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語文課標新理念開拓閱讀教學新舉措

  【論文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並強調:“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搞好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論文關鍵詞】閱讀教學;新課標;新理念;新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閱讀評價建議明確提出:“要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紛繁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更多的精神食糧?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淺談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1. 積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書

  語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勵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發揮他們的閱讀積極性。興趣培養起來了不僅當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以興趣這把鑰匙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殿堂。
  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熱愛讀書呢?一是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鳴。小學生情感發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神態的感染,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神態等感召效應,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二是要設定懸念,引發思考。如教學《藍色的樹葉》時,樹葉不是綠色的嗎?為什麼會有藍色的樹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學生興趣極濃,積極思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三是要藉助情景,導情入文。即藉助一種情景的創設,來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如教學《操場上》一文時,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小朋友會在操場上做些什麼,藉此情景,匯入《操場上》一文的學習,重溫在操場玩耍時的暢快。四是要遊戲介入,自己體悟。即適當地介入遊戲,使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助於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如教學《寓言兩則》時,讓學生參與遊戲、演小品,使學生在遊戲中自己體悟課文,達到了自主學習的效果。五是樹立榜樣,激發興趣。榜樣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經常性地講一些名人名家熱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中汲取知識營養,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不可低估。課外時間,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參與閱讀活動。六是隨機指導,樹立典範。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範,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瞭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激勵表揚,這樣便會在學生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2. 開展豐富多彩讀書活動,使學生多讀書

  小學生對語文閱讀是一件苦悶的事情。一遍一遍的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致昏昏欲睡。如果我們能使閱讀變“苦”為“樂”,就會“讀”得輕鬆愉快,“讀”得紮實牢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同時要求:“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讀書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拓展。應該寓閱讀教學於有趣的活動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鼓勵學生多讀書。
  如何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書呢?一是要訓練學生“講”。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朝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餘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變枯燥的閱讀為有趣的樂事。二是要組織學生“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科學世界、新農村建設等。學生根據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並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家鄉新貌”這一內容,學生就出了《新學校、新希望》、《火車從我家門過》、《熱鬧的集鎮》、《農貿市場新變化》、《文明新村》等手抄小報。三是要指導學生“賽”。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恆,要指導學生利用各節假日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故事會、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徵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四是鼓勵學生“提”。常言道:“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要讓學生自學、討論、質疑,鼓勵學生相互之間質疑、交流、提問。引導學生引用、蒐集、探索、批評、質疑……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創見。
  3. 指導掌握良好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書
  由於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並且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體目標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同時要求:“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教育中逐步形成獨立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不只表現在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夠閱讀並理解適合自己閱讀的讀物,豐富其精神世界。因此,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如何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書籍?一是要傳授語文知識。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在閱讀教學中,要向學生隨文傳授有關字、詞、句、段、篇(章)的基礎知識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語法修辭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知識。教給學生理解字詞句的方法;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並有所感悟。二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斷、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註明出處,寫讀後感。養成邊讀邊思考邊動手的習慣,在讀書時會進行圈、點、勾、畫,能運用工具書解決讀書時遇到的疑難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勵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三要掌握讀書方法。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注重對閱讀材料綜合理解能力的培養;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瞭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蒐集資訊資源,常常只看看標題,意在捕捉有用資訊。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驗以後,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四是要開發智力因素。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同時,能在讀書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五是要滲透思想教育。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文質兼美的文章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結束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把握了語文新課標要求,培養了學生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掌握了良好閱讀方法,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文字精華。總之,教師只有悉心鑽研、科學探索,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展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從而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審美情趣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