C.是指地域與華夏相鄰、有歷史貢獻卻被漢族士大夫貶斥的族群。
D.是指生活在我國西北部地區並開創出半農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小題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新石器時期,黃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開創了大範圍的半農半牧生活方式。
B.華夏與戎狄出現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環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關係緊張,最終導致黃土高原出現了華夏與戎狄兩個不同的族群。
D.畜牧業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環境中的一個創造,是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小題3:根據原文所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戎狄創造性地發展了畜牧業的規模與技術,因此,沒有戎狄世上便沒有畜牧業,也就沒有後來大規模的遊牧經濟。
B.戎狄的興起與畜牧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確認識中國古代畜牧業的發展史,就必須瞭解戎狄的歷史貢獻。
C.華夏士大夫歷來低視戎狄,在撰寫的史書中對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評價。所以,有關戎狄侵犯的說法應糾正。
D.迫於環境的變化,戎狄開創了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見,自然環境的惡化,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誕生的前提。
《古代黃土高原的另一種居民》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B
小題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